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春

建春

古代 洛陽 城門名。《文選·謝莊》:“經 建春 而右轉,循 閶闔 而逕渡。” 李善 注引《河南郡境界簿》:“ 洛陽縣 東城,第一 建春門 。” 南朝 梁 江淹 《齊太祖高皇帝誄》:“傍 建春 而南蹕,徑 宣陽 而東踐。” 隋唐洛陽城規模很大,僅外郭城就有8個城門,其中東牆有3個門,自南向北為永通門、建春門(隋名建陽門)、上東門,建春門是東三門裡中間的那個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建春
  • 地理位置洛陽 
  • 隋名:建陽門
  • 地處:今李樓鎮的中崗村與樓子村附近
大唐往事,唐詩意境:建春門外桃李艷,今人遺憾:當年城樓無處覓,

大唐往事

建春門內住宰相
唐代建春門,不在洛河之北,而在洛河之南,地處今李樓鎮的中崗村與樓子村附近。
當時,洛陽共有112坊,洛河之南有83坊,洛河以北有29坊(引自王鐸《洛陽古代城市與園林》)。里坊是城市居民社區,各坊四邊長度為三百步,合一華里,故稱里坊,簡稱里。
洛南東城牆一線,從北到南依次有延慶里、靜仁里、仁風裡、懷仁里、歸仁里、利仁里、永通里、里仁里。建春門在懷仁里與歸仁里之間。這就是說,從建春門的北側到洛河還有四坊,還有四華里。
建春門內緊挨著的這幾坊,當年住過名人。
建春門北側仁風裡住過宰相魏元忠,此人秉性堅忍,百折不撓,武周時期,他數次被貶流放。武則天重用的周興、來俊臣、二張兄弟,都和魏元忠過不去。面對這幾個“兇猛動物”,別的大臣唯恐避之不及,魏元忠卻敢直面鬥爭。一次,“二張”的家奴犯了法,魏元忠立馬下令亂杖將其打死了。還有一次,酷吏來俊臣陷害他,他直接當著武皇的面說:“這周興就是想殺我而求富貴!”武則天聽他這么說,也就沒有殺他。他軟硬不吃,經常惹事,屢涉險境,但每次都化險為夷,一直活到70多歲。仁風裡還住過一個詩人——杜甫,不過那時他還不會寫詩。杜甫出生在鞏縣南瑤灣村,其母早喪,他一歲到六歲被寄養在東都建春門內仁風裡,這裡是他的二姑家。二姑待他很好,把他當親兒子看待,他在這裡度過了愉快的童年。
建春門內南側歸仁里住過牛僧孺,他是唐穆宗、唐文宗時的宰相。他最大的特點是不受賄賂。《唐書》這么記載:士族韓弘入朝為官時,其子暗地裡賄賂了許多朝官。韓弘父子死後,皇帝派人助其幼孫清理財產,發現宅簿上“具有納賂之所”,至牛僧孺名下,卻寫著“某月日,送錢千萬,不納”。穆宗看後大受感動,在選拔宰相時說“首可僧孺之名”。
牛僧孺曾與另一個宰相李德裕鬥爭,兩人身後各有黨人集團,老牛是牛黨領袖,老李是李黨領袖,兩人都曾在洛陽居住,牛僧孺住歸仁里,李德裕住龍門南平泉山莊,兩人因為政見不同,斗得死去活來。白居易和牛僧孺關係好,經常到仁風裡遊玩,劉禹錫有時候也來,李德裕對這些很清楚,但好像並不在意,還向皇帝推薦白敏中(白居易的堂弟)做宰相。

唐詩意境:建春門外桃李艷

按照建制,各里坊四邊長度為三百步,合一華里。但前幾天我查史料後發現,並不完全是這樣——靠近洛河的延慶里、嘉猷里等里坊都達不到“尺寸”,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一帶靠近洛河,居民都不願意來此居住。每當洛陽發洪水時,洛河岸邊的里坊首先被淹,洛陽城東和城東南角地勢低,所以從建春門到永通門,再到長夏門一帶,居民不多,路寬人稀。
但白居易、劉禹錫、牛僧孺等人,喜歡在這一帶居住,不為別的,只為城東有好風景。劉禹錫曾寫過一首詩:“金谷園中鶯亂飛,銅駝陌上好風吹。城東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柳無限時。”再看李白的《洛陽陌》:“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這兩首詩,都在間接地寫城東桃李花美。劉禹錫寫的是感傷,說“城東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柳無限時”,他這是在詠史,我們可以理解。李白玩的是審美,他描寫一個洛陽富家子弟,駕著寶馬香車,駛於天津橋上,忽然決定要去城東看桃李,掉轉車頭就向建春門而來,其果斷舉止和風流瀟灑,引得洛陽人觀看。
洛陽八小景中,本來就有“東城桃李”一景,東城,本指隋唐東都皇城宮城東邊的一個夾城。過去我們認為,“東城桃李”指的就是東城街市中或私家園林中的桃李花,但根據唐詩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證後,我發現這“東城”不是狹義上的“東城”,而應該是指城東地區,包括上東門外、建春門外、永通門外廣大地域,因為從李白的詩《洛陽陌》來看,阡陌相連,必在城外,而且他強調“看花東陌上”,這個“東陌”便是“東郊”了。
為什麼八小景說是“東城桃李”,而不說“城東桃李”呢?
我認為這是為了對仗。細看洛陽八大景和洛陽八小景,會發現它們各為四組,每組兩景,兩兩對仗。譬如八大景中的“邙山晚眺”對“平泉朝游”,“金谷春晴”對“洛浦秋風”;八小景中的“東城桃李”,是為了和“西苑池塘”對仗,若寫成“城東桃李”,就必須對“苑西池塘”,西苑是固定名詞,隋煬帝時已有“西苑”之稱謂,不能隨意改動。
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則更明確地寫了城東桃李:“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咱們只看其中兩句,“洛陽城東桃李花”,明確是指“城東”,不是“東城”;“古人無復洛城東”,再次點明是洛城東郊。
李白是盛唐詩人,劉希夷是武周詩人,劉禹錫是中唐詩人,這幾個人處於不同時期,都有詩讚美城東桃李,只能說明建春門外風景好!

今人遺憾:當年城樓無處覓

當然,隋唐洛陽城損毀之後,金元明清時期,洛陽城縮水了,小小城郭只有四個城門,東門一度也叫建春門,1948年解放洛陽時,擔任建春門主攻第一梯隊的是我軍三縱八師二十三團。該團的張明營長戰前曾讓一個戰士去偵察,這個戰士畫了一張《東門敵情圖》,圖上畫滿各種奇怪的圖和符號,甚至還畫了一條死狗。
拿著這張圖,張明糊塗了。小戰士向他解釋:大弧線是建春門,長線條是護城壕,上面的短線是橋,老百姓說上面有座橋可以過去。橋頭圓圈是敵人的暗堡。張明問:“為啥還畫上一條死狗?”小戰士說:“這條狗跑上去就死了,說明那裡有電網,我軍要防備!”
張明表揚了小戰士。部隊經過強力攻城,於3月7日攻破建春門。軍旅作家鄧友梅當時也從這個門洞裡衝進了洛陽城,他後來撰文說:有一年,他來洛陽開會,別的地方不去,先找東城門,結果沒有找到,後來一問,早被扒掉了,他感到遺憾。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他將看到新建的建春門,目前效果圖已出,只待再現雄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