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之戰

延津之戰是漢末三國之前發生在黃河沿岸的一場戰事。此戰發生在白馬之戰後不久,也是引發200年敵對軍閥袁紹和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決戰的一系列戰役之一。繼袁紹大將顏良在白馬之戰中陣亡後,袁紹軍又一員名將文丑之死更是在官渡之戰前大傷了袁紹軍的士氣。

基本介紹

  • 名稱:延津之戰
  • 地點:延津
  • 時間:200年5月至8月間
  • 參戰方:曹操軍;袁紹軍
  • 結果:曹軍獲勝,陣斬文丑
  • 參戰方兵力:曹軍近六百騎兵;袁軍五六千騎兵
  • 傷亡情況:袁軍傷亡慘重,文丑陣亡
  • 主要指揮官:曹操;文丑、劉備
背景,戰役過程,影響,演義,

背景

190年代末,曹操和袁紹有了正面衝突的跡象,並在200年初的白馬之戰中開啟戰端。曹操使詐分散了聚集在黎陽渡河攻白馬的袁紹主力,解了白馬之圍,殺了袁紹負責進攻的將領顏良。曹操認為白馬並不適合防禦,主動放棄在白馬的據點,沿河向西轉移人口和物資。袁紹渡河追擊曹操的運輸車隊。但曹操並不情願把官渡和黃河之間的土地都留給敵軍。他想抵抗敵軍進軍,在回援官渡前讓敵人付出慘重代價。

戰役過程

由於曹操在白馬之戰中佯攻,袁紹將前鋒部隊沿河向西面的延津進發。他們很可能在那裡渡河且未受曹操軍阻攔。此時,袁紹幾乎正處在曹操在官渡的防禦工事和大本營都城許昌的北面。
曹操軍也到了延津,在白馬西20里、南50里的南阪下扎了營寨。因曹操營在距離河岸有一段距離的防洪堤壩南側,當曹操派人哨探袁軍動向時,袁紹卻看不見曹軍。探子起初報告有五六百騎兵在路上,後又報告騎兵稍有增加,步兵不可勝數。曹操不讓探子再報,讓騎手卸鞍放馬。
白馬的運輸車隊出現在堤壩的北側了,處在了袁紹軍的視野內。曹操的一些將官為敵軍騎兵眾多而不安,建議返回守營。軍師荀攸卻反對:“這正是我們的誘敵之策!我們怎能離開?”曹操微笑著看了荀攸一眼。
袁紹的騎兵主將文丑劉備率五六千騎兵相繼追來。曹操的軍士想上馬,曹操不許,直到袁紹的騎兵越來越多並分散開來劫掠物資。這時曹操讓軍士上馬,曹操手下所有不足600軍士跳上馬衝擊敵軍。袁紹軍戰敗,文丑陣亡。

影響

顏良文丑袁紹軍中最受認可的將領,卻在連續的兩場戰鬥中相繼陣亡。袁紹軍為此受到很大的震動。
延津得勝後,曹操再無阻礙地帶著人口和物資撤回設在官渡的營寨。袁紹緊隨其後,在官渡正北的陽武下寨。他忽略了沮授提出的在延津留兵以為警戒的建議,將所有渡河的軍隊聚集在陽武,一場決戰一觸即發。

演義

延津之戰為羅貫中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26章開篇發生的戰鬥。在曹操下令衝擊文丑軍之前,戰鬥過程與正史很接近。曹操的兩員頂尖良將張遼徐晃追殺文丑軍。文丑在馬上射出兩箭,一箭射去張遼盔纓,一箭正中張遼馬的臉。徐晃揮戰斧迎戰文丑,但文丑軍上前來助首領,徐晃只得撤退。
關羽率十二騎截斷了文丑逃跑的道路,並和文丑單挑。戰不三合,文丑敗走,想逃。但關羽赤兔馬馬種精良,很快追上,從背後殺死文丑
關於文丑之死目前可供討論的有三種說法:其一是死於亂軍之中,主要是因為文丑之死沒有明確記載,只能歸類於此種情況;其二是為徐晃所殺,因為《魏書·張樂於張徐傳》中提及徐晃之前的白馬之戰是“從破顏良”,而延津之戰是“破文丑”,不是從屬地位,且緊接著“拜偏將軍”,所以很可能是斬文丑立功從而拜將。此種說法的問題在於如果文丑真為徐晃所殺應當明確注出,況且《徐晃傳》的原始資料是被陳壽認為很“詳備”的,古時候陣斬敵將此等大功被略過的可能性不大;其三是為關羽所殺,此說法出自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二王尺牘集》,是二王摹寫的章表書信文章的書法集。其內有後人假託關羽口吻寫給曹操的拜別信,語曰:“刺顏良於白馬,誅文丑於南坡”。此種說法的問題在於此篇書信僅僅只能證明“關羽斬文丑”的說法早在東晉時期就開始流傳,而不能直接證明關羽斬文丑的確定性。另外《二王尺牘》原本已佚,現存比較完善的是北宋的諸刊本,也存在此篇書法是東晉到北宋之間人為增添的可能性。不過後世的史學家也有採信此說法的,例如宋朝洪邁《容齋隨筆·名將晚謬》中就評價關羽“關羽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丑於萬眾之中”。這也是《三國演義》採用的一種說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