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後屏山之陽。書院傍山而建,一簇樓閣庭園盡在參天古木的映襯之中。南唐升元年間,白鹿洞正式改名為書院,稱白鹿洞學院,亦稱“廬山國學”。宋仁宗五年,改稱“白鹿洞之書堂”,與其時的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並為“四大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鹿洞書院
- 類別:古代學校
- 所屬地區:中國江西九江
- 教育內容:程朱理學
發展歷史
《白鹿洞書院教條》不光表現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經典為根底的教育思維,並且成為南宋今後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年書院辦學的款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後,白鹿洞書院“一時文風士習之盛濟濟焉,彬彬焉”它與嶽麓書院相同,成為宋代傳習理學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書院被毀於烽火。明代最早的一次修理為正統元年(1436),今後還有成化、弘治、嘉靖、萬曆年間的修理。進入清代,白鹿洞書院仍有屢次修理,辦學不斷。19世紀晚期,我國的政治、經濟發作急劇的改變,呈現了教育改革的熱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命令變法,改書院為書院。白鹿洞書院於光緒二十九年停辦,洞田歸南康府(今星子)中書院辦理。宣統二年(1910),白鹿洞書院改為江西高級林業書院。國民黨時期,蔣介石準備要南昌中正大學接收白鹿洞書院,但未完成。新中國建立後,政府採納一系列辦法對白鹿洞書院進行維護和修理。1959年列為江西省文物維護單位;1979年建立廬山白鹿洞文物辦理所;1988年發布為全國重點文物維護單位和國家二級自然維護區,同年設定作為學術研究機構的白鹿洞書院建置;1990年建立廬山白鹿洞書院辦理委員會。如今,白鹿洞書院已構成集文物辦理、教育、學術研究、旅行招待、林園建造五位一體的歸納辦理體制。
白鹿洞書院,在儒家理學思維的指導下,憑仗廬山這塊風水寶地,並依託歷代文人 專家和熱心教育者們的精心耕耘,獲得了一種精深文博的紮實,差異於廟堂式的州、府 、縣學,令人神往、探究和尋求,這正是它一千餘年來生命力的地點,精魂地點,魅力地點的緣由。
白鹿油書院現存在修建群沿貫道溪自西向東串聯式而築,由書院門樓、紫陽書院 白鹿書院、延賓館等修建群落組成。修建體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磚木結構,屋頂均為人 字形硬山頂,頗具清雅恬淡之氣。
景觀
古修建群
白鹿洞書院古修建群以明、清修建為主,包含禮制性修建和實用性修建,還有五個院子的門樓和院牆。
其間欞星門石坊和鹿洞為明代遺存,禮聖門和御書閣為清代遺構,禮聖殿和祠宇等修建按清制修正,春風樓與書齋為重建。禮聖殿修建規劃最大,中軸兩廂修建最小,均為青瓦粉牆,帶有民間鄉土修建特徵。書院分五路安置,自成院子, 各有個人的門樓,又能彼此聯通,收支便利。對書院古修建群不分時代遠近、價值凹凸、規劃巨細,都應全部、體系、完好的加以維護,使其成為一座規劃完好、功用完全、保管前史實在的書院。
碑文、摩崖
白鹿洞書院碑文數量之多,內容之廣,書法之精,在全國除保藏碑文為主的文保單位外也是稀有的。這些碑文是白鹿洞書院的史書,實在地記錄了書院的興衰和活動,從史料上充分和豐厚了白鹿洞書院的文明內在,表現了書院文明的特徵,具有嚴重的研討價值。白鹿洞山水間的摩崖題刻,是歷代文人寄情題詠留下的
墨跡,為天然風光帶來了人文的、書院的氣味。這些摩崖題刻集文學、書法於一體,具有吟詠和觀賞價值,引人入勝,耐人品嘗。一塊碑文,一方摩崖,都與白鹿洞書院的前史和文明分不開,是白鹿洞書院文明遺產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當得到全部、體系、完好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