建築中的科學/CCTV人文科學叢書

建築中的科學/CCTV人文科學叢書

“CCTV探索與發現叢書”以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走近科學》播放的紀錄片為主,由CCTV走近科學編輯部編寫的《建築中的科學/CCTV人文科學叢書》主要選編有關建築中的科學知識,介紹各種建築知識,內容神秘有趣,圖文並茂,讓讀者在趣味閱讀過程中收穫相關知識,激起求知興趣。

基本介紹

  • 書名:建築中的科學/CCTV人文科學叢書
  • 出版社:長江出版社
  • 頁數:152頁
  • 開本:16
  • 作者:CCTV走近科學編輯部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922550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本系列叢書就以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大家”、“科技博覽”等欄目播出的內容為主,選編了關於自然,動物,植物,歷史等方面的紀錄片,介紹了相關的科學知識,內容神性有趣,圖文並茂,普及科學知識,可讀性強。
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未知世界的神奇奧秘,五彩絢麗的自然景觀,我們身邊的大事小情等等,在CCTV走近科學編輯部編寫的《建築中的科學/CCTV人文科學叢書》中都有精彩呈現。

圖書目錄

千年“怪壩”
都江堰
看不見的“水庫”
風雨橋
灞橋與鹹陽橋
北京中軸線
老城門
千年古村
大漕古志
玻璃幕牆
一座建築的重生
點亮城市的靈魂
綠色人居
草房新傳
白族民居
天下第一爆——三峽圍堰拆除

文摘

公元前236年,秦國請一個叫鄭國的人用10年時間修建了鄭國渠,引涇水澆灌關中平原,在軍事方面對攻打韓國起了很大作用。
秦國還在嶺南修了靈渠,把湘江和珠江連線起來。
由此可見,秦國為成就統一天下的偉業,勵精圖治,強軍建國,十分重視水利建設。而李冰恰逢其時,可說是時代成就了李冰,李冰造就了都江堰的輝煌。
秦昭襄王任命李冰為蜀郡守時,李冰才30歲。
蜀郡是秦國的大後方,地理位置和軍事地位都很重要。但流經蜀地的岷江常常泛濫成災。歷史文獻記載,古蜀國的幾代君王乃至更前治水的大禹都治理過岷江,卻都沒有解決岷江的水患。在此情況下,朝廷大臣范睢和田貴推舉了李冰。
渴望大展宏圖的李冰,終於得到了乾載難逢的機會。但自古以來,岷江就像一條難以馴服的蛟龍,使蜀中地區一直被洪澇災害困擾。李冰知道,要解決下游的問題,就必須弄清上游的情況。
李冰逆流而上,到山高溝深的岷江發源地岷山勘察,遠至今目的松潘一帝,歷經艱難險阻。
岷江是長江上游最大的一條支流,每年的水量為900億立方米。滾滾江水裹挾著泥沙,傾瀉到成都平原的西部。因為東邊玉壘山的阻擋,形成四川盆地西澇東旱的局面。經過半年多的實地考察,李冰敏銳地認識到打通岷江出山口的玉壘山,把岷江水引進成都平原,就可除害興利一舉多得。
經過反覆考察摸索,李冰最終選定在玉壘山的彎道中央,即今天的都江堰一帶,實施水利工程建設。李凍的工程目標為:一排除洪災,二利於內河運輸,三農業灌溉,四方便人畜用水。所以都江堰水利工程既是民用工程,又是軍事工程,也是惠民工程、愛國工程。
修建都江堰這么巨大的水利工程,李冰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開鑿玉壘山,打通寶瓶口,把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
玉壘山的礫岩非常堅硬,2250多年前還沒有炸藥,而且那時鐵器的硬度也很有限,施工難度可想而知。一天,李冰看見燒石灰,石灰石燒後潑上水的情景,受到了啟發。
他帶了幾個民工,試著在玉壘山一處開鑿了一道溝槽,在溝槽里堆上柴火燒,把岩石燒紅後潑上冰冷的岷江雪水,岩石噼里啪啦裂開了。
於是他把民工集中起來,如法炮製。據有關史料記載,他們用了整整8年,在堅硬的玉壘山開鑿出一條寬20米、深40米、長80米的稱為寶瓶口的水溝。滔滔不絕的岷江水,酣暢地流向了成都平原。李凍的一期工程完工。
二期工程即是稱之為“魚嘴”的分水堤,修建在岷江的彎道中央,其實就是江中央的一道分水嶺,此處水流湍急,特別是洪水季節,水流速度非常快,所以修建分水嶺難度很大。
一天,李冰散步時看到一個小姑娘在河邊洗衣服,突然一個水浪打過來,小姑娘裝衣服的竹簍搖搖晃晃耍被水沖走,她趕快揀了幾塊鵝卵石壓在竹簍里,竹簍就穩定住了。李冰大受啟發,他叫大家編織大竹簍,在竹簍里裝滿大塊的卵石,往江心的彎道處堆碼,越堆越多,漸漸分水嶺就堆砌成了,成為現在的分水堤。
分水堤最前面稱為“魚嘴”,如今的魚嘴是用鋼筋水泥加固了的。
要搞水利工程,需要截流以便施工,但當時截流絕非易事。李冰發明了一種用具叫作“榪槎”。是把6根木頭用竹條纏成一個三角體結構,再把很多榪槎連成一串,這樣便於挪動、擺放而且穩定。然後在□槎上披上竹蓆,塗上粘土,成為臨時的攔河壩。時至今日都江堰仍在使用槎□。
歷經18年。都江堰終於順利完工.蜀中地區也從原來的旱澇災害不斷,神奇地變成了風調雨順的天府之國。都江堰沒有大壩,卻能夠自動分水、自動排沙。
P11-P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