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丹節”又稱“二月節”。每年夏曆二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這三天,居住在麗江壩區的納西族民眾都要歡度這一傳統的節日,其中二月八日這一天尤其過得隆重一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丹節
- 別名:二月節
- 節日時間:每年夏曆二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
- 流行地區:麗江壩區
簡介,風俗,“建丹節”歌,意義,
簡介
雲南的納西族重視畜牧業生產,每年二月初八,要舉行建丹節,即牧童節,主要是慰勞牧童。到了這一天,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代替牧童放牧,而附近的年輕夥伴要拼湊肉食好菜,請牧童在野外歡聚用餐,以示慰勞。同時還要舉行祭三朵神(北嶽神)的祭儀,以求神靈對牧童和羊群的保佑。
1986年8月29日,經有關方面審議通過,將二月八日這一天定為納西族自己的傳統節日,全市統一放假一天,還增加了更具特色的各類慶祝活動內容。
風俗
“建丹節”原為傳統的牧童節。節日這一天,所有的牧童都要相互邀約,湊錢買些好吃的東西到山上或野外野餐。據說這一節日最早起源於主人對牧童們的施捨日子。每逢到了這天,凡雇有牧童的主人都得給牧童們放一天的假,還要請他們吃一頓飯;有的主人則拿一些好吃的東西賞給他們,他們就帶著主人賞賜的東西到山上去吃。演變為牧童節,這是後來的事。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化,過這一節日的人還逐漸擴張到了青年、中年,甚至老人們中,因此,在麗江古城大研鎮一帶還有人稱為“青年會”。
過“建丹節”,一般是按年齡的不同各自邀約成伙。過節這天早上,人們便三五成群,帶上早已準備好的肉、菜、點心和果品,分別到事先選定的地方:有的到公園,有的到山林里,有的則到古廟旁,然後再選一處有水有樹,風景優雅地作落腳點。起始大夥還分頭做些事:或搭鍋灶,或洗菜擔水,或起火……這些準備工作就緒,男人們便各自去做自己喜好的事情,如爬山、釣魚、打鳥等,婦女們則樂於留下來燒飯做菜。飯菜做好了,大夥才又聚攏來開始野餐。大夥邊品嘗肴饌美味,邊讚揚婦女們的烹飪手藝,邊說古道今,邊欣賞周圍的大好河山,真是別有一番情趣。更風趣的還是那些兒童們,他們邊吃邊唱“建丹節”歌。
一直到日頭落山,人們才滿懷喜悅而歸。
“建丹節”歌
我們歡歡喜喜在一塊來,
我們歡歡喜喜一塊吃飯來,
我們歡歡喜喜一塊喝酒來,
我們歡歡喜喜一塊吃肉來。
意義
過“建丹節”既顯示出了納西族婦女勤勞、能幹的美德,又體現了納西族人民熱愛生活,善於生活的特點,更主要的是增進了朋友之間的友誼,培養了相互間的感情。
新時期以來,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建丹節”的活動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彩,人們並不滿足於吃上一次豐盛的野餐,而是有了新的追求,增添了新的內容。過節這一天,有的還帶上錄音機、照相機和攝像機,或欣賞音樂,或攝取珍貴的鏡頭;有的帶上各類樂器,在一塊吹拉彈唱;有的則合著歌聲樂聲翩翩起舞,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在盡情讚美幸福的生活,歌唱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