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依託於4個一級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學科、2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自治區人才小高地、1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一支包括有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自治區有突出貢獻專家在內的優秀教學團隊;建設有包括岩土環境發生器、混凝土抗腐蝕耐久性研究平台等在內的一流實驗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所屬:廣西大學
  • 地理位置:廣西
  • 類別:學術機構
中心簡介,中心特色,發展歷程,組織結構,地圖信息,

中心簡介

實驗中心覆蓋土木、水利、建築學與城規、力學、材料等多個學科和專業。實驗中心成立以來,依託學科優勢,不斷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和實驗教學條件。實驗中心有建築面積15766㎡,儀器設備2732台(套),設備總值3499萬元,實驗設施完善。形成了由專業基礎實驗平台、專業實驗平台、特色創新試驗平台以及土木工程試驗檢測中心等構成的校內實驗平台體系和由13個校外實踐訓練基地構成的校外實踐教學平台,為創新性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實驗環境。

中心特色

我校土木建築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經過 “211工程”重點學科“結構工程與紅水河流水力資源開發”、國家級重點學科“結構工程學科”及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區高校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以及本科實驗教學裝備的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設,在軟硬體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該中心從2003年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要求進行建設,對校內資源進行了充分的整合,形成了相應的規模,做到資源共享,同時建立和完善了管理制度,提高了實驗室的管理效益和使用效益。
(2)中心緊密依託多層次的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及學位點(博士點和多層次的碩士學位點)和工程檢測中心的優勢,構建了特色鮮明的“4+3”實驗教學體系和“產、學、研”一體化的實驗教學模式。
(3)有一支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隊伍,並吸收了高水平的理論教學與科研學術帶頭人參加實驗建設與教學工作,建立了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合理、精簡高效、教風優良的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隊伍。建立實驗教學隊伍的培養制度,保證和穩定的高素質實驗教學隊伍。
(4)取得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培養的本科畢生成為基礎理論紮實,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綜合套用能力強,適應工作快、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工程套用研究型人才。
我校土木建築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在2008年取得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過一年的建設,其先進的管理方法、實驗教學理念和改革思路及明顯的特色,已對區內外院校起到了一定的示範作用,經學校組織校內外專家評審,已達到了國家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要求,同意申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發展歷程

1.起步和奠基階段——1932年建系至1976年
廣西大學成立於1928年,1932年學校成立了廣西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是廣西大學創建最早的工科系,首任系主任為蘇鑒軒教授。創建之初,僅設有1個土木工程專業,後相繼建立了農田水利專業和相關的實驗室,包括材料力學、水力學、測量等實驗室,這些最早的實驗室構成了今日實驗中心的前身。解放前的廣西大學獲得了較快發展,是國民政府時期的一所高水平國立大學,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學科人才。1952年全國工學院調整,土木系農田水利專科併入武漢大學水利學院,1953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廣西大學被停辦,師資、設備和圖書資料分別被調整到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現湖南大學)等中南和華南的19所大學。這些師資後來成為許多相關高校的學科帶頭人和系主任。
1958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土木系隨同廣西大學一道在南寧恢復重建,設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和水利發電建築專業,逐漸建成了結構、建材、水工、水力學、測量、土工和地質等實驗室。1965年以後,學校進入“文化大革命”混亂時期,停止招生。
2.恢復和初步發展階段——1977年恢復高考至1996年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相繼建立了建材實驗樓、結構實驗樓、水力學實驗樓和水工模型試驗場,形成了當時土木系各專業較完整的實驗室。1986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了水利水電科研大樓、水工試驗大廳、水電站試驗室等,併購置了一批先進的進口儀器設備,實驗教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1988年建成建築學實驗室和路橋實驗室,這個階段的實驗室建設發展較快,實驗總體水平不斷提高。
1994年,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在實驗室體制改革中將原分散於教研室管理的實驗室整合為一個實驗教研室,實現了實驗教學資源綜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效果,1997年下屬的勘測實驗室通過廣西高校實驗室評估。至90年代中期,土建、力學、水利、建築學的實驗室規模已趨完整,形成了土木建築工程實驗中心的雛形。
.快速發展階段——1997年成立學院至今
1996年以來,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取得一系列的建設成果。1997年土木系更名為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成為涵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築學、力學等多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人才培養基地。這一時期,紅水河流域水力資源開發、西部大開發以及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順應時代需求,學院逐漸形成了“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模式。一批年輕學者逐漸成長起來,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學科隊伍,使學科建設得到迅速發展:
1997年“結構工程與紅水河流域水力資源開發”成為“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學科;
1998年獲得“結構工程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1年“結構建材實驗室”成為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
2001年成立了功能齊全的工程服務機構—土木工程試驗檢測中心
2002年“結構工程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5年獲準設立“工程防災與結構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6年土木工程專業通過建設部組織的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
2006年獲準設立“防災減災與工程安全”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2007年獲準設立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2009年獲得“北部灣區域工程災害防控與結構安全”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
在學科發展的帶動下,經過“九五”、“十五”二期“211工程”建設,學院實驗教研室得到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實驗教學的系統性逐漸明顯。在新的實驗教學理念指導下,為整合學院實驗教學資源,2003年組建了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於一體的土木建築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實驗中心覆蓋土木、水利、建築學與城規、力學、材料等多個學科和專業。
實驗中心成立以來,依託學科優勢,不斷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和實驗教學條件。實驗中心有建築面積15766m,儀器設備2732台(套),設備總值3499萬元,實驗設施完善。形成了由專業基礎實驗平台、專業實驗平台、特色創新試驗平台以及土木工程試驗檢測中心等構成的校內實驗平台體系和由13個校外實踐訓練基地構成的校外實踐教學平台,為創新性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實驗環境。
實驗中心實行院校兩級管理,承擔著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築學與城市規劃等4個本科專業的實驗教學以及碩、博士研究生的試驗教學和學位論文試驗任務,是一個多學科綜合實驗中心。中心以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和實踐訓練基地為支撐,構建了多目標、多層次、多模組、相互促進、相互依託的“4+3”實驗教學體系,具有“產、學、研”一體的多層次實驗教學模式。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隊伍和優良的實驗環境保障了實驗教學體系的順利實施,在實驗教學方面不斷取得創新成果,實驗教學效果良好。
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中成績優秀,2006年土木工程專業通過建設部組織的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使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具有提前參加國家註冊工程師考試的資格。實驗中心的學科優勢和鮮明特色得到了行業的認可,已成為學生受益面大、行業輻射面廣、示範程度高的實驗教學中心。

組織結構

1.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建制
土木工程實驗中心依託我校“結構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工程防災與結構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防災減災與工程安全”廣西區重點實驗室,面向全校相關專業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實驗中心。
2.實驗中心管理模式
中心實行學校和學院兩級管理,校實驗設備處從學校層面行使領導、管理、指導和經費調配的職能,學校“實驗室工作指導委員會”和相關工作組對實驗中心的發展規劃、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實驗室建設等工作進行指導,中心組織機構如圖4-2。中心建設經費主要來自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經費、“211工程”建設經費、教育部實驗室建設經費、廣西區實驗室建設經費、學院實驗室建設經費以及科研經費。
實驗中心學院設立了實驗教學指導小組,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負責中心的建設和中心教育教學資源的統籌調配,設中心主任1人,由負責實踐教學的副院長兼任,負責中心的總體規劃和管理,設中心副主任2名,分別負責實驗教學管理和中心實驗平台建設。各專業設實驗課程責任教授崗位,分別負責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實驗教學指導等工作,最後由學校負責評估與驗收。
3.資源利用情況
實驗中心實行統一的實驗教學資源調配,包括人員、設備、場地,做到實驗教學資源最大程度的共享。為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中心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以“四個支撐點”所購置的實驗設備,建設的實驗室用房或場地,統一由實驗中心管理,實驗中心對所有儀器設備根據科研與實驗計畫安排,實行統一調配的多元化配置,確保實驗的開出率和設備利用率。除本身投資建設外,實驗中心直接參與“四個支撐點”實驗儀器設備的購置計畫的制定,對所需要購置設備一般要求兼顧科研所教學功能,以期覆蓋最多的實驗項目,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實驗技術人員不再局限於某個功能實驗室,中心統一調配他們的服務範圍,做到最大限度地確保實驗項目的正常開出。教學內容相近的指導教師組成實驗教學研究小組,研討實驗設備的功能開發、實驗設備的互通共享。教學資源的網上共享。本實驗中心建設了網路實驗教學平台,配以強大的後台資料庫支持,教師和學生通過該平台可以使用網路提供的各種功能和數據,實現了實驗教學課件的大範圍共享、教學指導的大面積受益。

地圖信息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西鄉塘區博萃路與君武路交叉口西南20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