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方言屬於現代漢語北方語系,比較接近於國語,但是延慶語言又與國語有著明顯的差異,與周邊的昌平、懷柔、懷來、赤城亦有很大的不同。延慶語言是以晉中南的語音為基調,融合了全國多地區多民族的方言而形成的獨特的地方語言。延慶方言接近天津、三河,和明初遷徒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慶
- 延慶方言:屬於現代漢語北方語系
- 距離北京:離北京市區74千米
- 環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生態環境優良
- 交通:城鄉道路四通八達
- 天氣:氣候獨特,冬冷夏涼
延慶縣簡介,延慶方言介紹,延慶方言歷史背景,
延慶縣簡介
延慶縣距離北京市區74千米,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生態環境優良,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態屏障,是緊扼首都北京的北大門,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城鄉道路四通八達,氣候獨特,冬冷夏涼,有著北京“夏都”之美譽。
延慶方言介紹
獨特的地理位置,特定的生活環境形成了延慶具有自身特色的方言。全縣的語言分為6個區域:即永寧、康莊、張山營、四海、千家店、大莊科。它的特點是:語言獨特,讓外人聽起來十分費解;生動形象,細緻的表達了思想;感情充沛,反映出延慶人的風趣幽默和大愛大恨的品質;延慶方言簡練,多單句,少複句,往往用緊縮句形式表達。由於延慶話保留了延慶的基本方言,又吸收了全國各地的語言,所以辭彙非常豐富。方言中四字格組成的詞或成語非常多,而且又以形容詞居多,熟語內容豐富多彩,方言中對歇後語使用頻率極高。這些獨具特色的語言形成有的與延慶發生的故事相關,有的用延慶的地名或地方存在的事物演繹而成,有的用延慶人的生產生活經驗構成的。延慶方言是延慶人民熟悉和喜愛的語言,是歷史長河的豐厚積澱,它完全可以反映延慶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和多彩的生產生活。它對研究延慶地方的歷史、民俗風情、語言文化等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延慶方言不僅屬於延慶,也是屬於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延慶地區的語音發展無疑將向國語的方向發展,而且也正在向著這一方向發展。隨著延慶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延慶人到全國乃至世界的越來越多,外來人口來延慶的也越來越多,標準語越來越得到推廣,熟悉延慶方言的中老年人逐步老化,延慶方言趨向消亡。
延慶作家趙萬里著有《品味延慶話》,對延慶方言特徵有詳細的描述。
延慶方言歷史背景
延慶這神奇而古老的大地,撫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智慧、淳樸、熱情的延慶人。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位置,特定的生活環境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延慶方言。延慶方言屬於現代漢語北方語系,是比較接近於標準化、規範化的國語。但是延慶語言又與國語有著明顯的差異,與周邊的昌平、懷柔、懷來、赤城縣亦有很大的不同,從而使很多人感到困惑。
語言區域 全縣語言分為6個區域:
1、媯水河流域的延慶-永寧地區。此區域面積僅為全縣的1/4,人口占總人口的70%以上。明代此區域屬延慶州和永寧縣管轄。延慶為全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延慶話為全縣的官話和通用話。永寧舊設永寧縣,為另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語言雖大體與延慶相同,但也有差異,最具特色的是疑問句。
2、康莊-西撥子-八達嶺一線。原為延慶衛軍屯,這一地帶自古就是內地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語言受外來影響較大,尤其自清末建設京張鐵路開始,築路工人多為外地人,鐵路建成後一些人留在這一地區。隨著鐵路工人與家屬的不斷增加,形成該地區語言的多樣化和複雜化的特點。
3、張山營地區。該地區與河北省懷來、赤城接壤,有的村屯原屬懷來縣管轄,語言也受雁北地區影響較大。4、菜食河流域的四海-珍珠泉地區。該地區與懷柔接壤,語音高亢而抑揚,陳述句也多後升調,類似懷柔話。
5、白河流域的千家店-沙梁子地區。位於延慶縣東北部深山區,是延慶的一個語言特區。當地話語音、語調較和緩。比延慶其他地區更接近國語。
6、大莊科地區。舊時,大莊科處於縣南部深山中,交通不便,許多人從南面移民遷入,語言更接近昌平語言。
以上六個方言區域界線是模糊的,不確定的。語言是社會現象,是從屬於具體人的,這些區域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鄉一村之內,兼有兩、三種小方言的並不少見,甚至一家一戶、男女老少、夫妻之間說不同方言,也不稀奇。
因為延慶永寧地區人數多,可以做為延慶語言的代表,所以以其做為主要研究的對象。概括起來說,延慶語言是以晉中南的語音為基調,融合了全國多地區多民族的方言而形成的獨特的地方語言。
形成原因 明王朝統一中國之後,定都南京,並在八達嶺一線構築長城,防禦元朝殘餘勢力。因其初建國國力弱,無力管理八達嶺以北地區,故在“洪武四年三月……徙山後民萬七千戶屯北平。……是年六月,徙山後民三萬五千戶於內地,又徙河漠遣民三萬二千戶屯田北平”。(見明史·太祖本紀)。延慶原來的居民,在這時基本都遷走了。朱棣當了皇帝後,將北平改為北京,設“行在”(即在前線的朝廷),並把皇陵選在昌平天壽山下。為了平定北方,朱棣五次御駕親征。永樂12年(1415年)第二次北征時,駐蹕在延慶的團山。他看到延慶富饒的土地和重要的戰略位置,又在延慶設州,為隆慶州。設州後,人口從哪來呢?一是當時的軍隊變為軍屯,再一個就是從山西大量移民。這一開發延慶的過程,在領導者趙羾的詩中能體會到。可以說,現在延慶最早的居民,多數是來自山西晉中南地區。因此延慶人的語音和方言,明顯帶有晉中南的特點。
在發音上山西話比北京話多兩個輔音,即國音中“ㄍ(q)、ㄎ(k)、 (ng) 、ㄏ(h))”的“(ng)”。“(ng)”是舌根鼻音,發音時將舌根抵住顎口蓋,使氣息從鼻腔中透出,讀如蘇州音的“額”,在現代漢語中已不用。延慶話對“(ng)”的保留雖不如雁北地區和懷來赤城重,不把“我”說成“我( nge )”,但在單用元音“ a、o、e、ai、ei、ao、ou、an、en、ang、eng ”時,都要加上“(ng)”做輔音,如“鵝”讀nge、“安”讀 ngan、“熬”讀 ngao等。再一個就是 j(ㄐ)、q(ㄑ)、ni(廣)、x(ㄒ)中的“廣”。其為舌前鼻音,發音時將舌尖抵住硬口蓋和牙根,使氣息從鼻腔里透出,讀如蘇州音的“尼”,在現代漢語中亦不用。這個音較多表現在疑問句和陳述句中的“呢”上,還有一個就是對“娘”的暱稱,讀“nia”。除了上述情況外,應該說延慶人的發音還是比較準確的,不象懷來、赤城人把元音“en”讀成“eng”,“in”讀成“ing”,“un”讀成“ong”,把輔音“zh、ch、sh”讀成“z、c、s”,這是因為這兩地的早期移民,主要來自雁北地區。
延慶話保留了大批山西方言,如“機密(清楚、明白)、老爺兒(太陽)、後頭爺(月亮)、合拉黑(擦黑、傍晚)、夜個(昨天)、老奶子(老太太)、老媽媽子(lao ma ma zi老妻)、小子(xie zi小男孩)、妹子(妹妹)、伯伯(bai bai,叔父)、大爺(da ye,伯父)、蠍了虎子(壁虎)、格當(gedang高梁桿)、骨魯(gulu、截、段)”等等,特別是管崖子叫窯頭,更帶有山西的印記。
毫無疑問,隨著延慶州的設立,全國各地的移民陸續進入,使延慶話潛移默化,但這些影響畢竟是局部的,短暫的,少量的。最早一次大的影響就是清軍入關,許多東北人特別是滿人到延慶,這些特權階層的生活方式以至語言必然對延慶產生巨大的衝擊,許多東北方言隨之在本地流行。象卯勁兒(使勁)、胡造(把東西或事情搞壞)、疙瘩(地方)、鞋窠簍(鞋裡邊)、撮(吃)、糊白薯(hu bai shu蒸白薯,原叫爐白薯)、餑餑(面做的點心)、勿拉(賣力氣又利索)、棒碴(玉米糝)等。
對延慶話影響最大的是北京話了。這是因58年劃歸北京市後,大批延慶人到北京學習、工作、生活、串親訪友,大批北京人到延慶下鄉、工作、遊玩、串親訪友。1958、59年中央實驗歌劇舞劇院下放,60年代工作組,60年代末下放幹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城市居民安家落戶等。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通的改善,相互來往更加頻繁。象過去延慶人管香果叫胡拉車,從那時開始已經很少有人說了,改稱香果。把毛巾放在水裡洗洗,過去叫“擺擺”、“涮涮”,從那時起很多人改說“投投”了。過去管找的女朋友(對象)叫媳婦,從那會兒基本上改稱女朋友了。其他如“步碾兒”(步行)、“潮蟲”(原稱鞋底片子)、“吃掛落兒”(受牽連)、“臭了街”(食品過剩,成了滯銷貨)、倒了血霉(非常倒霉)、發福(恭維人身體發胖)、“乾巴老頭”(很瘦但有精神)、“過梭兒”(過了頭)、“擠對”(欺負、貶低)、“開氣兒”(衣服下擺開的短縫)、“甩臉子”(使性子讓人看),等等。
朝代的更替,社會的發展,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會給延慶話打上深深的烙印。明清時的延慶州,永寧衛,進“州”進“衛”,就算到了21世紀還有老人這么說。當時軍事活動多,留下許多軍事術語,如小孩哭鬧叫(鬧營),管在一個地方呆的時間太長叫(紮營),管起內部矛盾叫(窩反),把邊了哨(太靠邊)。解放初期的“二尺毛”(婦女留短髮)、“解放腳”、“剝削”、“寄生蟲”,合作化時期的“生產隊”、“飼養處”、“工分”、“分值”、“走社會”、“社會話”(符合社會發展的話),58年時的“大躍進”、“除四害”、“公社”、“社員”、“大隊”,以至於今天很多農村人還說“我們生產隊”、“我們社員”。三年困難時期的“代食品”、“淨面窩頭”、“黃金塔”、“小開荒”“吃糧票”、“精神會餐”、“吃派飯”;十年動亂中的“知青”、“安家落”、“小生產”、“文攻武鬥”、“支左”、“串聯”、“紅衛兵”、“走資派”、“揪斗”、“黑手”、“紅五類”、“黑五類”、“臭老九”(指知識分子)。80年代“萬元戶”、“承包”、“改革”、“五講四美”、“延慶精神”、“冷涼戰略”等。到了今天,新詞語大量湧現,極大地豐富了延慶語言,如打工、打的、大款、大腕、小蜜、黃米(暗娼)、板的、卡拉OK、網咖、上網、焗油、髮廊、高消費、生態環境、環保、民俗旅遊、白色農業、綠色食品、坐檯、開涮、叫板、裏白兩道、夏都等等。當然,這裡面有的是不文明、落後的東西,以後當然會取消,但今天還存在,所以就要有語言來反映。
延慶話是歷史長河的豐厚積澱,它完全可以反映延慶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和多采的生產生活。它的特點是:
方言獨特 許多延慶方言非常特殊,讓外來人費解。如有一則笑語,說一個延慶人在晚上看到月暈,他就問:“快看後頭爺轉遭那是啥兒(shuair)?”後頭爺”、“轉遭”、“shuair”都很讓人費解。還有個故事,說四個人煮了三塊肉,說好每個人說一個順口溜,按說的數目吃。甲說:二八一十六,先挾一塊肉,他挾走了一塊;乙說:二九一十八,兩塊肉一起挾,他挾走了最後的兩塊。丙說:呲呲牙幫子,喝碗菜湯子。丁急了,說:不了條,不了條,連碗菜湯也沒喝著。“不了條”是“糟了”的意思。說人“扯”了,把他“nao”住。把東西“抬”起來。“扯”為跑,“nao”為抓,“抬”為藏。還有個感嘆詞,叫“兒來塞”,也非常叫人費解,曾有一個學生,拿這個詞與李白的《蜀道難》中的“噫吁嚱”相比,倒很貼切。此外管弟弟叫“兄弟”,一改原來是兄與弟的概念。
生動形象 說一個人愛占便宜,叫“尖得戴不住帽子”。飢餓難忍,說“餓得前心貼後心”。說吃的太飽了,叫“從嗓子眼頂屁股門”。說兩個人太好了叫“蜜裡調油”,或是“蜜蜂粑粑”。說人辦事不明白出人意料,叫“夜不睜”、“撒癔症”。說一個人是家的台柱子是“當戧”。說一個人幹事不積極,甘居落後為“打磨陀子”,就象過去工人做水磨石地時用“磨陀”磨地一樣,很長時間也乾不完。呆的時間太長叫“屁股沉”。
感情充沛 延慶地處京北,民風淳樸,性格直爽,敢愛敢恨。有的人說延慶人“實在”,這“實在”即有待人熱情誠懇的含意,可能還有辦事考慮得簡單的意思。延慶人講話時非常注意禮貌,與年紀稍大或地位稍高一點的人都說“您”,尤其對老人,絕不會“你來我去”。對父母稱“爸、媽、爹、娘”,在外人前提起時稱“俺爸(爹)、俺媽(娘)”,不象城裡頭人說“俺家老頭,俺家老太太”。有的子女還親昵地稱母親是“娘(nie)”。如果把延慶人惹火了,也會粗脖子大嗓門反駁,甚至說些不中聽的話,這反映出延慶人大愛大恨的品質。除此之外許多延慶人還非常風趣幽默,如問“您吃什麼飯”“大米的弟弟”,意思是小米。說“你吃飽了嗎?”“吃倆半飽就得了”。說“您買點什麼?”“沙子”意思是鹽。勸人早睡早起說:早點睡,燈油貴,早點起,打發老爺(兒)歡天喜。
言語簡練 有人總結延慶話,多單句,少複句。有些單句或複句,往往用緊縮句形式表達。如“你是不是老張?——老張不是?”“是不是?——是不?”“看見沒有?——見沒?”“你愛怎么樣就怎么樣,不愛怎么樣就不怎么樣——你愛咋著就咋著。”再如“可以的”,根據語氣,可以表示“好、非常好、比較好、壞、比較壞、非常壞”的感情色彩。
辭彙豐富 關於一般的辭彙,前面已舉了很多例子,這裡就不再重複了,只簡單介紹一下四字格、熟語、歇後語和諺語。
四字格。延慶方言中,由四字格組成的詞或成語非常多。這些詞又以形容詞居多。有的在收尾時加個“嗄嘰”、“格嘰”、“呱嘰”、“吧嘰”。如醜、不好看叫“寒磣嘎嘰”,說一個人裝腔作勢,擺譜叫“事(兒)了嘎(吧)嘰”,形容土氣叫“土了吧嘰”,形容味道叫“酸了吧嘰、甜了吧嘰、苦了吧嘰”,用上嘎嘰更強調了前面的形容詞。有的後綴加了“擱刀”,如“寒磣擱刀”。說道路、棍子不直叫“曲溜拐彎”,說怪話叫“嘮三八四”,說不穩重是“瘋得連毛”,說腦袋長得前後突起叫“奔達瓦勺、前奔後勺”,說人浮、不自尊叫“水腥瓜蛋”,說話愛說假話叫“鬼三話四”,說話快又說不清楚叫“嘟嚕翻漿”說話不著邊際叫“道不著涼”,又跑又跳、性格活潑叫“疾拉蹦跳”,拉拉扯扯叫“拉鉤扯蛋”,辦事不痛快、費勁叫“吭憋努蛋”,物品折皺太多叫“枯出白呆”,物面不乾淨不明亮叫“烏眉皂眼”,飯食稀、不豐盛叫“清湯寡水”,樹木莊稼或物品排列密實叫“密櫛麻林”,事情做得太出格或宣傳太過叫“屁股懸天”,食慾好吃得多叫“胡吃海塞”,煤油味叫“氣氣搭哄”,哭得傷心又斷斷續續的叫“嗚嗚滯滯”,東西少叫“三瓜倆棗”,說話不著邊際叫“雲山霧哨”,東西裂縫多叫“裂紋八吃”,人或物品與眾不同叫“個別另樣”,東西分類太不清楚叫“一馬胡酣”,頭髮長又散亂叫“長毛搭撒”,過粗、臃腫叫“粗股侖敦”,糊塗、不明白叫“胡里打都”、“胡塗麻煩”,做事冒失叫“揚風扎冒”,感覺渾身不自在叫“五飢六受”,說話怪異又有趣叫“古了怪趣”,樹枝葉果或東西稀少叫“稀枝撈葉”。
熟語。熟語是一種固定詞組,成語也是熟語,這裡說的是成語之外的。一個人非常忙亂,說他累得“屁是屁,汗是汗”;過分高興或不高興叫“喜歡煩了嚇死人”;飢餓過分後又吃得太飽叫“餓個扁,撐個圓”;不愛管事叫“吃涼不管酸”;說話或辦事沒頭緒叫“東一勺子西一笊籬”;不分清責任輕重就同樣處理叫“核桃栗子一攬兒數”;沒目的亂闖叫“東一頭西一頭”;窮得一無所有叫“房無一間,地無一壠兒”;吃東西太挑剔叫“吃著五馬想六羊”、“吃不下葷,道不下素”;想吃多又吃不下叫“眼大肚子小”;聽說話沒聽全叫“聽三不聽四”;什麼事也不懂叫“懂懂不知懂懂”;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叫“怕什麼來什麼”、“越怕越有鬼”;東西太少不值得去做叫“一個蘿蔔也值得下窖!”;只吃飯不幹活叫“死吃不拿耗子”;越說不行他越不行是“說你腳小你越扶著牆走”;人各有所愛叫“有愛搬不倒的,有愛小人的”;物品在手邊總用不著,一個不起眼的東西突然用上了叫“用時不當,當時不用”;幫助有的更有叫“給肥豬添膘”。
諺語。諺語是在民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氣象諺語。由於延慶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形成了與周邊地區不同的氣候氣象規律。如:小雪封地,大雪封河;五九六九、開門大走;七九河開河不開,八九雁來雁不來;清明颳去墳上土,一刮四十五;清明前後地氣通;過了清明寒十天;早雨下不長,下長要塌房;呼雷雨,三場;開門雪,閉門雨(早晨下雪大,傍晚下雨大);早霧晴、晚霧陰;霧晴十八天(早上下霧會連續多個晴天);風吹一大片,雹打一條線;大暑小暑,灌死老鼠;陰天沒有露,風天沒有霧;白露前後一場風;寒露百草枯;霜降見冰茬;十月雪,硬似鐵(陰曆);臘七臘八,凍死倆三;三九四九,凍破碓臼。
農諺。是由延慶特殊的氣候條件對農業的影響或延慶人對農業生產的總結。如:穀雨前後,安瓜點豆;春分麥入土;芒種芒種,不可強種;立夏耩河窪,高梁穀子一齊抓;黑價下雨白天晴,打的糧食沒地盛;頭遍苗,二遍草,三遍抱著大鋤跑(鋤地);六月六,看谷秀;麥子不受伏來氣(麥熟不到伏天);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四伏耩蕎麥;夏至不種高苫黍;處暑耕地一簍油,白露耕地半簍油,霜降耕地沒有油;立冬不使牛,強使半天牛;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土換土,兩石五;有錢買種,無錢買苗。
在農諺中,還有一部分是畜牧方面的諺語,如:寸草鋤三刀,無料也上膘;乳牛下乳牛,三年五頭牛;貓三狗四豬五羊六牛七馬八(指懷胎時間);雞抱雞二十一,雞抱鴨二十八;豬八戒(指豬八個月出欄);家有千萬,帶毛的不算(過去飼養畜禽極易死亡);夏放陰,冬放陽,春秋兩季放當梁;小雪臥羊(殺羊)。
林業諺語有:樺樹不打皮,當年爛如泥;旱棗澇梨(開花期);桃三杏四李五年,棗樹當年就還錢;前不栽桑,後不栽柳;榆樹當年不算死,柳樹當年不算活(栽樹);白露打核桃;桑木扁擔榆木槌。
生理衛生方面的諺語:會生的二八月,不會生的六臘月;五黃六月凍胎兒;五個月聞著五穀香;三翻六坐七爬哧;小孩的屁股三把火;小孩子能擔七分病;小子不吃十年死飯;女長十八,男長二十;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奶孩子的婆娘,吃過二十四個和尚;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身大力不虧;十七八力不全,二十七八正當年,三十七八英雄漢,四十七八一年不如一年;人過四十天過午;七十歲不留過夜,八十歲不留吃飯;節氣不饒人,年齡不饒人。
飲食保健方面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會吃的吃十頓,不會吃的吃一頓;好漢禁不住三泡稀;聾人愛打岔,禿舌子愛說話,啞吧愛啊啊;病走熟路;咳嗽吐痰,背心著寒;河開河凍,齁子掙命;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腳腫、頭腫);男怕傷肝,女怕傷肺;虛老婆實漢子(指身高體重);飽吹餓唱;飽洗澡餓剃頭;七天不吃陽間飯,八天到瞭望鄉台;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有錢難買老來瘦;春夢秋屁;多好的刀傷藥不如不拉口;傷筋動骨一百天。
生活經驗諺語:肉飽十分;高燈下亮;火旺無濕柴;一分錢憋倒英雄漢;能花憋錢,不說憋話(憋指吃虧);老不歇心,少不用力;人不知哪死,車不知哪翻;家有千萬,不大蘿蔔就飯(蘿蔔能助消化,費糧食);頭辣尾巴熬(髒),吃蘿蔔吃當腰;吃個蘿蔔甜如蜜,打個泡嗝賽過屁;幹活人人夸,癆病年年發;山溝里的炕,四面燙;炕熱屋子暖;財帛兒女爭不得氣;銀子錢,硬頭物;趕集上店當日的福;男的是扒,女的是匣;吃不窮,喝不窮,盤算不到就受窮;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好吃不貴,稀蘇蹦脆;當面教子,背後教妻;小樹得選(去掉多餘樹枝,讓樹幹長高長順溜),小孩得管;小孩子賤,巴掌勸;小孩子的嘴裡掏實話;虛打實吆喝(教育小孩);鞋不大分,衣不大寸;十層單不如一層棉;好過的節令,難過的日子;窮酒簍、富油簍;零打酒,囤買鹽,家裡沒事不置燒酒罈;稀稠一樣飽;寧沒做官的爹,不沒叫街(討飯)的娘;有後娘就有後爹;一個老子養十個兒子,十個兒子養不了一個老子;兒想娘線兒長,娘想兒路長;會說話不在老少;在家多釘釘,出門多帶繩;好吃不過可口,舒服不過自由;好吃還是家常飯,恩愛還是結髮妻;老伴老伴,賽過火炭;打人別打臉,揭人別揭短。
生活哲理諺語:住在坡上不嫌陡;一處不到一處迷;逛景不如聽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沒病不怕冷乾飯;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專打不睜眼的;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人挪活,樹挪死;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省在囤尖上,別省在囤底上;身上有力養一口,心中有力養千口;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來喪子(指人生最的倒霉事);破鍋煙灶火,炕上躺個病老婆;多遠只多遠;三步沒有兩步近;不刮那個清風,不下那個細雨;前頭有車,後頭有轍;腳上泡,自己走出來的;虧眾不虧一;會的不難,難的不會;拔了蘿蔔有眼在;蘿蔔快了不洗泥;順眼不如對眼;越坐越懶,越吃越饞;天作有雨,人作有禍;有錢難買不賣的物;沒娘的孩,天照應;背著抱著一般沉;勤儉勤儉,一勞把準;瞎老婆撿個破包袱;瞎娘抱個禿乖乖,人家不愛自己愛;羊馬比君子;好狗不擋道;能做一井的,不做沒影的(指單一的活出活,雜事不出活)。
其他活計諺語:三月四月不抹房,五黃六月罵龍王;石頭怕上牆;齊不齊,一把泥;和泥拉鋸,叫死不去;調脊發梢,工作的(壯工)睡覺;土木之工,不可妄動;乾淨泥匠,邋遢木匠(指泥匠幹完活,把現場打掃乾淨,而木匠幹完活了不收拾就走人);山花尖,扇忽尖(指山牆頂部不使線,都壘得不太直);是匠不是匠,先看好作掙(作掙就是工具);斧子出榫,不如拿牙啃;長木匠,短泥(鐵)匠(木匠做活用料打長,鐵匠、泥匠做的活打短,再補也容易);巧眼不如拙線;是藝(兒)不虧人;蹲七不蹲八(廁所的坑應為七寸寬);上七下八(蓋老式房子,下邊用八個木匠工,上面用七個);立木經千斤;蹲不過席匠,坐不過皮匠;廚子一進門,大小二十四盆;長聖人,短藝人(藝人教徒多留一手,教師則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