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譜哲學

廣譜哲學

廣譜哲學(Broad-spectrum Philosophy)是由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張玉祥教授於1996年正式提出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譜哲學
  • 外文名:Broad-spectrum Philosophy
  • 提出人:張玉祥教授
  • 提出時間:1996年
學科簡介,概念,基本問題,建構思想,社會評價,發展歷程,

學科簡介

以解決哲學的普適性與精確性之間的矛盾為首要和核心的問題,繼承了傳統哲學中的合理因素,保持了傳統哲學的客觀性內容和高度普適性,又吸取自然科學中實驗方法和數學方法的優點,從廣義客觀性、廣義可控性、廣義量化建模的角度研究哲學問題,使之更確切、更加精確。
廣譜哲學的理論基礎是廣譜存在論、廣譜聯絡論、廣譜陰陽論、廣譜演化論、廣譜知識論和廣譜價值論等6部分。廣譜哲學把哲學原理、系統科學、泛系方法論和現代數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提出了近百個跨學科的新的概念、原理、模型和定理,在傳統哲學、科學、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運籌學、人才學、思想學、邏輯學、文藝學等10多個領域都有具體的套用,並得到國內幾十位專家學者的積極支持與贊肯。其中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有廣譜哲學研究所。

概念

廣譜(broadspectrum)兩字的最直接含義是廣泛的譜系,指哲學理論淵源於並適用於相對廣泛的知識系列(英文spectrum有系列、範圍的意思)。簡單地說,廣譜哲學是關於相對廣泛的知識系列一般哲理的廣義量化研究。按照這個定義,廣譜哲學的研究對象不是“相對廣泛的知識系列”,那是各門科學自己的任務。廣譜哲學的對象是隱藏在“相對廣泛的知識系列”背後的“一般哲理”。這裡的“一般哲理”既包括基本定型的、具有一定科學性的哲學原理,例如,辯證法的規律和範疇。又包括科學技術中和生活中的哲理。例如,諺語“三個和尚沒水吃”反映的是一條哲理,並不是指三個和尚之間的事,它反映了任何一個客體系統(無論是自然界的系統,還是人類社會系統)當子系統之間發生內耗時,整體的功能下降。反之,諺語“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是指任何客體系統,當子系統之間發生協同作用時,整體的功能上升。
廣譜哲學研究上述的一般哲理採用的是廣義量化的方法。廣義量也叫結構量,結構量是指諸如二元關係(直積的子集)、多元關係、賦權關係、映射、變換等等抽象關係的結構。這些抽象的關係結構之所以叫做廣義量,在於它們可以像普通數量一樣進行運算。例如,可進行關係的並、交、差、補、複合等運算,並滿足普通數的某些運算規律,例如封閉律、交換律、結合律等。廣義量化的前提是找出或抽象出哲學概念中隱含的結構關係,這種結構關係能夠用結構量表示。例如,要對量變質變規律建立廣義量化模型,先要確定量變、質變、度的概念隱含了什麼結構,由於量變、質變的界定以“度”為依據,因此先要確定“度”的關係結構。通常關於度的定義是:它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限度、幅度或範圍。這個定義有兩個基本含義:一個是“保持自己的質”,二是“量的限度”。“保持自己的質”是指某一事物在變化過程中性質不變,這種自己和自己的同質關係滿足自返性、對稱性、傳遞性,數學上叫等價性,廣譜哲學稱為自等價(以區別於不同事物之間的等價)。關於“量的限度”,這裡的量可以推廣為廣義量即結構量,這時“量的限度”就成為自等價類的大小。因此,在廣譜哲學中,所謂度就定義為一定事物的自等價類。在這個自等價類內的變化稱為同類變,即廣義的量變。這個自等價類的破壞即從一個自等價類躍遷到另一個自等價類稱為異類變,即廣義的質變。這樣就把傳統哲學用自然語言表達的概念轉換成了數學語言,從而實現了廣義量化。 把哲學概念、命題、原理廣義量化不是一個簡單的語言轉換問題,它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它使極其抽象、極具普適性的哲學概念和數學工具發生了內在的聯繫。哲學思想、觀點大部分沒有數值化的特徵,因此,傳統數學(以可數值化為主要特徵)不能用來描述哲學問題,而廣義量化採用的是結構型的數學,它運用的結構量、結構量的運算、結構量的關係均不以可否數值化為基礎,它們代表抽象層次極高的某種關係或關係的組合。因此,這種數學工具可以和哲學概念發生相應相稱的聯繫。所謂“相應相稱”是指哲學的概念、命題、原理的覆蓋面有多寬,為它們建立的廣義量化模型的覆蓋面就有多寬。例如,曾有文章說自從法國數學家托姆創立了突變論以後,辯證法的量變質變規律就被數學化了。其實,突變論仍是很特殊的數學工具,遠遠達不到量變質變規律的覆蓋面。而廣譜哲學用同類變、異類變的廣義量化模型不僅比突變論模型寬得多,而且避免了傳統哲學“度”的概念中“量的限度”的狹隘性。例如,人的行為的量變到質變(如犯罪)、人的思維的量變到質變(如思想解放)難以找到數量界限,因此“量的限度”的說法無法落到實處。而廣譜哲學的“量”是結構型的(自等價關係、自等價類),等於取消了具體數量的規定,放寬了條件,因而普適性更高。至於從廣義量化模型可以引出傳統量變質變規律中所沒有的某些新結論,則無需多言。 第二,它使傳統哲學概念有了穩定的廣義量化結構,這種結構有確切的數學含義,不容許任意解釋,它可以避免自然語言因含義豐富導致的歧義現象。例如對同一個事物,“真理是一個還是多個”?一直有爭論,廣譜哲學的多葉客觀性定理以廣義量化的結構澄清了這個爭論。又如系統科學出現後長期爭論的“一分為二”與“一分為多”的問題,廣譜哲學也給出了對任意客體系統在什麼意義上“一分為二”的廣義量化標準。 第三,由於廣義量(結構量)可運算、可邏輯推導和證明,因此廣義量化為哲學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可以引出靠自然語言引不出的許多新結論,使哲學的面貌不斷改觀,而不會“幾十年一貫制”。例如,廣譜哲學不是宣布“存在決定意識”就完了,而是給出客觀存在的廣義量化的定義(即n重觀控下的等價性),然後又通過改變觀控方式,引出多葉客觀性定理,由多葉客觀性定理又引出本體論和認識論的一系列新結論。

基本問題

由於採用了廣義量化方法,廣譜哲學較好地解決了長期困惑人們的兩大矛盾:哲學的普適性與確切性(或精確性)的矛盾,哲學的方法論與程式化的矛盾。我們知道,傳統的數理自然科學追求高度的確切化、精確化,但以喪失了普適性為前提,它們的概念、命題、定理、定律是嚴格限定性的,即限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和哲學的概念、命題比)。這對於數理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而言是必要的。與此相反,哲學追求高度的普適性或普遍性,追求貫通自然、社會乃至思維的一般哲理,但以喪失了數理意義上的確切性、精確性為代價。這在結構型的數學(以抽象的集合、關係等為對象)產生以前,在結構型數學的普遍意義被揭示出來(如泛系方法論)以前,是正常的現象。因為傳統數學以可度量、可數值化為主要特徵,它們無法滿足哲學的高度普適性要求,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哲學研究只能訴諸于思辨思維、思辨方法,而且是唯一的、確曾產生了偉大哲學成果(如黑格爾哲學)的方法。只是數學發展到了抽象的、結構型的數學階段,發展到了研究對象不需要可直接度量、可數值化的階段,哲學與數學的聯姻才有了可能。但許多哲學工作者沒有注意到數學發展的這個方面,以為哲學的數學化就是用傳統數學工具(不等式、函式、代數方程、微分方程等)來描述哲學問題——這當然注定是要失敗的,因此,他們反對“哲學的數學化”,他們對任何想搞“哲學數學化”的企圖嗤之以鼻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們無法想像,離開了數值、數量關係還有什麼數學。從研究方法上說,廣譜哲學正是採用了結構型的數學、採用了廣義量化方法才解決了哲學問題的高度普適性與精確性的矛盾,使高度普適性的哲學命題建立在同樣普適性(甚至更寬)的數學模型上。廣譜哲學要解決的第二個矛盾是哲學方法論能否程式化的問題,即解決一個可操作性的問題。我們知道,數理自然科學(包括技術科學)的方法論是很具體、很嚴格的,有一套清晰的程式或操作規程,任何人任何時候使用某種方法論,都要遵循相同的程式或操作規程。但哲學方法論是思想,是觀點,用這些思想、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就叫“世界觀轉化成了方法論”,例如,“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這是世界觀,拿了這個觀點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就是方法論。這其實是視角的轉換,這種狀況和哲學的研究對象(追求貫通各個領域的一般哲理)直接相關。視角的轉換雖然具有方法論意義,但畢竟不是方法,如果沒有先乾什麼,後乾什麼的程式,很難操作。廣譜哲學用廣義量化的方法給出了諸多哲學方法論的程式,這些程式沒有數理自然科學的方法那么具體,但有層次、有步驟,有廣義量化的模型,使哲學方法論初步具有可操作的形態。例如,它把矛盾分析的方法轉換成了主序陰陽分析,它把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過程歸結為兩類程式,它把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轉化成了一種廣義量化的程式等等。此外,廣譜哲學還提出了若干新的方法,例如,複雜大系統的廣義偏導方法,隱存在和顯存在的互相轉化方法,考察社會歷史運動趨勢的“歷史望遠鏡理論”(五步廣義量化程式)等等。廣譜哲學關於哲學方法論的形式化、模型化研究,不僅使哲學方法論具有了可操作性,有了層次結構性、有了相對確切性、精確性,而且由於它開拓了許多新方法而豐富了哲學方法論的“武器庫”。
  

建構思想

為了能夠對傳統哲學進行廣義量化建模(型),需要一個指導思想或建構思想,這個思想就是辯證結構主義。顧名詞義,辯證結構主義是對結構主義的辯證改造,即廣譜哲學的構建是結構主義的,同時要賦予結構主義以辯證的精神。 廣譜哲學採用結構主義的方法,根本的原因是結構的視角,它使我們研究哲學問題是從關係結構的角度去研究,這特別適合於各種辯證關係的研究。無論是存在和意識的關係,普遍聯繫、三大規律中的辯證關係,還是認識論、歷史唯物論中的各種關係等,都可以轉換成一定的關係結構。而關係結構是特別適合於廣義量化的,可以採用泛系方法論、離散數學的方法。一旦某個哲學問題轉換成了某種廣義量化的關係結構,如二元關係、賦權關係、等價關係、半等價關係、半序關係、映射關係或變換等,便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運算、邏輯推導和證明,這便達到了我們對傳統哲理進行廣義量化建模的目標。 但我們也知道,傳統的結構主義也有很多缺陷。首先,一些結構主義流派把結構只看成是心智的產物,丟掉了唯物主義的基礎。廣譜哲學首先是一種唯物主義哲學,承認現實世界的客觀基礎。因此,在涉及到客觀世界的問題時,承認觀念上的結構是觀實世界結構的反映形式。 其次,一些結構主義流派過份強調結構的共時性,忽視結構的流變和轉化,特別是不研究現實結構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機制,而後者正是辯證法的根本視角,是辯證法對於現實界具體事物的根本觀點。廣譜哲學堅持辯證法的基本精神,就必須研究結構的流變和轉化,研究陰陽結構的對立統一如何造成結構的流變和轉化等等。最後,一些結構主義流派由於把結構只看成是“心智的產物”,因此否認或不談對結構的控制和改造,不去研究結構的最佳化。廣譜哲學堅持實踐的觀點,因此就要研究現實結構的調控、改造和最佳化的問題,例如它的大系統廣義偏導方法實質上是一種調控方法,它的價值場網的調控模型、人性的子場網理論、成才的軌道躍遷理論等都具有調控、最佳化的意義。總之,吸取傳統結構主義的合理核心,克服其缺陷,用唯物的、辯證的結構主義觀點考察哲學問題,是貫穿廣譜哲學研究全過程的一條基本線索。

社會評價

10餘年來,廣譜哲學獲得了諸多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被譽為“中國的廣譜哲學學派”(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劉二中教授)、“中國人自己獨立思考、自主創新的一個成果”(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國政教授)、“哲學園地上結出的一枝絢麗的花朵”(我國著名數學家、泛系方法論創建人吳學謀教授)等。

發展歷程

2001年12月11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批准成立了廣譜哲學研究所(正處級)。
2003年1月25日,河南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批准成立了廣譜哲學專業委員會。
2006年8月14——15日,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在鄭州舉辦“自主創新與廣譜哲學10周年全國學術研討會”,《光明日報》、《自然辯證法研究》等國家級報刊雜誌作了介紹。
2007年3月,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一般系統論研究會(IIGSS)把廣譜哲學列入第5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專題之一。
2007年6月14-17日,張玉祥教授代表廣譜哲學學科參加了第5次國際一般系統論學術研討會,並作了題為《關於一般系統理論的廣譜分析》的學術報告,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2007年7月19-21日,張玉祥教授應邀參加了“數學物理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做了《關於廣譜哲學的數學基礎》的學術報告,引起了與會專家學者的濃厚興趣。這兩次國際學術會議,標誌著廣譜哲學開始引起國際系統科學界和數學物理學界的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