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概論

《延安精神概論》是延安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授課老師是鄒臘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安精神概論
  • 提供院校:延安大學
  • 類別:慕課
  • 授課老師:鄒臘敏
課程簡介,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延安精神概論》課程以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程與基本經驗作為導入章節,從共時性結構角度講解延安時期的理論建設、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幹部教育等內容。從歷時性結構分析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態,主要包括:抗大精神、南泥灣精神、、張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七大精神、整風運動精神等。

課程大綱

01
在排除萬難中創造輝煌———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歷史總解讀
延安是中國革命聖地,延安精神的發祥地。只有對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辨背檔(陵求廈糊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歷史有準確深刻的理解的把握,才能真正理解和感悟延安精神。
課時
1.1黨中央初到陝北的奮力開拓
1.2克服抗戰危局的風範能耐
1.3應對全面內戰爆發和胡宗南進攻延安的氣度謀略精蘭奔
1.4從黨的領導的角度闡述了延安十三年的經驗啟示
02
黨的盼和建設是一個偉大的工程
重視自身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之道。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自身由小而大、由弱而強、扭轉乾坤的跨越式發展 ,原因就在於他能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國內形勢,深刻反思以往,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獨立自主地探索出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黨建之路。
課時
2.1明確回答了黨建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2.2首次實現了黨的理論創新
2.3形成了第一代穩定成熟的領導集體
03
延安整風與整風精神
延安整風是一次全黨範圍的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是自覺的馬克思主義的自我改造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建設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
課時
3.1延安整風的原因及推進
3.2延安整風運動的評價
3.3整風精神
04
陝甘寧邊區的大生產運動
大生產運動,指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在其控制區域內發動的一場軍隊屯田和鼓勵生產的民眾運動,主要開腿頁捆旬展農業生產,兼辦工業、手工業、運輸業、畜牧業和商業。黨政機關、軍隊、學校普遍參加生產運動,逐步達到糧食、經費自給、半自給或部分自給。同時,實行公私兼顧,軍民兼顧,組織勞動互助,發展經濟,以改善生活和保障供給。通過這場以自給為目標的大規模生產自救運動,中共控制區域基本實現了經濟自給自套槓凶足。
課時
4.1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的發動背景
4.2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的階段及經濟成效
4.3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的成就及原因
05
延安時期的幹部教育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要鞏固根據地政權,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然要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培養和造就革命骨幹與優秀人才。所以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幹部教育工作,把幹部的在職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以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為目的,開展了大規模的幹部教育工作。在幹部教育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倡導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加強組織領導,形成科學的運行機制,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成功地解決了培養什麼樣的幹部和怎樣培養幹部的重大課題。
課時
5.1延安時期開展幹部教育的時代背景
5.2延安時期幹部教育的基本情況
5.3延安時期幹部教育的歷史經驗
06
延安時期的勞模運動及勞模精神研究
陝甘寧邊區的勞模運動,是指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開展的樹立、獎勵與宣傳、學習勞動英雄和模範工作者的運動。
課時
6.1陝甘寧邊區勞模運動的直接動因
6.2陝甘寧邊區勞模運動的過程
6.3延安時期的勞模精神、勞模運動的歷史地位與啟示
07
延安時期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標誌性著作——“兩論”的探析
《實踐論》、《矛盾論》是毛澤東於1937年7—8月在延安鳳凰山麓窯洞中完成的,首先作為抗大和陝公的講授資料《<辯證唯物論>(講述提綱)》的第二章的第十一個問題“實踐論(認識與實踐的關係,理論與實際的關係,知與行的關係)”和第三章第一個問題“對立統一法則”的名字出現,後來單獨出版,分別命名為《實踐論》《矛盾論》。建國後,經過毛澤東親自修改,於1950年12月29日和1952年4月1日發表在《人民日報》,重新與讀者見面,收在探殃戀《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82頁到340頁,也就是此卷的最後兩篇文章。
課時
7.1《實踐論》《矛盾論》的寫作背景
7.2《實踐論》的基本內容
7.3《矛盾論》的基本內容
7.4《實踐論》《矛盾論》的當代價值
08
延安精神及其當代價值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時代培育偉大的精神。
課時
8.1延安精神是怎樣培育形成的
8.2如何理解延安精神的內容實質
8.3怎樣認識延安精神的當代價值
課時
5.1延安時期開展幹部教育的時代背景
5.2延安時期幹部教育的基本情況
5.3延安時期幹部教育的歷史經驗
06
延安時期的勞模運動及勞模精神研究
陝甘寧邊區的勞模運動,是指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開展的樹立、獎勵與宣傳、學習勞動英雄和模範工作者的運動。
課時
6.1陝甘寧邊區勞模運動的直接動因
6.2陝甘寧邊區勞模運動的過程
6.3延安時期的勞模精神、勞模運動的歷史地位與啟示
07
延安時期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標誌性著作——“兩論”的探析
《實踐論》、《矛盾論》是毛澤東於1937年7—8月在延安鳳凰山麓窯洞中完成的,首先作為抗大和陝公的講授資料《<辯證唯物論>(講述提綱)》的第二章的第十一個問題“實踐論(認識與實踐的關係,理論與實際的關係,知與行的關係)”和第三章第一個問題“對立統一法則”的名字出現,後來單獨出版,分別命名為《實踐論》《矛盾論》。建國後,經過毛澤東親自修改,於1950年12月29日和1952年4月1日發表在《人民日報》,重新與讀者見面,收在《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82頁到340頁,也就是此卷的最後兩篇文章。
課時
7.1《實踐論》《矛盾論》的寫作背景
7.2《實踐論》的基本內容
7.3《矛盾論》的基本內容
7.4《實踐論》《矛盾論》的當代價值
08
延安精神及其當代價值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時代培育偉大的精神。
課時
8.1延安精神是怎樣培育形成的
8.2如何理解延安精神的內容實質
8.3怎樣認識延安精神的當代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