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博物館是1989年設立的國有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博物館
-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東山路228號
- 占地面積:450 m
- 類別:國有博物館
- 投用時間:1989年7月6日
- 開放時間:9:00-16:30
- 設立時間:1989年
- 免費開放:是
- 年度觀眾總數:10000人
- 全年開放天數:157天
- 藏品總數:1445件(套)
- 展廳面積:551㎡
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博物館是1989年設立的國有博物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博物館是1989年設立的國有博物 館。展館介紹 解放以後,文物工作由縣文化館一個股室負責,1980年7月,成立了縣文物管理所,1989年7月成立了藤縣博物館,對縣轄區內的文物進行管理,開展文物保護、徵集、收藏和建檔科學研究,以及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等業務。 人員:編制8...
藤縣中和窯影青印花摩羯水波紋瓷碗是宋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文物特徵 口徑13厘米,底徑3.7厘米,高4.1厘米 碗作斗笠形,敞口,斜壁,小圈足。碗心印一朵菊花,內壁印摩羯水波紋,紋飾與印模相同。胎質輕薄,呈灰白色。內外施青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出土環境 1964年出土於廣西藤縣...
藤縣中和窯摩羯水波紋印花瓷碗模是宋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6.4厘米,直徑13厘米,柄長4.5厘米 印模呈蘑菇形,圓形實柄,印面尖突。印面陰刻摩羯水波紋,模頂刻團菊紋。胎質灰白。該印模與同一窯址內出土的影青印花摩羯水波紋碗紋飾相同。此印模圖案清晰,線條流暢,為...
藤縣中和窯影青葵口席地纏枝菊紋印花瓷碗是宋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7.8厘米,口徑18厘米,底徑5.5厘米 器呈六出花瓣形。斂口,微弧壁,平底,圈足。底足無釉,露堅緻白細砂胎,施青白釉不及底,釉色泛灰,釉面開片。器內裝飾印花陽紋,為席地纏枝菊花紋宋瓷在中國陶瓷...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融水安太苗族生態博物館 中國紅軍第七第八軍河池整編閱兵紀念館廣西民族博物館 臨桂區博物館 宜州博物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博物館 灌陽縣博物館 羅城仫佬族博物館 柳州市博物館 資源縣博物館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毛南族博物館桂林博物館 永福縣博物館 廣西南丹縣裡湖白褲瑤生態博物館桂海...
名稱:藤縣中和窯摩羯水波紋印花瓷碗模 尺寸:高6.4厘米,直徑13厘米,柄長4.5厘米 時代:宋代 來源:1964年出土於廣西藤縣中和窯 收藏: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瓷碗 名稱:藤縣中和窯影青印花摩羯水波紋瓷碗 尺寸:口徑13厘米,底徑3.7厘米,高4.1厘米 時代:宋代 來源:1964年出土於廣西藤縣中和窯 收藏:廣西...
名稱:藤縣中和窯影青葵口席地纏枝菊紋印花瓷碗 尺寸:高7.8厘米,口徑18厘米,底徑5.5厘米 時代:宋代 來源:1986年廣西河池縣長老鄉古馬村背古馬山窖藏 收藏: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文物介紹 器呈六出花瓣形。斂口,微弧壁,平底,圈足。底足無釉,露堅緻白細砂胎,施青白釉不及底,釉色泛灰,釉面開片。器...
土地革命時期藤縣民團布質徽章 土地革命時期藤縣民團布質徽章是土地革命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文物特徵 縱15.7厘米,橫8.8厘米 呈長方形,黑墨印刷。面有“藤縣糯峝區太平甲民團”繁體字樣。鈐篆書朱文方印已褪色難辨識
名稱:藤縣中和窯影青印花摩羯水波紋碗 尺寸:口徑13厘米,底徑3.7厘米,高4.1厘米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藏文物。碗作斗笠形,敞口,斜壁,小圈足。碗心印一朵菊花,內壁印摩羯水波紋,紋飾與印模相同。胎質輕薄,呈灰白色。內外施青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藤縣中和窯是廣西發現的規模較大的瓷器燒制遺址。其...
獅舞(藤縣獅舞)獅舞(藤縣獅舞),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藤縣獅舞,屬於廣東佛山流派的獅形和七星鼓點。屬南派舞獅,其表演形式主要是采青和高樁表演。表演者通常二人合舞一個獅子,通過在樁陣上跳躍騰飛等各種高難、驚險動作,表露獅子的喜、怒、醉、樂、醒、動、靜、驚、疑、...
大化瑤族自治縣布屯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調查報告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80)廣西靈山縣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簡報 玉永璉(85)廣西田陽縣新洞村發現四件大石鏟 田陽縣博物館(10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工作隊 1996年廣西石器時代考古調查簡報 廣西壯族治自區文物工作隊(10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工作...
梧州市博物館有25個編制單位,在職職工24人,其中技術職稱的職工有17人,高級職稱(副研究館員)的職工有1人,中級職稱的職工有7人,初級職稱的職工有9人。觀眾接待 梧州市博物館年均接待觀眾10000人左右。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梧州市博物館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蝶山區大學路20號珠山頂河濱公園內。開放時間 周二...
截至2019年末,象州縣博物館共收錄藏品數509件/套,其中珍貴文物有238件/套。重要藏品 東漢乘騎飾變形羽人紋銅鼓:東漢乘騎飾變形羽人紋銅鼓在1975年出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橫村冷水沖。這面銅鼓的面徑是83.7厘米,鼓高60.2厘米,鼓面有太陽紋、翔鷺紋、變形羽人紋等平面紋飾,以及青蛙、水鳥、乘騎的立體裝飾...
198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與北京鋼鐵學院冶金史研究室(今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合作,對八大類型92面銅鼓取樣,分別採用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和金相檢驗的方法,對這些銅鼓的合金成分及金屬材質進行分析。同時對每面銅鼓的體形大小、器壁厚薄、鼓高與鼓身最大徑的比值等進行精確的測量。專家...
海獸葡萄紋銅方鏡是1973年出土於廣西藤縣城關三合村的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來源:1973年出土於廣西藤縣城關三合村 銅鏡正方形,厚重,色黝黑。鏡背伏獸鈕,高沿凹背,浮雕紋飾分為兩區,內區為四海獸葡萄圖案,外區為十二飛禽葡萄圖案。在古代,銅鏡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隋唐是我國銅鏡發展...
中和窯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中和村,屬於宋代瓷窯遺址。中和窯址發現於1963年,它是一處以生產外銷瓷器為主的民間瓷窯遺址。該窯產品胎較輕薄,胎質潔白細膩、有較好的半透明度,釉色以青白色的影青釉為主,有少量米黃、灰褐釉。中和窯址產品種類繁多,造型多變。部分產品坯普遍用輪制,亦兼用模印,裝燒...
摩竭紋變色傘 摩竭紋變色傘是202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製作的工藝品。設計來源 中和窯摩竭水波紋碗模為藤縣中和窯的代表作之一,對於研究宋代廣西制瓷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象棋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下轄鎮,地處藤縣南部、北流河中下游,東接金雞鎮和岑溪市波塘鎮,南連容縣自良鎮、浪水鄉,西鄰嶺景鎮北靠新慶鎮,行政區域面積18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象棋鎮戶籍人口49246人。清代,屬藤縣。1984年,象棋公社撒改為象棋鄉。1990年,象棋鄉改為象棋鎮。截至2020年6月,象棋...
流行於四川、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區和左江、右江、鬱江、黔江、潯江流域一帶。 1972年,在廣西藤縣以西的桂平縣出土了一面東漢騎士銅鼓,通高48.7厘米、面徑74.9厘米。胸不突出鼓面,腰、足以一凸起弦紋為界,通體遍飾各種圖案花紋,鼓面邊緣鑄有四個蟾蜍和一個騎士立體塑像。現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廣西岑溪...
藍明月,男,漢族,1963年1月生,廣西藤縣人,198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7月參加工作,廣西師範大學經濟研究所投資經濟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師。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政協副主席。人物履歷 1979.09--1981.07廣西供銷學校梧州分校財會專業學習 1981.07--1984.08廣西藤縣平福供銷社會計 1984.08--...
自1962年畢業分配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後一直從文物考古工作至今,先後參加、主持廣西曆次文物普查及平樂、武鳴、鐘山、荔浦、貴港、欽州、合浦、梧州、藤縣、容縣、北流、興安、柳城等地古墓葬、古遺址發掘工作,其中主持的平樂銀山嶺戰國墓群和武鳴馬頭西周至戰國墓群近600座先秦墓葬的發掘與研究填補了廣西先秦時期...
區柱天,男,1962年8月生,漢族,籍貫廣西藤縣,198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文學學士。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監委駐區工信廳紀檢監察組一級巡視員。 人物履歷 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區直機關紀工委書記;2016年7月,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駐自治區...
石明盛,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人物履歷 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工作分工 負責非煤礦山(含地質勘探)、石油(煉化、成品油管道除外)、化工、醫藥、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分管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股、非煤礦山安全監督管理...
黃裕樂 黃裕樂,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任免信息 2016年8月31日,藤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第三次全體會議,黃裕樂當選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胡杰釗,男,1968年12月生,漢族,廣西藤縣人,1992年12月參加工作,廣西區委黨校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現任藤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人物履歷 1989.09-1991.08 廣西玉林師專英語專業學習 1991.08-1992.12 廣西藤縣金雞鎮一中民辦教師 1992.12-1997.12 廣西藤縣天平鎮人民政府聘用幹部 (其間1995.09-19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