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縣廬劇團,初名“無為縣地方戲新生劇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廬劇團
- 原名:無為縣地方戲新生劇團
- 創建時間:1952-6
- 現狀:人員老化,已不能適應藝術生產
無為縣廬劇團,初名“無為縣地方戲新生劇團”。
廬劇,安徽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廬劇,原名倒七戲,又稱小倒戲、小戲,另有別稱花籃戲、採茶戲、燈戲、二小戲、三小戲、和州戲、倒祭戲、稻...
無為縣廬劇團,初名“無為縣地方戲新生劇團”。...... 廬劇團歷史 編輯 時至1989年,劇團在多種嘗試均不能挽回局面的情況下,基本停止了經營性藝術生產,將工作重...
1953年2月籌建,先是場、團一體名六安地方實驗劇場,同年5月21日劇團正式建立,名皖西倒七戲劇團,23日首次對外公演《梁山伯與祝英台》。1955年易名安徽省皖西...
段婷婷,女,漢族,1979年12月生, [3] 大學學歷、音樂學學士, [4] 農工黨合肥市文藝支部黨員、合肥演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合肥市廬劇院院長、黨支部書記, [4] ...
泥汊、白茆、石澗區公所,縣化肥廠,無為紡織廠工會,縣廬劇團被授組織獎。[1] 參考資料 1. 無為縣境內的主要文物勝跡(3) . 安徽文化網[引用日期2012-08-9] ...
“小倒戲”,又稱“倒七戲”,就是指今天的廬劇,是安徽省地方戲即黃梅戲的主要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安徽境內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何時產生,說法不一。“小...
彭以慈 1938年生,字仙航。安徽六安人。1962年結業於安徽藝術學院美術系。皖西廬劇團二級舞台美術設計師。中國舞美協會會員、安徽省舞美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戲劇家...
1957年,她被縣廬劇團順利招為學員,一年後就“轉正”了。1963年的初冬,武道芳因在現代戲《妯娌之間》成功扮演了嫂子馬秀姑,而榮獲蕪湖地區戲曲匯演優秀獎。就在...
“廬劇比黃梅戲更有難度。廬劇的唱腔音域更寬,高低音之間跳躍性很大,想唱好並不容易。”錢濤告訴記者,在2004年的那個夏天,她和安徽合肥廬劇團的演員們一起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