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樅礦集區立體探測技術與深部成礦預測示範》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呂慶田、吳明安、湯井田、周濤發、孟小紅、李桐林、鄧居智、劉振東、嚴加永、趙金花、肖曉、張舒、范裕、張昆、祁光、陳向斌、劉彥、謝文衛、高文利、李兵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廬樅礦集區立體探測技術與深部成礦預測示範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呂慶田、吳明安、湯井田、周濤發、孟小紅等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20180141 |
成果名稱 | 廬樅礦集區立體探測技術與深部成礦預測示範 |
第一完成單位 |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呂慶田、吳明安、湯井田、周濤發、孟小紅、李桐林、鄧居智、劉振東、嚴加永、趙金花、肖曉、張舒、范裕、張昆、祁光、陳向斌、劉彥、謝文衛、高文利、李兵 |
研究起始日期 | 2008-10-01 |
研究終止日期 | 2012-12-01 |
主題詞 | 廬樅礦集區,深部過程,深部探測,地殼結構,地球物理,三維建模,區域成礦,成礦預測 |
成果摘要
本項目通過廬樅礦集區深部結構、構造,成礦系統類型及成礦特徵研究,取得主要進展如下:1、形成了適合火山岩地區反射地震數據採集的技術系列流程;2、探索了廬樅礦集區地殼結構框架和區域變形特徵,發現了殼 幔邊界基性岩漿底侵的反射地震證據,深化了多級岩漿系統結構、動力學模型和礦集區深部地質過程的認識;3、創新性地提出了 沿江斷裂帶 為大型逆沖斷裂系統的認識;闡明了礦集區淺層 塹 壘 相間的結構組成;4、提出了地震剖面、地質等信息約束的重、磁三維反演建模技術,初步實現了礦集區5km的 透明 化;5、提出了 玢岩型 、 斑岩型 礦床深部找礦方法技術組合;6、研究建立了泥河鐵礦成礦模式,預測了 井邊-巴家灘 、 沙溪銅礦外圍 等一批深部找礦遠景區;7、2000米鑽探驗證了地質地球物理的認識,取得重大找礦線索,發現高強度鈾礦化,累計厚度97米;提出深部鈾礦化為交代鹼性岩複合型鈾礦的新認識,該發現對廬樅深部找鈾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際意義;8、發表論文44篇、申請專利2項,軟體著作權2項、培養研究生36名。,本項目通過廬樅礦集區深部結構、構造,成礦系統類型及成礦特徵研究,取得主要進展如下:1、形成了適合火山岩地區反射地震數據採集的技術系列流程;2、探索了廬樅礦集區地殼結構框架和區域變形特徵,發現了殼 幔邊界基性岩漿底侵的反射地震證據,深化了多級岩漿系統結構、動力學模型和礦集區深部地質過程的認識;3、創新性地提出了 沿江斷裂帶 為大型逆沖斷裂系統的認識;闡明了礦集區淺層 塹 壘 相間的結構組成;4、提出了地震剖面、地質等信息約束的重、磁三維反演建模技術,初步實現了礦集區5km的 透明 化;5、提出了 玢岩型 、 斑岩型 礦床深部找礦方法技術組合;6、研究建立了泥河鐵礦成礦模式,預測了 井邊-巴家灘 、 沙溪銅礦外圍 等一批深部找礦遠景區;7、2000米鑽探驗證了地質地球物理的認識,取得重大找礦線索,發現高強度鈾礦化,累計厚度97米;提出深部鈾礦化為交代鹼性岩複合型鈾礦的新認識,該發現對廬樅深部找鈾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際意義;8、發表論文44篇、申請專利2項,軟體著作權2項、培養研究生3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