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第一中學

廬江第一中學

安徽省廬江第一中學始建於1903年,原名為“廬江中學堂”。後幾易其名,至1952年更名為“安徽省廬江中學”。學校老校區坐落在廬江縣廬城鎮,占地140多畝,總建築面積40542平方米;學校新校區在廬城東邊,現已建成投入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廬江第一中學
  • 簡稱:廬江中學堂
  • 校訓:集體陶鎔 砥礪切磋、以求進益
  • 創辦時間:1903年
  • 所屬地區:廬江縣廬城鎮
  • 學校屬性:中學
近年來,學校相繼建成了裝有雙向閉路電視教學與教學評估系統的現代化教學樓——逸夫樓和藏書9萬冊的圖書館,還建有設施一流的理化實驗室、微機室、電教室、語音室。校園網和廣播、電視通訊網已基本形成,已建成四幢學生公寓和六幢教師公寓,改建了400米八條跑道的標準運動場和校園文化廣場。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2000餘人,其中住宿生700多人。教職工163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51人,一級教師47人。1978年學校被定為巢湖地區重點中學,1984年10月升格為安徽省重點中學,2000年11月,被評為安徽省示範中學。
近百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有革命家、科學家、文學家、將軍,以及學者名流。革命先烈張守仁、王振都,建國後第一任大連市委書記胡延沐、譚震林戰友、原杭州市市長何澤洲,詞學家宛敏灝,原成都軍區副政委鄭賢斌中將,遼寧師範大學校長何杰,建壇驕子王孝雄,著名學者南開大學教授宋德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位赴南極考察的博士生導師孫立廣等,都曾受教於此。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但孕育著“集體陶鎔、砥礪切磋、以求進益”的光榮傳統,而且還鑄造了一種“同心、奮進、自立、求真”的廬中精神,形成了個性鮮明的辦學特色。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共為高校輸送了合格新生5000多人,其中本科生3000多人,1979年和2000年,兩次摘取全省高考文科狀元桂冠。學校乾分重視特長生的培養,探索出一條培養智力超常學生的成功之路,先後為科大少年班輸送大學生21名,做到了“常流水,不斷線”,獨秀奇葩,名聞遐邇,成為該校一大辦學特色。各類學科競賽,成績斐然。在國家級、省級的數、理、化生物、計算機競賽中,有346人次獲獎,其中一等獎76人。束禮寶同學還成為1994年國家奧林匹克數學冬令營營員。學校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能積極主動地發展。1979年學校被評為全國體育衛生先進集體,同年,再獲全國文教戰線先進集體稱號,受到國務院嘉獎,1980年被命名為“省田徑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997年,在八屆全運會上,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2000年3月和2002年3月,兩度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文明單位”稱號。廬江中學還是安徽省思想政治課教改實驗基地學校、安徽省電化教育一類達標學校、安徽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和聯合國教科文協會會員學校。學校的黨、團、工會建設,文明創建、普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勤工儉學等方面工作,也多次受到省、市、縣的表彰,由於辦學成績顯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安徽日報》《安徽畫報》《安徽教育報》《巢湖日報》、安徽電視台等眾多新聞媒體,多次對學校進行了報導。
2002年初,經縣政府研究同意,學校已申報國家級示範高中。學校的新教學樓和學生飯廳兼禮堂已經竣工。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的百年流風遺澤滋養的廬江中學,正蓬勃著旺盛的精力,奮發向上,再創輝煌。
校訓:集體陶鎔 砥礪切磋、以求進益
校風:同心、奮進、自立、求真
教風:敬業、愛生、務實、創新
學風:志遠、勤奮、博學、躬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