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醫籍叢刊

耿鑒庭在改革開放以後還主編了《廣陵醫籍叢刊》,遍收揚州醫家及流寓揚州的外籍醫家的各種刻本和稿本,在每項著作前都加入題跋及序,使揚州地方中醫典籍的特點及成就得以宏揚,從而開中醫地方典籍出版之先河,豐富了中醫典籍的寶庫。

基本介紹

  • 書名:廣陵醫籍叢刊
  • 作者:耿鑒庭
  • 類別:醫學
  • 裝幀:平裝
個人簡介,個人成就,

個人簡介

耿鑒庭教授,江蘇揚州人(祖籍山東,清乾隆間遷揚。),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著名中醫耳鼻喉科專家,醫史學家,文獻學家,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揚州六世祖傳的世醫,耳鼻喉科方面有許多歷世相傳的秘驗方。其父耿蕉麓為揚州著名儒醫,名噪大江南北,猶以醫德望重鄉梓,所居里巷,名之為耿家巷。十四歲即完成儒學經典教育,後專習醫學,遍讀醫宗經典,並隨父應診,打下了堅實的中醫理論功底。十八歲開始獨立應診,二十歲復入江蘇省立醫政學院(今南京醫科大學)學習,掌握了現代醫學知識,成為中西醫兼通的醫生。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耿鑒庭先生思想進步,擁護共產黨的主張。其間,多與揚州江樹峰、陸勤等進步人士交往,傳閱進步書刊,積極參與進步活動,對其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從事中醫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
廣陵醫籍叢刊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耿鑒庭先生思想進步,擁護共產黨的主張。其間,多與揚州江樹峰、陸勤等進步人士交往,傳閱進步書刊,積極參與進步活動,對其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從事中醫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解放後,耿鑒庭先生曾以揚州醫界代表被推舉為揚州市人民代表,積極投入揚州衛生醫藥界和文化界各項振興工作,並對揚州文博圖書事業做出一定貢獻。1953年和1954年,耿鑒庭先生數次應召參與籌建中醫研究機構的活動。1955年,奉中央衛生部調令,赴京參加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的建院工作,時年40歲,是全國徵集突出建樹中醫醫、教、研人才中最年輕的。赴京以後,在科研、教學、臨床諸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先生熟悉中醫典籍,是中醫研究院圖書館和中醫古籍出版社的創始者.曾任中醫研究院圖書館館長;中醫古籍出版社副社長。曾主持編纂中醫書聯合目錄第一版、第二版。是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委員。曾任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委預防醫學組常務委員、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醫史學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中醫中心圖書館館長;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耿鑒庭先生為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會員。1990年第一批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個人成就

耿鑒庭教授應診之餘,於文史方面涉獵頗廣。在目錄學、訓詁學、金石學、古器物學、文物考古均有相當研究。對揚州文獻、文物的蒐集、保護不遺余務。其中,猶對醫藥文獻、醫藥文物更加注重,對中醫古籍文獻的整理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以中醫研究院創建時所集的中醫古籍為基礎,發起與北京圖書館協作,把全國60多家圖書館珍藏的中醫書,編成全國第一部《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特別是他在改革開放以後還主編了《廣陵醫籍叢刊》,遍收揚州醫家及流寓揚州的外籍醫家的各種刻本和稿本,在每項著作前都加入題跋及序,使揚州地方中醫典籍的特點及成就得以宏揚,從而開中醫地方典籍出版之先河,豐富了中醫典籍的寶庫。七十年代末,經先生多方奔走,艱辛努力,在陳翰伯、王子野的支持下,成立了中醫古籍出版社,先生任副社長兼總編輯。為中醫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作了大量工作,從而使中醫孤、善本的蒐集整理編纂工作走上專業化、系統化的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