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高校食品安全檢測新技術重點實驗室

廣西高校食品安全檢測新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建立,旨在結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人口與健康”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貫徹落實國務院及自治區“關於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廣西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和“廣西食品安全監測計畫”,瞄準國內外食品安全與檢測研究的前沿課題, 從食品安全的“檢測技術”、“評價方法”、“控制手段”等主題入手,解決食品安全相關關鍵問題,為廣西的食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撐體系和創新平台。確定了本實驗室的三個主要研究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高校食品安全檢測新技術重點實驗室
  • 批准部門: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

研究方向

1.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究方向
(1)食品中毒害物的高靈敏化學及生物感測器、高靈敏型電化學分析新方法研究。主要針對食品中有毒有害的化學或生物污染物,開展高靈敏化學及生物感測器、高靈敏伏安分析新方法、藥物殘留的新型電化學分析等套用基礎研究。研究新型分子印跡材料在食品中微量元素分析和農獸藥殘留分析中的套用。
(2)食品中營養成分、污染物、輔料、添加劑分析方法及複雜體系無干擾分析方法研究。結合光譜學以及光電測量技術,研究食品營養成分、食品中污染物質、食品輔助材料及食品添加劑分析的新檢測方法。研究開發複雜體系無干擾分析方法的套用。
(3)複雜食品基質分離分析樣品前處理技術、色譜和分離新技術、紙微流控分析研究。針對複雜食品基質分析中的基礎科學問題和技術關鍵,開展特異性識別、快速分離富集技術以及色譜分離與分析技術等的研究。開發新型紙微流控分析裝置製備及相關攜帶型現場快速檢測平台。
2. 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研究方向
(1)影響食品安全的外源性物質的來源、分布特徵及其健康效應研究。針對食品中可能的有毒有害的環境污染物(如農藥、獸藥、添加劑、激素、重金屬等)的來源及分布進行研究。以牛奶、大米及其他典型農產品等食品為代表,對其中可能存在的環境污染物來源進行分析研究,為了解典型食品中環境污染物的分布特徵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撐,進而結合流行病學揭示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發生、發展規律。
(2)典型有機污染物的毒理機制研究。利用光譜法、電化學法、色譜法等,結合計算機模擬技術研究有機污染物特別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及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與部分典型的功能蛋白質(如轉運蛋白、免疫蛋白和激素受體蛋白等)的作用機制,為了解典型有機污染物在人體內的作用機制及防治方法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論指導。
3. 食品安全評價與控制研究方向
(1) 食品安全評價生物學基礎研究。研究食品加工過程中食品組分和功能因子的變化及其對於食品加工性能、食品品質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從分子水平揭示食品組分和功能因子變化機制,為食品安全評價與控制奠定化學和生物學理論基礎;開展轉基因食品的基因片段、蛋白表達的分子生物學檢測及其安全評價;針對食品生產中細菌及其毒素、黴菌及其毒素等生物性污染對食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的影響,開展污染來源、標誌物篩選、安全風險評估研究,建立食品安全科學評價體系和預警體系。
(2)食品安全控制關鍵技術研究。以食品安全生產過程控制技術、食品安全評價指標體系、食品品質控制技術研究為重點,研究外源有害污染物積累及變化規律與控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消長規律與控制、加工過程新生有害物的產生機制與控制、包裝材料有害因子遷移規律與控制等食品安全關鍵控制技術。

發展歷史

廣西高校食品安全檢測新技術重點實驗室於2014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批准開始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