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邊的文人們》是2010年2月1日東方出版中心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鴻召。
基本介紹
- 書名:延河邊的文人們
- 作者:朱鴻召
- ISBN:9787547301067, 7547301061
- 頁數:315頁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出版時間:2010年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序言,目錄,後記,文摘,
作者簡介
朱鴻召,1965年生,安徽廬江人,1998年獲華東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解放日報》主任記者、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延安大學中文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特約研究員,現居上海。主要從事延安時期社會歷史文化研究、現代城市文化發展研究。相關著述有《延安文人》、《延安日常生活中的歷史》、《眾說紛紜話延安》、《王實味文存》、《博古,39歲的輝煌與悲壯》(合編)等。主持並參與近年來有關上海文化發展的政策設定和修訂調研工作。
內容簡介
《延河邊的文人們》內容簡介:延河,流過延安,流進黃河,承載著一代知識分子的生死歌哭,命運浮沉,深刻地溶入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悄然地化入幾代中國人的精神血脈。此水此河,與海相連。延安文人的命運,濃縮著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生密碼,折射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風雨霞光,也制約著20世紀後半期,以至於21世紀前期中國社會幾乎每一個生命的生活品質和價值尊嚴。關注延安,其實就是關注我們自己!
序言
在20世紀中後期,只要你是一個中國人,而尤其是一個中國的讀書人、知識分子,你將永遠也掙脫不了與延安的精神聯繫。這種聯繫,無論你承認不承認,意識到沒意識到,它都客觀而又化入主觀地存在著。也可能正因為它已經由認知客體附著生成為行為主體,融入了你的精神思想,成為你的血肉生命,你時時刻刻都在呼吸操持著它,才不能覺察到它確切的客觀存在。
老實說,我開始進入這個課題研究時,對此,也只是一些朦朧的感覺。隨著我對課題研究的深入——通覽了延安時期幾乎所有的新聞出版物,搜羅了’儘量多的當時當事人的回憶錄,走訪了歷史的舊跡,查閱了有關文獻檔案,我的心靈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和衝擊。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曾致力於“五四時期”的文化歷史研究。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延安整風,到“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的今天,整個20世紀中國社會歷史,始終處於急劇動盪之中,思想潮流,文化運動,基本上每十年一個周期。而在所有這些潮流運動中,組織最嚴,程度最烈,聲勢至大,影響至深的,不是發生在城市裡的五四新文化運動,而是出現在黃土地上的延安整風運動。時勢造英雄,20世紀中國的真正英雄,也不是發起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總司令”陳獨秀,而是領導延安整風運動的人民領袖毛澤東。
老實說,我開始進入這個課題研究時,對此,也只是一些朦朧的感覺。隨著我對課題研究的深入——通覽了延安時期幾乎所有的新聞出版物,搜羅了’儘量多的當時當事人的回憶錄,走訪了歷史的舊跡,查閱了有關文獻檔案,我的心靈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和衝擊。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曾致力於“五四時期”的文化歷史研究。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延安整風,到“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的今天,整個20世紀中國社會歷史,始終處於急劇動盪之中,思想潮流,文化運動,基本上每十年一個周期。而在所有這些潮流運動中,組織最嚴,程度最烈,聲勢至大,影響至深的,不是發生在城市裡的五四新文化運動,而是出現在黃土地上的延安整風運動。時勢造英雄,20世紀中國的真正英雄,也不是發起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總司令”陳獨秀,而是領導延安整風運動的人民領袖毛澤東。
目錄
自序
引言:膚肉恩施
第一章 奔向延安
1·1 叛逆者、逃亡者與追求者
1·2 “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1·3 親吻著聖地的熱土
第二章 聖地如斯
2·1 戰時共產主義理想國
2·2 心中黃河歌如濤
2·3 紛繁的文事
2·4 在不能安身處安心立命
第三章 清潔精神
3·1 與己無關的整風
3·2 與己有關的“講話
3·3 不可或缺的犧牲
3·4 從整風到審乾
3·5 從審乾到搶救
第四章 走出延安
4·1 勞心者與勞力者
4·2 精神的家園
4·3 走不出的起點
附錄一 外國文人在延安
附錄二 延安文化活動大事記
附錄三 關於“黨內鬥爭為什麼這么嚴酷”的通信
附錄四 關於設立“延安學”的學理依據
初版代後記 訪學千里到延安
後記
後記
本書原名《延安文人》,寫作於1996年,初版於2000年,現承蒙東方出版中心的雅意,更名為《延河邊的文人們》,再次出版。作為學術專著,書稿內容沒有作學術觀點上的根本改動,但我仔細校訂了原文,修訂、充實了部分史實材料,增加了幾篇相關文章作為附錄,還選配了一些相應的歷史圖片。改或不改,都是為了保持一個獨立的學術態度,尊重大多數讀者的閱讀習慣。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隨主力紅軍長徵到達陝北(1937年1月進駐延安),1947年3月撤離延安,歷時約十三個年頭(其中在延安約十年)。黃土地上,延河岸邊,共產黨人在窮山溝里高舉抗日救亡的大旗,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持久戰、聯合政府等政治主張,及時回應時代社會關切;在局部執政環境下,進行抗日民主政權改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設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給人民民眾看得見的物質利益;通過組織開展整風審乾搶救運動,加強自身建設,鍛造革命隊伍令行禁止、步調一致的絕對執行力。十年探索,十年創新,十年臥薪嘗膽,礪兵秣馬,走出延安,贏得天下。
時問對於歷史是不等值的。從我寫作這部書稿,到再版之,也是一個大約十三年時光。這除了說明它不屬於所謂暢銷書範疇,只能說明這兩個大體相等的時段,純屬於一種偶然巧合。我所經歷著的這個十三年,也是一個天地翻覆的時代。以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為特徵的現代化進程,正在將我們身邊的田地分塊切割,轟轟烈烈地鋪上鋼筋混凝土或花崗岩石塊,外加水泥勾邊。同時,將所有流過城市的河道,硬化、固化、直線化,將幾乎所有的河流變髒、變黑、變臭,甚至斷流、乾涸。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隨主力紅軍長徵到達陝北(1937年1月進駐延安),1947年3月撤離延安,歷時約十三個年頭(其中在延安約十年)。黃土地上,延河岸邊,共產黨人在窮山溝里高舉抗日救亡的大旗,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持久戰、聯合政府等政治主張,及時回應時代社會關切;在局部執政環境下,進行抗日民主政權改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設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給人民民眾看得見的物質利益;通過組織開展整風審乾搶救運動,加強自身建設,鍛造革命隊伍令行禁止、步調一致的絕對執行力。十年探索,十年創新,十年臥薪嘗膽,礪兵秣馬,走出延安,贏得天下。
時問對於歷史是不等值的。從我寫作這部書稿,到再版之,也是一個大約十三年時光。這除了說明它不屬於所謂暢銷書範疇,只能說明這兩個大體相等的時段,純屬於一種偶然巧合。我所經歷著的這個十三年,也是一個天地翻覆的時代。以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為特徵的現代化進程,正在將我們身邊的田地分塊切割,轟轟烈烈地鋪上鋼筋混凝土或花崗岩石塊,外加水泥勾邊。同時,將所有流過城市的河道,硬化、固化、直線化,將幾乎所有的河流變髒、變黑、變臭,甚至斷流、乾涸。
文摘
他懷著純真而敏於感受的心,追求著人生社會的浪漫理想。“是的,我應該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我應該到前線去。即使我不能拿起武器和兵士們站在一起射擊敵人,我也應該去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而且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這樣可以減少一點我自己的慚愧,同時也可以使後方過著舒服的生活的先生們思索一下,看他們會不會笑那些隨時準備犧牲生命的兵士們也是頭腦暈眩或者火氣過重。”①1938年8月,何其芳與沙汀、卞之琳一起到了延安,並上了前線。雖然延安文人中追求者往往也是一種叛逆者,但相對於前述叛逆者與逃亡者,他們沒有造成與原來社會政治、生活、道德、文化的直接對立和衝突;他們的心態是積極的,甚至是激進的,但一般沒有那么絕對與偏激。這樣,他們到延安一段時間後還可以做出自己的人生選擇,如沙汀、卞之琳都在1939年底比較自由地離開了延安。相反,作為叛逆者與逃亡者的延安文人,他們是義無反顧地投奔了延安,並且自覺不自覺地將個人的命運與延安所開創的事業和精神緊緊地捆結在一起。延安文人中,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是這些叛逆者與逃亡者,他們具有這個知識分子群體質的決定性;那些數量上占絕大多數的知識青年,他們屬於追求者,在質的決定性上從屬於叛逆者與逃亡者。
據不完全統計,延安人文知識分子代表人物進入延安前的學歷如下:
留學生:王學文(留日)、何乾之(留日)、葉以群(留日)、周揚(留日)、艾思奇(留日)、陳伯達(留蘇)、師哲(留蘇)、楊松(留蘇)、冼星海(留法)、艾青(留法)、陳學昭(留法)、李又然(留法)、江隆基(留德)、高士其(留美),等等。.
大學生:黃華、丁玲、吳伯簫、王實味、齊燕銘、范文瀾、卞之琳、何其芳、張庚、胡喬木、王汝琪、蔣南翔、劉端菜、王大化、周而復、任仲夷、歐陽山尊、于光遠、楊西光、鄧力群、田間、陳傳綱、李銳、胡繩、高原。
據不完全統計,延安人文知識分子代表人物進入延安前的學歷如下:
留學生:王學文(留日)、何乾之(留日)、葉以群(留日)、周揚(留日)、艾思奇(留日)、陳伯達(留蘇)、師哲(留蘇)、楊松(留蘇)、冼星海(留法)、艾青(留法)、陳學昭(留法)、李又然(留法)、江隆基(留德)、高士其(留美),等等。.
大學生:黃華、丁玲、吳伯簫、王實味、齊燕銘、范文瀾、卞之琳、何其芳、張庚、胡喬木、王汝琪、蔣南翔、劉端菜、王大化、周而復、任仲夷、歐陽山尊、于光遠、楊西光、鄧力群、田間、陳傳綱、李銳、胡繩、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