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羅城懷群

懷群鎮位於羅城仫佬自治縣西部,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51公里。該鎮轄9個行政村1個社區,164個自然屯,203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總人口2.1萬多人。有壯、漢、仫佬等多民族雜居,語言以壯語為主。總面積172.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608畝。西北與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交界,西南與宜州市接壤。懷群農貿市場是仫佬山鄉四大市場之一,並有“一圩三縣(市)同趕”之說。九五期間,該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8100萬元,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704人,教職工63人;國小10所,在校學生1444人,教職工13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西羅城懷群
  • 地理位置:羅城仫佬自治縣西部
  • 面積:172.92平方公里
  • 人口:2.1萬多人
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土特產品,旅遊資源,神話傳說,

自然環境

地形:懷群鎮地處羅城宜州環江三縣(市)交界,地理位置優越,境內除自求、耕堯、果敢為丘陵外,其餘均為石山,境內石山林立,峰巒迭翠,河流縱橫,山奇水秀,風光旖旎,素有“小桂林”之稱。地貌:懷群地貌層構造蝕岩峰林谷地,總體顯現為向南凸的弧形,境內石山土坡劃分明顯,即:南北為土坡,坐落於耕堯、自求兩個村,東西及中部為大石山,此山密集、重疊、挺拔、健秀,有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派,石山面積廣闊,群山林立,主要分布在懷群、果敢、劍江、泗岸、東安、倫洞、加碗、蝦洞等。
懷群鎮劍江風景懷群鎮劍江風景
氣候:懷群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1402.5小時,時數最多為8月,最少為2月,年平均氣溫28.9℃,最高年為29.5℃,最低年為18.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8.8℃,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2℃。雨量充沛,歷年平均降雨量1567毫米。春季降雨量為524毫米,占年降雨量的29.31%,夏季降雨量為772毫米,占47%,秋季降雨量為262毫米,占17%,冬季降雨 量只有149毫米。嚴冬期短,無霜期長,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農作物。

自然資源

(一)土地資源
懷群鎮土地資源豐富,利用類型多樣,沿河的懷群、劍江、泗岸、東安、倫洞等五個村是主要產糧區,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加碗、蝦洞、果敢、自求等山區村主種糯玉米、黃豆、飯豆、綠豆等。
耕堯、果敢、自求適宜林、果、烤菸及牧業生產,2004年全鎮建有葡萄示範基地、種草養牛基地和高產木薯示範基地各2個。
(二)礦產資源
懷群境內主要礦產資源有鐵、鉛鋅、磷礦、矽石、方解石等礦種,其中鐵的儲藏量達8萬噸以上,品位達60%,主要集中在耕堯礦區。
(三)水電資源
懷群境內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柳河、白碗河。白碗河發源於大金解經淡洞、大勉、九江至元蒙穿岩,兩河交匯電福流經劍江入小龍江,河床落差大,適宜圍河養魚,網箱養魚,沿河建有欄河壩10座,灌溉農田7000多畝。裝機容量400千瓦的卡馬水電站1997年與西津聯網。2002年以後不再發電,主要以灌溉農田為主。2004年8月18日投資2200萬元的耕堯水電站開工儀式在兼愛鄉大板村舉行。
(四)林業資源
該鎮總面積16609公頃,其中林業用地5446.4公頃,有林面積5278.3公頃,森林面積3188.8公頃,經濟林面積105.7公頃,水果179公頃,竹林面積145.9公頃,土嶺宜種松木、杉木、油菜;石山適宜種油桐、葡萄、三華李、竹林等。

土特產品

懷群的土特產品也極為豐富,有黃豆、珍珠糯玉米、土雞、白切狗、本地豬花等,懷群土雞、白切狗聞名區內外。
1、白斬狗
懷群最負盛名的特產一一白斬狗,由山區農戶放養或圈養,有白色、黃色、雜色三種,體重一般在10公斤左右,肉質以黃色狗為最佳,皮脆肉嫩。清煮熟透的狗肉醮上特製的鹽水,爽口不膩喉,肉嫩味鮮,誘人食慾,是懷群的特色菜之一,聞名區內外。年產15000隻左右。
2、土雞
懷群鎮盛名的特產之一,由山區農戶放養或圈養,體重一般在1公斤左右,肉甜味美,營養價值極為豐富。腿短爪小,飼養時間較長,年產20000羽以上。產品遠銷區內外。
3、本地黃豆
懷群著名的特產之一,盛產于山區。其色澤光亮,顆粒飽滿,質地細嫩,圓潤如珠。用本地黃豆加工而成的水豆腐,蛋白質含量高,滑嫩可口,營養豐富。也可製作成當地老百姓喜愛的菜餚——“豆腐瑤”和“豆腐圓”,美味可口,風味獨特。年產量20噸以上。
4、香菇、木耳
懷群鎮傳統土特產品,主要產於該鎮東北部耕堯村。過去主要靠採集野生,數量較少。現在用人工種植,產量增多,年產量0.5噸左右。
5、墨米
懷群鎮傳統土特產品,主要產於該鎮東北部的耕堯村。由於產量低,生長期長,近年種植面積有所減少。米色如墨,光澤透亮。煮熟後的墨米飯,鬆軟可口,香氣襲人,誘人食慾。年產量20噸左右。

旅遊資源

懷群鎮風光迷人,特產豐富。素有“小桂林”的美稱。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眾多的山外遊客。年遊客量5000人次以上。長春電影製片廠、廣西電視台等影視單位都曾到此拍攝過外景。
1、劍江風光
劍江是懷群境內的一條重要河流,主支幹共長80多公里。上游的兩條主要支流白碗河和柳河分別發源於大、小金解山,穿流於懷群、兼愛兩個鄉鎮的千山萬壑之中,河水落差較大。
劍江兩岸,群峰拔起,爭雄競秀;翠竹叢叢,青翠欲滴。河面澄澈如鏡,靜影沉壁。更有古榕遮天,古渡浮橋,點綴其間,蔚為迷人。
劍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區內外遊客前來遊覽。劍江風光是仫佬山鄉最具開發價值的著名自然風景區之一。
2、元蒙穿岩:位於懷群鎮西部,離鎮政府駐地約有五公里。因
在元蒙屯旁,故有“元蒙穿岩”之稱。穿岩氣勢恢宏奇秀,巧奪天工。岩壁光滑如磨,不愧是天斧神鑿。遠看穿岩,猶如一座拉開帷幕的舞台,又如一扇敞開的大門。清幽幽的元蒙河從岩下悠悠流出,清澈見底,兩岸濃蔭的翠竹盡映其中。相傳古時候,元蒙河經常暴漲,泛濫成災,老百姓無法安身之命。為消除水害,山神克佬雷鑿山不止,打穿了山崖,讓河水穿山而過,於是便有了穿岩。有詩人游過穿岩後題詩讚曰:“鬼斧神工一洞門,畫中更有畫迷人。輕舟初試劍江暖,溪畔新篁自醉春”。
3、孔雀開屏與秀才看榜
孔雀山位於劍江板鳥屯前。從正面遠遠望去,孔雀山猶如一隻開屏的孔雀,昂首挺立,張開美羽,像是歡迎遠方的遊客。
移步孔雀山後側,則有一塊聳立的大石頭,仿佛一個秀才站立在那裡,那高高的絕壁又像是一張巨大的“黃榜”,聳立的石頭與高高的絕壁構成了一幅絕妙的“秀才看榜圖”。孔雀開屏與秀才看榜同在一座山,一山兩景,堪稱奇觀。
4、雙姑抱頸
位於劍江河畔。是兩塊緊緊相連的大石頭直立於山頂的絕壁之上。其形酷似兩個年輕姑娘在抱頭痛哭,有眉有眼,栩栩如生。人稱雙姑抱頸。相傳古時候,劍江河畔有兩個女青年,為了逃婚,逃到這座山上,相抱而泣,傾訴衷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雙姑抱頸”的化石。

神話傳說

1、米泉石
懷群鎮在表屯的山腳下,有塊米泉石。石頭下有一個像腳拇子大的洞口,傳說每天洞裡源源不斷地滴下如珍珠般的白米來。當年在表屯的老百姓稱這塊石頭為“救命石”。
說起來,米泉石有一段有趣味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裡的部分老百姓由於受到旱災的威脅,顆粒無收,很久揭不開鍋。他們為吃飯問題而苦惱,個個淚如泉湧,不知所措。這塊石頭好象懂得
老百姓這般苦楚,整天洞裡滴下一顆顆潔白如米的大米來。每天天剛拂曉,晨曦處露,村上的老人、小孩不約而同的拿著米袋到大石頭下接米。大家都很遵守紀律,一個跟一個排著長隊,裝滿口袋的米後就各自回家。
說起來倒也覺得奇怪,這塊石頭縫每天冒出來的米一天只是六六三十六兩。一年三百六十多天,不增不減,不多不少。
有一個風水先生知道此怪況,高興非凡。他拿著一個大布袋來到洞口,用埋怨的口吻說:“洞口,你怎么開這么一丁點大?我要你開大些,讓更多的米粒滴進我的布袋。”可是這石頭保持緘默,不聲不響。
一天,這位風水先生恨這洞口滴落下來的米粒不多,他氣急敗壞的拿著鐵錘、鋼纖來到米泉石下“得、得、得”就鑿呀,鑿呀,只見火星四下迸射,石頭雖然開裂了,洞口大了,然而事與願違,米泉石再也不滴米粒下來了。
2、初六屯的來歷
相傳在清朝弘曆年間,葉縣令來到歸仁里。此人一上任就選擇拉隘(今懷群村谷洞屯前)這地方為縣城。並立即征來這一帶平民大動土木。在東西南北各築起道高約四米,厚六米的土城。在土城的四面還開有城門。
葉縣令上任後過著花天酒地,荒淫無恥的生活。他為了發泄私慾,頒下一道命令:凡是新婚女子鬧洞房之前須與他同居,違者,嚴加懲辦。起初不知有多少新婚女子受欺凌,被侮辱。老百姓聞知此事,胸中怒火在燃燒,都稱他野縣令。在羅傑、周士等人的領導下當地百姓組織起來,拿起長矛、土炮、大刀反抗葉縣令的殘暴統治。
葉縣令攝於老百姓的威力,為了苟延殘喘,夾著尾巴逃到近河岸的一座小山上,住在洞裡不敢下山。山上無水,他已經七天喝不到一滴水了,狡猾的葉縣令將白布連線成幾十米長從洞口拋到河裡,
讓布汲飽了水,然後提起來擰布取水煮飯吃。老百姓為了置野縣令於死地,大家群策群力,在山腳下用竹子搭起了棚,把野縣令打水之路堵斷了,野縣令只得乖乖的下山,逃到谷洞屯山上隱藏下來,妄圖伺機東山再起。
這一年中秋節到了,民眾領袖把印好的傳單夾在月餅里利用中秋月餅向民眾宣傳,並提出“八月八,打進官府捉得官員一起殺”的響亮口號。人們買了月餅,知道了起義時間。但由於起義時間被走漏,只好提前兩天(即八月初六)起義。二百多人的抗暴隊伍拿
起長矛、大刀、大舉進攻官府。喊殺聲震天動地,官員們棄城逃生。老百姓跟蹤追擊。葉縣令乘著朦朧的月色,隻身一個逃往初六。在初六坳,罪惡昭著的野縣令被生擒。幾天后縣令被處死在洞口的水中。
起義成功了,鞭炮聲響徹雲天。為了紀念這個有意義的日子,人們把屯名改為“初六屯”。
3、魯瑪與拉才山
在劍江南岸,有一座拔地而起的拉才山。半山腰有一個圓似鏡子的岩洞。這洞曾是清朝嘉慶年間女匪首魯瑪暫時的巢穴。
魯瑪,她憑著有兩支槍,身材高大,氣壯如牛的優勢威風凜凜,明目張胆的掠奪別人錢財。因此,當時老百姓用“擄”的揩音給她起個名。
魯瑪故意制一個大斗(裝米的筒)。逢棟見圩日,他用大斗去和賣米的人的斗比較。(魯瑪貌似公正)。這一比,賣米的人的斗似乎小了,於是,魯瑪在光天化日之下,她硬將老百姓的米搶走。除此之外,她還要人做人質,她無緣無故地把老百姓抓起來,叫其家人給她錢,誰給錢就放回家,否則生命就難保:一則把人活活打死;二則把鐵桶燒紅,綁在人背後,讓人活活的被火燒死。由於魯瑪作惡多端,老百姓恨之入骨。
魯瑪手下有百多名匪徒,所以從東到西都是她的勢力範圍(從 天河進新高坳到宜山白坡)。後來由於頭領之間爭權奪利,分贓不均而發生內訌,於是眾叛親離。從此魯瑪手下無一兵。再不敢立足於村里,只好逃到山上。
陪同魯瑪一起上山的有她的一個丫環,和一個衛士。上山時,背了十二兩金子和一袋銀子。
魯瑪上山後,在山的背面起了一間房子,用石頭製成舂坎,舂
米煮飯吃,還在洞口砌一道石牆作掩護牆,以防遭人襲擊.
天長日久,魯瑪吃飯、喝水成了問題。他們深感到不趕快走,大難就會臨頭。於是就下山來。跑到谷洞找一人家住下來。
一天晚上,魯瑪要衝涼,她的衛士給她端來一盆水,然後衛士離開洗涼房,待魯瑪放下扎在腰間的手槍,脫掉了衣服,這衛士像猛虎一樣衝進洗涼房,從魯瑪的背後用棍猛擊魯瑪的兩臂。魯瑪還好像蒙在鼓裡,還開玩笑地說:“女人洗澡,你來這裡乾什麼?”不等魯瑪再說第二句,衛士再猛擊兩下,頓時魯瑪動彈不得,坐在中堂的丫環聞聲跑來,協助衛士把魯瑪綁起來。第二天把她押到棟見圩頭樹下處死。
5、劍江古榕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農曆三月三日這天午夜,劍江棟見屯河邊突然有一男一女,年約二十來歲,男的留光頭,身穿黑布長衫、白底布鞋,和尚模樣,女的身著灰藍色布長衫,頭戴灰藍罩帽,白底布鞋,尼姑模樣。兩人不言語,雙手提著一束嫩綠的榕樹苗在岸邊徘徊。後來男的在右上邊栽,女的在左下邊,兩人栽罷人不走,各自畫地為屋住下,意在守護榕樹苗,待榕樹生長。奇怪的是:白天不見人。就這樣的一直守護幾百年。到榕樹長高長大,夠十人合抱了的一年農曆三月三這天午夜人屋不見了。當地老百姓感到奇怪,於是議論起來,結果大家意識到:這是天意,是上帝派來的仙人施恩於民、為人間造福,我們棟見人應該永遠傳承紀念。立即推選出兩名首事也一男一女的負責籌錢在棟見(原村名)村頭建造廟宇,雕刻兩幀木質佛像,一男一女的安放在廟堂上,並刻碑傳承,規定在每年的農曆三月三這天照例舉行祭廟,抬佛婆遊行活動。這是過去所謂“三月三棟見抬佛婆”的節慶習俗。
6、元蒙穿岩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元蒙村西頭這座山擋住山南山北水路,山北地峒終年被水淹沒,造成有地不能種,而山南這邊的萬頃平原沃土不能造田。山北山南百姓叫苦連天。後來就年年祭社求神,感動了上帝,上帝遂派了兩名神仙下凡治水,一名叫西神工,一名叫東神工。西神工治元蒙,東神工治邦村。兩神相約:工法一樣、同時開工、同時完工、同時回天,工期三天三夜,誰先完工、誰放完工炮。工法是:借雷電作錘、借閃光作燈、借風吹碎石、借大雨作搬工。 兩名神工為了人間百姓過好日子,不畏險難,苦戰三天三夜。結果西神工先完工,點放完工炮,“轟隆”一聲驚天動地。東神工聽了心急,岩下的落石還來不及搬走也按約騰空回天,致使岩下的落石至今還堆在岩下邊。但兩岩已打通,水已嘩嘩流過,百姓見了歡天喜地,以後每年照例祭社拜神,以感謝上帝,回報兩名神工。
7、“門樓山”的傳說
門樓山,是懷群一座富有傳奇色彩的山中名山。經有關人士實地文量,高270米,圓周占地面積97畝。山的西北面是一片開闊耕地,山的東面下是懷群鎮人民政府和農貿市場。放眼一看呈圓盤綠林山貌,既象一個綠色的大半球屹立在群山中間,而又貌似一個威武的“山帥”正威嚴地面對周邊群山。在東面山腳還敞開一口天然大石門,故人叫“門樓山”。 因為門樓山是盤似“珠”的山貌,傳說:門樓山是“雙龍共珠”的山。
說“雙龍共珠”是因為懷群周邊是山環,地中是水繞,山沿河彎,河繞彎流,彎彎曲曲,呈象龍地貌……
在懷群地域內有一條“S”形的河流從源頭卡馬彎彎曲曲的流經電福、劍江、泗岸、東安,活象一條龍盤在這個峽長低谷間,龍頭在上游的電福,龍腹在中游的劍江、泗岸之間,龍尾在下游的東安,龍珠是門樓山。這是一條從下而上的“東龍”;從源頭肯堯有一條象龍的河流彎彎曲曲的流經汝甲至卡馬,這是從上而下的“西龍”,龍珠乃是“門樓山”。這就是所謂“雙龍共珠”的神話傳說依據。
門樓山的“門”緣何被封?
門樓山的“門”時至今天還是原封不動,致使山體內考古價值的化石,有欣賞價值的各種奇石,有水下的各種怪動物等等都無從勘察了解,這是因為過去的愚味而留下的憾事。
門樓山的“門”緣何被封,據當地人說是因為門樓山的“門”內有墩象虎的鐘乳石說是虎的化石,正朝門外怒目撕咀鎮守著,引起清朝皇帝犯疑,認為這是妖虎,深怕今後興妖作亂就派兵來用斧頭劈開,取下虎牙,以為這樣就能制妖防患,並勒令當地用石砌封。愚味的當地人也盲目從之,一直把門樓山的“門”封到今天。
門樓山底無疑是地下河。據當地人說,在百年前人們可以在山洞內撐竹排,點燃油筒照明捕魚鉤魚,但因水深流急,水下魚大,又有怪物,不時捲起嚇人旋渦,水面動盪,這樣即使網住,上鉤的也根本提不上來,簡直是冒險徒勞,從此以後人們不再進去重操此業了。
在百年後的今天,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定位在門樓山腳建起自來水廠,可供懷群社區的五千多人口用水,這是門樓山為懷群人民供奉了天然的水源,開發了一個千秋的經濟資源,門樓山是懷群的一座寶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