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
文保工作者巧遇“遼代首鋼”
2006年初秋,在延慶文保所工作的范學新跟霍高智、馮淑珍等幾個驢友一起到大莊科水泉溝村的懷九河大峽谷探險,中午到附近的農家院吃飯,沒想到這裡是水泉溝村支書謝久所家開的。聽說這群驢友當中有搞考古的,謝久所介紹,自家蓋房子時發現了一座“窯”,也不知道是燒什麼的。
范學新從事文保工作,比別人多條“敏感”神經,於是要求看下“窯”。“‘窯’有2米多高,只剩個剖面,跟我以前挖過的漢代的、唐代的、明代的磚窯都不一樣,雖然有燒土,但窯壁堅硬得跟石頭一樣。”范學新介紹,“謝書記說,像這樣的‘窯’,村南小河邊還有好幾座,以前村里人蓋房還拆過好多。”
范學新說,他們聽了後,立即把村里村外轉了個遍,發現了7、8座“窯”,其中村南小河邊的一座保存得比較完好。
回去後,范學新通過網上查找材料,初步推斷,“窯”可能是冶鐵的“高爐”,並且可能是專門為明代修長城鍛造鐵器的高爐。之後,他撰文發表在媒體上。
幾個月後,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史研究所的李延祥教授上網看到新聞,與北大的陳建立博士以及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專家等到大莊科水泉溝、鐵爐、香屯進行了實地調查,發現了很多處冶鐵遺蹟、礦產遺蹟。專家們把遺址中發現的殘渣帶回實驗室進行碳元素分析,確定這些冶鐵高爐距今已經有940年了乘霉民,相當於遼代早期,而且還是由中原傳過來的冶鐵技術。
2011年,
北京市文物局文化研究所的考古隊經過幾年的調查、探勘,開始了考古發掘工作,發現了由礦山、冶煉、居住及作坊遺址等構捉嘗頁成的礦冶遺址群。後來,水泉溝等遺址被譽為“遼代的首鋼”。
礦山、冶煉、民居、作坊俱全
從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聯合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對延慶大莊科礦冶遺址群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工作,並開展了文物保護及科技考古研究工作。
近三年的勘察考古發現,延慶大莊科礦冶遺址群主要由礦山、冶煉、居住及作坊遺址等構擔遙斷成,分布區域主要位於
水泉溝、
鐵爐村、
漢家川、
慈母川等地。此次考古調查、勘探,不僅發掘了幾座冶鐵爐,而且還發現了從採礦到冶煉的遺蹟,並且找到了冶鐵工匠工作、生活、居住的地方,遺址類型比較系統、豐富。
其中,考古人員發現了礦山五處,分別為榆木溝礦山、東三岔礦山、香屯礦山、東王莊礦山、慈母川礦山;發現冶煉遺址四處,分別為水泉溝冶煉遺址、漢家川冶煉遺址、鐵爐村冶煉遺址、慈母川冶煉遺址。在冶煉遺址處,共發現煉鐵爐10座,其中水泉溝冶煉遺址5座,漢家川冶煉遺址3座,鐵爐村冶煉遺址2座。冶煉遺址均位於一半月形黃土台地應槳臘漏邊緣處,呈緩坡狀。台地所處為河流二級階地。已發掘清理煉鐵爐4座。
除了冶鐵的“工作區域”,此次考古還發現了礦工的“生活區域”:共試整洪發現居住及作坊遺址三處,分別為水泉溝居住及作坊遺址、鐵爐村居住及作坊遺址、漢家川居住及作坊遺址。
遼代礦冶遺址入圍“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繼北京金中都水關遺址入選199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時隔25年,北京再次有考古項目入選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北京延慶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從來自全國18個省份的25個考古項目中脫穎而出,雄照凳踏入圍“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北京共有“延慶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和“故宮明清建築基址”兩項入圍終評。最終,經一輪無記名投票,“延慶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當選,“故宮明清建築基址”落選。
對於延慶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入選“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延慶大莊科冶鐵遺址發掘領隊劉乃濤表示,“像這么完整,而且保存完好的煉鐵爐還是首次發現”,以往發現各朝代的煉鐵爐均為殘存品,有的只剩下半個,有的只有底座,這是國內發現的遼代礦冶遺蹟中,保存冶鐵爐最多、且爐體保存程度完好的冶鐵場所,基本形貌清晰可見。這些發現彌補了手工業考古、冶金考古項目的空白。有的爐型演變和冶煉技術的判斷不準確,本次考古發現為這段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另外,整個遺址的分布面特別廣,整個鄉基本都涉及到了。有出礦石的礦洞、有運輸的水路、煉鐵爐、人的居住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大遺址。匪嘗以往發現的遼代建築居住遺址非常少,這么大規模的居住遺址也是第一次發現。
已經出土了少量的文物,其中有弓箭的箭頭、鐵刀等古代兵器,專家推測此處遺蹟可能為遼代的兵工廠,生產兵器和工農業用具,主要以兵器為主。
劉乃濤介紹,整個遺址群占地約100多平方公里,經過近3年的發掘,已發掘了3650平米,挖出了一個展示面。
延慶縣文化委員會表示,目前正在編制整個遺蹟區的保護規劃。不久的將來,整體大莊科地區將成為一個以遼代冶鐵遺址保護與展示為核心內容的大遺址公園。
大莊科地區鐵礦資源相對豐富,水泉溝村南不到4公里的東三岔、東王莊一帶就有鐵礦,而且鐵礦附近有水源、有木材,具備冶鐵的條件。經實地走訪調查,在大莊科香屯、鐵爐、慈母川等地歷史上都曾存在過大量的冶鐵遺址。鐵爐村地名產生的本身就與冶鐵有關,清代建村時,因村中有很多冶鐵高爐而得名。
據村民回憶,在修大秦鐵路之前,村中西側山坡上大約有十幾處冶鐵遺蹟。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大秦鐵路,從山洞中挖出的砂石將鐵爐遺址覆蓋了,後來村民又在遺址上蓋了民房。因時代久遠,調查範圍有限,還有很多未知的冶鐵遺蹟並沒有被發現。
進展
生活區已發掘3000平方米
文物專家介紹,水泉溝煉鐵工匠的居住、生活區以及作坊遺址,位於煉鐵爐遺址東北側,距煉鐵爐約100米,東距懷九河約30米,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2014年考古人員已發掘了其中的3000平方米。
據介紹,在發掘清理時,已發現的出土文物主要有遼代瓷片、瓷器殘件、陶質板瓦、北宋錢幣等;在遼代地層下,考古人員還發現了房址、灶坑、道路、灰坑、炒鋼爐遺址等。此外,瓷碗、醬釉罐、陶罐、硯台、銅錢、耳墜、紡輪等生活用品,也為一窺當時礦工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房屋由於破壞較為嚴重,沒有一處十分完整的房址,只殘存著用石塊砌成的部分房基以及部分柱礎石等。但是從中也能大概看出房屋當時的基本構造:坐北朝南,由院門、院牆、正房、東西廂房組成;院落平面呈長方形,院牆東西長24.3米,南北寬10.6米,牆體殘高0.18至0.6米。房屋上部原覆蓋有灰陶板瓦,現已塌落。
意義
還原遼代礦工技術與生活
文物專家表示,大莊科礦冶遺址群的發現非常重要,反映了遼代冶鐵技術已經達到近代工業水平,2011年挖掘出土的一台距今1000多年前製造的冶鐵爐,在距今500年前也屬世界領先水平。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北宋時期中原地區的冶煉水平。
此外,
延慶大莊科礦冶遺址群是國內發現的遼代礦冶遺存中保存煉鐵爐最多,且爐體保存相對完好的冶鐵場所,其基本形貌清晰可見。爐內結構完好,鼓風口清晰可見。發掘所揭示的爐型結構為正確認識中國古代冶鐵高爐的爐型結構演變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遼代礦冶遺址入圍“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繼北京金中都水關遺址入選199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時隔25年,北京再次有考古項目入選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北京延慶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從來自全國18個省份的25個考古項目中脫穎而出,入圍“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北京共有“延慶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和“故宮明清建築基址”兩項入圍終評。最終,經一輪無記名投票,“延慶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當選,“故宮明清建築基址”落選。
對於延慶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入選“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延慶大莊科冶鐵遺址發掘領隊劉乃濤表示,“像這么完整,而且保存完好的煉鐵爐還是首次發現”,以往發現各朝代的煉鐵爐均為殘存品,有的只剩下半個,有的只有底座,這是國內發現的遼代礦冶遺蹟中,保存冶鐵爐最多、且爐體保存程度完好的冶鐵場所,基本形貌清晰可見。這些發現彌補了手工業考古、冶金考古項目的空白。有的爐型演變和冶煉技術的判斷不準確,本次考古發現為這段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另外,整個遺址的分布面特別廣,整個鄉基本都涉及到了。有出礦石的礦洞、有運輸的水路、煉鐵爐、人的居住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大遺址。以往發現的遼代建築居住遺址非常少,這么大規模的居住遺址也是第一次發現。
已經出土了少量的文物,其中有弓箭的箭頭、鐵刀等古代兵器,專家推測此處遺蹟可能為遼代的兵工廠,生產兵器和工農業用具,主要以兵器為主。
劉乃濤介紹,整個遺址群占地約100多平方公里,經過近3年的發掘,已發掘了3650平米,挖出了一個展示面。
延慶縣文化委員會表示,目前正在編制整個遺蹟區的保護規劃。不久的將來,整體大莊科地區將成為一個以遼代冶鐵遺址保護與展示為核心內容的大遺址公園。
大莊科地區鐵礦資源相對豐富,水泉溝村南不到4公里的東三岔、東王莊一帶就有鐵礦,而且鐵礦附近有水源、有木材,具備冶鐵的條件。經實地走訪調查,在大莊科香屯、鐵爐、慈母川等地歷史上都曾存在過大量的冶鐵遺址。鐵爐村地名產生的本身就與冶鐵有關,清代建村時,因村中有很多冶鐵高爐而得名。
據村民回憶,在修大秦鐵路之前,村中西側山坡上大約有十幾處冶鐵遺蹟。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大秦鐵路,從山洞中挖出的砂石將鐵爐遺址覆蓋了,後來村民又在遺址上蓋了民房。因時代久遠,調查範圍有限,還有很多未知的冶鐵遺蹟並沒有被發現。
進展
生活區已發掘3000平方米
文物專家介紹,水泉溝煉鐵工匠的居住、生活區以及作坊遺址,位於煉鐵爐遺址東北側,距煉鐵爐約100米,東距懷九河約30米,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2014年考古人員已發掘了其中的3000平方米。
據介紹,在發掘清理時,已發現的出土文物主要有遼代瓷片、瓷器殘件、陶質板瓦、北宋錢幣等;在遼代地層下,考古人員還發現了房址、灶坑、道路、灰坑、炒鋼爐遺址等。此外,瓷碗、醬釉罐、陶罐、硯台、銅錢、耳墜、紡輪等生活用品,也為一窺當時礦工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房屋由於破壞較為嚴重,沒有一處十分完整的房址,只殘存著用石塊砌成的部分房基以及部分柱礎石等。但是從中也能大概看出房屋當時的基本構造:坐北朝南,由院門、院牆、正房、東西廂房組成;院落平面呈長方形,院牆東西長24.3米,南北寬10.6米,牆體殘高0.18至0.6米。房屋上部原覆蓋有灰陶板瓦,現已塌落。
意義
還原遼代礦工技術與生活
文物專家表示,大莊科礦冶遺址群的發現非常重要,反映了遼代冶鐵技術已經達到近代工業水平,2011年挖掘出土的一台距今1000多年前製造的冶鐵爐,在距今500年前也屬世界領先水平。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北宋時期中原地區的冶煉水平。
此外,
延慶大莊科礦冶遺址群是國內發現的遼代礦冶遺存中保存煉鐵爐最多,且爐體保存相對完好的冶鐵場所,其基本形貌清晰可見。爐內結構完好,鼓風口清晰可見。發掘所揭示的爐型結構為正確認識中國古代冶鐵高爐的爐型結構演變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