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頭鄉-鄉鎮概況
鄉鎮一角全鄉轄8個行政村,108個村小組,其中4個少數民族村,總人口近萬人,2025戶,畲族人口2798人,占總人口數的30.1%。現有初級中學1所,,有中心國小1所,完小2所,幼稚園4所,國小在校學生950人。以松、杉、荷、櫟、竹為主,混生香樟、桂花、楠木等名貴樹種,森林覆蓋率81%。盛產茶油、竹筍、香菇、靈芝、中華絨蟹、黃粉蟲、肉牛等土特產品.地下資源主要有鉛鋅、矽、金礦,貯量較大。境內有彭德懷同志舊居余家祠堂,元代瓷窯址,唐朝末年時金華古寺,金華書院,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觀,與秀麗的山川風光珠聯璧合,交相輝映。
潭頭鄉-自然資源
石門水庫土地氣候資源
潭頭鄉共有土地面積176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34944畝,其中水田28340畝,畲地6604畝;有山嶺坡地12萬畝,其中丘陵地1.5萬畝,耕地、丘陵、土山、石山縱橫交錯。全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溫差不大,光照適中,雨量充沛,空氣濕度較大,冬季嚴寒,夏季炎熱,生產季節較長,農、林、牧、果業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水利資源
潭頭鄉有許多小河溪流,一條青流河上接大良石門河,自南向北貫通全鄉境內流入融江,解放後全鄉修建了中小型水利工程54處,其中小(二)型水庫7座,水乾渠兩條,沿河有電灌站5座、攔河壩12座、水輪泵25座,形成錯綜複雜的水利網。
1958年開工興建潭頭鄉攔河大壩水利工程,1961年春全線通水,這條水乾渠分東西兩條,長達20公里,流經新桂、潭頭、西岸、東相、龍城、培村六個村,設計灌溉面積11692畝。
石門水庫於1969年冬動工,1977年冬建成,石門水庫乾渠完成31.16公里,支渠完成10條總長60.7公里,工程總投資1010萬元。建成後大良、潭頭兩個鄉14個村受益,其中潭頭段支幹渠共38公里,有新林、新桂、潭頭、西岸、東相五個村受益。
全鄉水庫面積0.8萬畝,設計灌溉面積2190畝,兩條水乾渠、山塘水庫、電灌站、水輪泵的建成使用,可解決全鄉14638畝的耕地用水,也為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創造得獨天厚的便利條件,為潭頭鄉農業增產增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林業資源
潭頭鄉林業資源豐富,共有宜林、宜牧用地174321畝,現有林地面積10萬畝,其中飛播松樹林7.5萬畝,經濟林1萬畝,其它雜木用材林1.5萬畝,還有大量的山嶺、丘陵地沒有得到開發利用,而且氣候條件良好,十分適合林牧業生產,發展林果業的潛力巨大。
潭頭鄉-經濟建設
蘑菇06年來 ,鄉黨委政府按照"培工業,發展稅源;抓城建,增強後勁;夯基礎,建設平台;爭畲鄉,促進團結;提收入,共建文明"的工作發展思路,積極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全鄉經濟得取了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完成財政收入195.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60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14%。
農業經濟方面,以食用菌、菸葉,水產、畜牧業農村主導產業開發步伐加快,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有的增長點。以食用菌生產為重點的種植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食用菌系列產品有靈芝、茯靈、夏菇、木耳、大球蓋菌,累計發展食用菌基地6個,年產鮮菇100萬公斤以上,中華絨蟹養殖面積穩定在3000畝,利用豐富的林草資源,大力發展畜牧業,以肉牛生產為重點,“牛改工程”取得突破性發展,一年來,大批冷配母牛成功生下小牛犢,湧現養牛大戶達成10戶,在潭頭村建成200畝菸葉生產基地,採取基地連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為全鄉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
民營經濟方面,潭頭鄉依託豐富的山水、礦產資源,著力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強化硬體建設,吸引了一批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目前已有江西飛龍工具有限公司、蔑片廠、食用菌、中華絨蟹、黃粉蟲、花卉,菸葉基地,永豐益豐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永豐縣神利軸承有限公司、永豐縣俊傑繡花廠,永豐縣誠信工藝品有限公司以及5個水電站等個私企業,成為全鄉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潭頭鄉-社會事業
扶貧06年以來鄉黨委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三年公路大決戰為契機,完成水泥公路鋪設28.5公里,實現了100%的通鄉公路為水泥路,75%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進一步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建設全面鋪開,完成了農貿市場工程,潭頭自來水工程、有線電視聯網、圩鎮“美化、綠化、亮化”等,改善了投資環境,目前全鄉8個行政村已基本實施“五通”,通公路、通電、通郵、通電話、通自來水。
07年入秋以來,融安縣潭頭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秋冬季大開發工作,對冬種蘑菇工作採取早宣傳、早動員,目前全鎮已掀起冬種蘑菇熱潮,民眾種菇熱情高漲剛進入食用菌種植備料時節(8月--10月),鄉農業服務中心辦公室每天都擠滿了前來諮詢種植技術和簽訂種植契約的民眾,至今年9月中旬該鄉已完成簽訂種植食用菌契約5萬平米麵積,現民眾已備進料播種程式,有望首批可在11月中旬產出。如市場價位不變、產量穩定,今年該鄉種植食用菌此項目可使民眾純收入預計增加近100元。,
據了解,食用菌通過2005――2006兩年時間在該鄉種植推廣,剛開始大部分民眾還持觀望態度,現已變成積極主動向鄉農技部門諮詢種植技術和簽訂種植契約,種植面積從幾百平米已發展今年突破5萬平米的種植面積,形成了該鄉一項規模較大的產業。由於去年的市場價位較好,按去年全鄉完成種植3.04萬平米的面積食用菌僅此項農民純收入淨增56元。今年民眾種植食用菌的熱情基本是自發起來的。
為保證今年蘑菇的產量與質量,鎮黨委、政府則全力做好服務工作,一是做好服務企業工作,為企業把好質量關;二是做好服務民眾工作,為民眾調度備足菌種、原料、肥料等生產資料,滿足民眾的生產需求;三是財政拿出一定資金,獎勵採用二次發酵技術種植蘑菇的農戶,鼓勵民眾採用新技術種植蘑菇提高產量與質量。
06年5月30日,在何國玲副局長的帶領下,市農業局婦女小組組成慰問組來到融安縣潭頭鄉慰問貧困村的兒童和家境貧困的農村婦女。
根據柳州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的調整,2006年,市農業局與鄉鎮結對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幫扶對象是融安縣潭頭鄉,重點幫扶工作是對潭頭鄉四個貧困村的農村婦女開展科技脫貧致富,幫扶時間從2006年到2010年。為此,在即將到來的“六一”國際兒童節之際,市農業局婦女小組帶著農業局黨委、局領導班子對潭頭鄉婦女兒童的深切關懷,深入到潭頭鄉兩個貧困村進行婦女兒童慰問。慰問組首先在鄉黨委鄉政府進行基本情況調研,聽取鄉黨委書記、鄉長關於全鄉婦女和兒童的情況匯報,聽取匯報後,何副局長提出,希望鄉黨委政府大力發展食用菌和桑蠶生產,結合兩大產業,鄉婦聯儘快拿出婦女培訓計畫和方案,組織農村婦女開展食用菌栽培、種桑養蠶技術及外出務工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婦女科技種植水平,加快引導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同時,做好國中畢業生統計工作,引導不能升高中的國中畢業生就讀職校,掌握一門技能,增強外出打工的就業能力。隨後,慰問組來到東相村國小,慰問5位家境貧困的學生,給他們送上了慰問金,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並祝他們“六一”節快樂。在嶺背村,慰問組到兩家生活困難的農民家中,慰問了長期身患病痛的婦女,鼓勵她們戰勝病魔,爭取早日恢復健康,協助家庭搞好農業生產。最後,何副局長希望市農業局選派到潭頭鄉掛職鍛鍊的同志要協助抓好全鄉婦女農業實用科技培訓工作,爭取在“十一五”期間,在家務農的農村婦女農業科技水平有所提高,農村婦女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潭頭鄉-黨政建設
黨政建設今後鄉黨委政府將帶領全鄉廣大幹部民眾,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依託本地資源優勢,搶抓發展機遇,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行優惠政策,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
經過四個月調查研究和醞釀討論後,融安縣潭頭鄉黨委、政府出台了新的《潭頭鄉幹部職工管理制度》。新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制度、請銷假制度、財經管理制度、車輛管理制度、公務接待制度、學習制度、鄉政府內務管理制度共七大項。《制度》印發前廣泛地徵求了幹部職工的意見,經過多次修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通過相關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進一步調動廣大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強化機關工作作風,樹立良好政府形象,促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健康有效發展。
08年5月21日中午時分,潭頭鄉機關等四個支部的54名黨員顧不上午休,積極回響縣委號召,紛紛向黨組織交納“特殊黨費”支援四川人民抗震救災,在短短的半小時裡,就收到“特殊黨費”11150元。
鄉黨委書記李燦華同志第一個向機關支部交納“特殊黨費”1100元。他說,我們雖然不能親臨一線去抗震救災,但我們要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捐出一片愛心,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來援助我們的血脈相連的四川同胞。國小支部黨員張春華老師,因長年身體不好生活較困難,但他卻說,比起四川災區同胞,我這點困難算不了什麼,硬從工資中擠出100元錢作為“特殊黨費”交給組織獻給四川人民。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後,我鄉廣大黨員通過電視、報紙、網路等媒介,積極關注了解災情,倍加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並都表示要通過向組織交納特殊黨費的形式,表達支援災區人民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