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三道煤礦學校坐落在距延吉市西北方向一百五十多華里的三道煤礦礦區內,是一所九年制學校,從建校至今,已有三十五年的歷史。一九六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延吉市選派七名幹部,九名工人,總計十六人。在共產黨員孫光儉同志的帶領下,進住位於延吉市三道灣公社,北張芝以北八里地的深山溝里,開始了艱苦的煤炭開採,到一九七一年,職工人數由四十一人增加到四百七十七人。至此,於一九七一年三月和原天寶山礦基地職工家屬合辦一所五年制國小校,進行複式班教學,國中一個班級,共有學生二百人,教師七人,校舍是由原天寶山職工宿舍騰出的。用木條和泥修蓋而成,條件十分艱苦,學生上課從上邊往下掉泥土,校舍地址現在職工醫院。時任校長陳國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吉市三道煤礦學校
- 創辦時間:1969年
- 現任校長:陳國福
- 地理位置:吉林省延邊市
- 所屬國家:中國
學校沿革,榮譽,地址,
學校沿革
一九七二年,天寶山礦職工家屬已撤離,便由煤礦正式自辦了學校。小學生一百二十人。包括中學共七個教學班。教師十七人。首任校長吳英運。校舍為破磚瓦結構。面積為四百平方米。校址在南山坡上(現在校舍)。
一九七三年由於煤礦各項建設在擴大,職工人數在增加,學生人數隨之增加。為了解決職工家屬的後顧之憂,經申請,上級有關部門批准,成立了三道煤礦子弟國小校。並進行了校舍擴建,在原校舍的東面又擴建了四百平方米的教室。時有小學生一百五十多人,九個教學班,二十一名教師,校長張寶柱。
一九七六年,第一批小學生即將畢業,步入國中,而礦區地處偏僻。遠離市區。於是本年在國小校舍後面一百二十米處,破土動工建造一棟八百平方米的校舍。此時,礦建子弟國小校便有了初步的規模。小學生達三百來人,中學生達一百五十來人,班級已有十三個教學班。教職員工已達三十二人,時任校長李家昌。
一九七九年開始,在礦長鄒世友同志的領導下,全礦各行各業進行了四年之久的全面改革。職工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也成為省、州、市模範典型。教育系統也進行了調整,實行中國小分別管理。從一九八二年國小實行獨立管理機制,學生達五百多人。二十多個教學班,教師五十多人,直至2000年,時任校長李家治。在此期間,學校跟隨礦里的改革形勢,銳意進取,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自力更生。 動手製作教具,布置教室,美化校園環境。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單位。也湧現出多名礦市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教師。與此同時,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建跳繩隊,從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六年,第年參加市里比賽,並連續獲得集體冠軍。也榮獲跳繩傳統學校稱號。
一九九五年,由於多年來的開採,煤炭儲藏量大減。加之煤炭市場的逐漸開放,衝擊著礦產煤炭的銷售。礦內經濟效益逐年下降,子弟國小教師的開資成了比較沉重的負擔。為此,經礦領導批准,學校向市教育局提交申請。要求轉歸地方所屬。經過努力,於一九九五年底,子弟國小正式由延吉市教育局所屬的三道灣鎮教育科接管。教師的工資由延吉市財政開資。截止此時學生人數四百三十九人,男生二百二十七人,女生二百一十二人,教師二十八人。
校舍時間長年久失修,房屋被損程度嚴重。常常是外面下雨,屋裡接雨。無法正常上課,班級與班級的牆壁裂有長大的縫隙。師生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學校連續幾年上報延吉市教育局,要求重建校舍,改善惡劣的教學環境。報告得到州、市領導的高度重視,於2001年秋,在原校舍上破土動工建造二千平方米的教學暖氣樓。於2002年10月交付使用。與此同時,學校自籌資金建蓋了三十多平方米的廁所,並砌建圍牆。
2000年初,三道地區教師嚴重超編,三道鎮進行教師考核調整,有一大部分教師退休、退職、離崗。茲宗林任國小校長。
為了便於教學管理,2002年春,經延吉市教育局調整批准,北張芝教學點撤銷。學生和教師財物由煤礦國小接管。考慮到學生上學的方便,還在原學校進行教學。至此,2003年3月,學生人數207人,男生98人、女生109人、教師26人。
從2004年開始,學校根據自身條件及地區特點,開展了根雕、泥塑活動,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已完成上百件作品,得到了德育辦老師的認可。今後我校還將進步努力,讓學生在這項活動中掌握更多知識。除此外,我校還辦了音樂興趣小組,由穆老師負責,現在這些小樂手已能獨立演奏一些曲目。學校力爭把這些辦出成績,形成自己的特色。至2005年末實有學生176人,教師23人。
一九七三年由於煤礦各項建設在擴大,職工人數在增加,學生人數隨之增加。為了解決職工家屬的後顧之憂,經申請,上級有關部門批准,成立了三道煤礦子弟國小校。並進行了校舍擴建,在原校舍的東面又擴建了四百平方米的教室。時有小學生一百五十多人,九個教學班,二十一名教師,校長張寶柱。
一九七六年,第一批小學生即將畢業,步入國中,而礦區地處偏僻。遠離市區。於是本年在國小校舍後面一百二十米處,破土動工建造一棟八百平方米的校舍。此時,礦建子弟國小校便有了初步的規模。小學生達三百來人,中學生達一百五十來人,班級已有十三個教學班。教職員工已達三十二人,時任校長李家昌。
一九七九年開始,在礦長鄒世友同志的領導下,全礦各行各業進行了四年之久的全面改革。職工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也成為省、州、市模範典型。教育系統也進行了調整,實行中國小分別管理。從一九八二年國小實行獨立管理機制,學生達五百多人。二十多個教學班,教師五十多人,直至2000年,時任校長李家治。在此期間,學校跟隨礦里的改革形勢,銳意進取,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自力更生。 動手製作教具,布置教室,美化校園環境。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單位。也湧現出多名礦市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教師。與此同時,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建跳繩隊,從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六年,第年參加市里比賽,並連續獲得集體冠軍。也榮獲跳繩傳統學校稱號。
一九九五年,由於多年來的開採,煤炭儲藏量大減。加之煤炭市場的逐漸開放,衝擊著礦產煤炭的銷售。礦內經濟效益逐年下降,子弟國小教師的開資成了比較沉重的負擔。為此,經礦領導批准,學校向市教育局提交申請。要求轉歸地方所屬。經過努力,於一九九五年底,子弟國小正式由延吉市教育局所屬的三道灣鎮教育科接管。教師的工資由延吉市財政開資。截止此時學生人數四百三十九人,男生二百二十七人,女生二百一十二人,教師二十八人。
校舍時間長年久失修,房屋被損程度嚴重。常常是外面下雨,屋裡接雨。無法正常上課,班級與班級的牆壁裂有長大的縫隙。師生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學校連續幾年上報延吉市教育局,要求重建校舍,改善惡劣的教學環境。報告得到州、市領導的高度重視,於2001年秋,在原校舍上破土動工建造二千平方米的教學暖氣樓。於2002年10月交付使用。與此同時,學校自籌資金建蓋了三十多平方米的廁所,並砌建圍牆。
2000年初,三道地區教師嚴重超編,三道鎮進行教師考核調整,有一大部分教師退休、退職、離崗。茲宗林任國小校長。
為了便於教學管理,2002年春,經延吉市教育局調整批准,北張芝教學點撤銷。學生和教師財物由煤礦國小接管。考慮到學生上學的方便,還在原學校進行教學。至此,2003年3月,學生人數207人,男生98人、女生109人、教師26人。
從2004年開始,學校根據自身條件及地區特點,開展了根雕、泥塑活動,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已完成上百件作品,得到了德育辦老師的認可。今後我校還將進步努力,讓學生在這項活動中掌握更多知識。除此外,我校還辦了音樂興趣小組,由穆老師負責,現在這些小樂手已能獨立演奏一些曲目。學校力爭把這些辦出成績,形成自己的特色。至2005年末實有學生176人,教師23人。
榮譽
1995年正式歸入地方以後。煤礦國小逐漸步入正軌,積極參加延吉市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在狠抓並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開展各項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取得一些成績。1993年3月在全國青少年“尋偉人足跡、學習雷鋒”活動中獲得先進集體二等獎;1996年延吉市鄉村國小數學拉力賽第二名;1997延吉市速滑第第一名;1998年獲三道灣鎮“工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1999年三道灣鎮體育比賽中,女子籃球冠軍、女子接力第二名、男子籃球第二名、總分第一名;1999年延邊州速滑比賽“道德風尚獎”;1999年延吉市“黑龍杯”速滑比賽第一名;延邊州速滑比賽第二名;2000年第三屆“三小”活動二等獎;2001年全州中國小“黑龍杯”速滑比賽第三名;2001年“瀋陽飛船冰雪器材杯”全州中國小速滑第二名;2001年延吉市“黑龍杯”小學生速滑比賽冠軍。
2008年1月1日起,原來的煤礦中學和煤礦國小合併為煤礦學校,現有教師30人學生204人,九個班級,一個學前班。
2008年1月1日起,原來的煤礦中學和煤礦國小合併為煤礦學校,現有教師30人學生204人,九個班級,一個學前班。
地址
延邊州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