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恩講寺

延恩講寺

延恩講寺,又名湧泉寺,一座西晉建造的古剎,位於浙江省臨海市湧泉鎮外岙村,三面環山,1744年,依舊矗立在蘭田山腳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恩講寺
  • 別 名:湧泉寺
  • 地 點:浙江省臨海市湧泉鎮外岙村
  • 建造時間:西晉
簡介,歷史各朝代,遊歷寺院介紹,

簡介

延恩講寺晉代太康年間(280~289),一個女子踽踽獨行,來到了天柱山下。悵望良久,心有所觸,即築庵以居。從此,日誦法華,不問世事。這女子便是郡名士任旭的女弟任九妹,寺也因此而成,初名“湧泉”。傳說任九妹“卓庵誦蓮經,偶有泉自地湧出生白蓮花,故名”。任九妹死後,葬在寺後。
延恩講寺
延恩講寺

歷史各朝代

寺是任九妹建的,已有一千七百年的歷史了。這大概是臨海寺院中最古老的。寺開始初具規模,是東晉孝武帝的時候,太元十八年(393)新建了寺塔,有“大斧、中斧、小斧”的磚銘。寺院的真正興盛,是在唐代的武則天年代。淨土宗的高僧懷玉和尚(?~742)從彌陀寺來此,於是香火日隆,聲名漸起。
延恩講寺
延恩講寺
懷玉,又稱高玉禪師,是臨海樓石村(今水洋馬頭山浦口)人。他的生年不詳,生平史料記載也非常貧乏。宋《嘉定赤城志》、民國《臨海縣誌》都以為晉代人,《台州府志》誤作南朝蕭齊時人。其實,懷玉是盛唐時代淨土宗的著名僧人。他出家於孔化岙彌陀庵,初在方山修持,庵附近無水,每日都要到很遠的一條溪中去挑。傳說有一天,忽然遇見一個老者,告訴他說:“庵前石下有水”,懷玉便按老人所指之處以杖撥之,果有泉水“迸涌盈尺”。唐長安二年(702)移居湧泉寺,就一直在該寺修持將四十年。懷玉一生,“執持佛法,名節峭然。一食長坐,蚤虱恣生,唯一布衣,行懺悔之法課。”每日的日課“念彌陀佛五萬”,先後累計“誦淨土諸經通三百萬”。如此數十年如一日,無間寒暑,從不停息,最後終成“成果”,得以往生“西方淨土”。關於他的圓寂,《高僧傳》還有一段在我們今天看來有點“玄乎”的故事,平添了一絲神秘。故事說天寶元年(742)六月九日,懷玉知時限將至,恍惚中忽見許許多多的西方聖像,有一個高舉白銀台,從窗而入。懷玉說:“我應得金台”。擎台者退出,懷玉更加虔誠守志。忽聞空中有聲云:“你頭上已經有光暈了,請結跏趺坐結阿彌佛印。”一時佛光滿空,懷玉以手勢示意眾僧勿觸光明。到了十三日丑時,再次有白毫光顯現,聖眾布滿空中。懷玉說:“如果聞到異香,我的報命將盡。”弟子慧命問:“大師今往何處寶剎?”懷玉以偈作答:“淨土皎潔無塵垢,蓮花化生為父母。我修道來經十劫,出示閻浮厭眾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婆娑歸淨土。”說完偈語,香氣滿空,只見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身紫金色,共持金剛台來迎。懷玉遂含笑而終。
延恩講寺
延恩講寺
唐代的鹹通(860~874)時,改寺院的名稱為“延恩”,此名一直延用至今。及五代,有名僧景欣住持講法。景欣,少出家,師事石霜慶諸為徒,入其室,嗣青原行思門下第四世。初住臨海白雲院,人稱“欣四面”。後主延恩寺,著名弟子有六通紹。景欣以後,寺時興時廢,既非巨剎,亦無名僧,一切均在平庸之中。
明代末年,道奇大師的到來,使寺院得到了中興。道奇,字六可,俗姓葉,溫州永嘉人。年十九慕天台教觀,乃徒步入臨海,遇西山蘊空和尚於中渡道上,遂依之。苦行精進,發意參禪。復參密雲大師於鹽官,服勞五載。後返臨海,時海門染疫,眾請禳災,一禱鹹愈。因留居楓山,重建清修寺,徒眾漸盛。又復興東掖山能仁寺。崇禎十六年(1643),從延恩寺住持無查之請,入寺傳偈說法。於是聽者甚眾,門戶為之新開。並重建大殿、齋堂、禪房等,開放生池,廣植竹柏,建構自然又輝煌了一陣。
延恩講寺
延恩講寺
清康熙(1662~1722)時,寺院損毀嚴重,但很快重新。十九年(1680),鄉紳馮磝捐資新建法堂。此後,又建又毀,又毀又建,道光十七年(1837)復重建。後因寺僧管理無方,日漸凋殘,再也不成規模。民國三年(1914)再建,歷時十年始現往日氣象。“文革”浩劫中成了農場,大殿及天王殿等被拆,1993年香港王家琪女士捐資重建大雄寶殿,陳金玲女士重建祥雲樓等。
寺院現有大雄寶殿、天王殿、伽藍殿、智者大師紀念堂、章安大師紀念堂、祥雲樓、方丈樓以及龍珠山寶塔等建築,這些都是人們游賞的好地方。
伽藍殿的伽藍是僧伽藍摩的省稱,建殿是為了紀念三位最早護持佛法建立伽藍的善士。一般寺院的伽藍殿,像台正中供的是波斯匿王,左側為祗陀太子,右側是給孤獨長者,把他們作為寺院的護法之神。延恩寺伽藍殿中所奉的伽藍則與眾不同,他們分別為中間的晉徵君任旭,左邊的宋右丞相杜范和居右的任旭女弟任九妹。
延恩講寺
延恩講寺
任旭,字次龍,晉名臣。杜范,字成之,宋名臣,黃岩人。二公以其立身制行、德操清秀、忠正耿直為後人所崇敬,而奉為護法神。九妹之奉為伽藍,是因其於此築庵誦蓮經,始有湧泉寺,實為開創基業第一人。
大雄寶殿內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而不是一般寺院常見的釋迦牟尼佛、三身佛或三世佛等。這是因為延恩講寺是淨土宗的道場,也有古老傳說,是因為阿彌陀佛三尊持金台至此親迎唐著名高僧懷玉西去的緣故。
阿彌陀佛,意譯為“無量光”、“無量壽”,是佛教菩薩之一。《無量壽經》說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還說他是自在王佛的徒弟,名為法藏。法藏原是國王,聞自在王佛說法,遂棄王位,出家為僧。並發四十八願,要接引眾生脫離苦惱,經不可思議億兆之劫,成為佛陀。後世人所謂念佛,多指念阿彌陀佛名號。因為阿彌陀佛曾經說過:“眾生念我佛號一聲,可以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他結跏趺坐,左手持淨台,右手作接引狀。前胸佩有佛號,即以象徵太陽或火,為吉祥萬德的標誌。
觀世音菩薩,意譯為“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等。據說觀世音在過去無量劫之前就已經成佛,法號正法明如來。當初,曾許下普渡眾生的宏願。所以,才又現菩薩相,在西方淨土上輔佐阿彌陀佛普渡眾生。其左手拿楊柳枝,右手持淨瓶。
大勢至菩薩,其所到之處,大地震動,有大威勢。眾生遇者,皆能熄火、血、刀光之災,又以智慧光普照一切,所以人稱“大勢王”。其形象多作女身,頂上肉髻,肉髻上有一個寶瓶,象徵盛諸光明。右手持青蓮,左手則作大悲施無畏手印,且扶青蓮。
延恩講寺
延恩講寺
大雄寶殿兩旁是智者大師紀念堂和章安大師紀念堂。智者大師(539~597),名智豈頁,字德安,俗姓陳。祖籍潁川(今河南許昌),後遷荊州華容,出身士族。十八歲投湘州(今湖北黃陂、大悟一帶)果願寺出家,後從慧思受業,成其法嗣。二十三歲辭師至金陵瓦官寺開講《法華經》,四十二歲開始棲隱天台。智者大師一生弘法三十餘年,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本土化宗派——天台宗。據舊志記載,智者大師定棲天台之前,先到臨海勘擇地理,曾居湧泉寺很長一段時間。
章安大師(561~632),名灌頂,字法雲,俗姓吳,先世居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祖上因避戰亂來臨海章安(今屬椒江)。久而久之,遂在章安定居,成為章安人。其從小聰慧絕倫,“生甫三月,即能隨母稱三寶名”,攝靜寺和尚慧拯法師聞而驚嘆:“此子非凡。”七歲時依慧拯出家,即以“非凡”為號。在慧拯的精心培養下,“書以宿諷,日記萬言”,文學才藻馳譽一時。二十歲時,隻身來到天台山佛隴修禪寺,師事智者大師,受具足戒。並一直陪伴在大師的身旁。章安大師最主要的功績,就是與智越、智璪等一起創建了國清寺,及將智者大師所講述的天台教義集錄成書,並加以發揚光大,使之“傳之後世,啟迪未聞”,成為天台宗的繼承者。相傳章安大師出家攝靜寺後,曾隨慧拯長期往來湧泉寺,訪師釋疑。智者大師寂滅不久,又一度回歸故鄉,於湧泉寺宏開講席,宣揚天台思想,教化一方。
延恩講寺
延恩講寺

遊歷寺院介紹

晨光中的寺廟因為香客的陸續到來,多了些熱鬧。從正大門抬頭看上去,幾座殿頂形成了一頂狀元的帽子,煞是特別,幸未像以往那般,低頭進門。
走進寺里,各個殿宇經過十年的修繕,豁然一新。大雄寶殿內高大的如來佛祖下都是虔誠的僧人們在誦念著經文,每天僧人們都要做早課。
信步走到祖師塔林,這裡是歷代祖師的舍利塔,唐時延恩講寺高僧懷玉和明末清初時延恩寺高僧六可等大師都長眠在此。
整個寺里有多株古樹,有銀杏、梧桐、桂花等等,它們的樹齡都數百年了。為了保護這些古樹,還特意把放生池前的整幢方丈樓往前挪動了2米。方丈樓前的對聯上赫然寫著:懷玉景欣重來六可, 秋江月印再世三賢(懷玉、景欣是唐時延恩講寺高僧。六可是明末清初時延恩講寺高僧。秋江、月印是清代延恩講寺高僧。三賢指豐乾、寒山、拾得。)
而觀音塔,獨立建在殿旁的山上,層層疊疊。拾梯而上,站在高高的的觀音塔上,可以縱覽整個延恩講寺的全貌。此時,正好是僧人們做晚課的時間,從大雄寶殿前聚集在一起,長長的隊伍從大雄寶殿一直往玉佛殿的方向環繞而行,魚貫而入,等最後一個僧人進入後一會就傳出了陣陣的誦經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