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長廊建設規劃》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於1992年9月25日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長廊建設規劃
- 發布文號:桂政發[1992]72號
- 發布日期:1992-09-25
- 生效日期:1992-09-25
基本信息,指導思想,詳細內容,
基本信息
【發布單位】82002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長廊建設規劃
(桂政發〔1992〕72號1992年9月25日)
指導思想
構建文化長廊,是我區十年來在開展城鄉文化中心達標建設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社會文化建設新模式,是根據廣西的實際,以發展交通沿線地區文化事業為軸線,利用地區之間的競爭和擴散效應,推動全區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文化長廊是以當地人文化地理為前提,以社會共建為方式,以單元達標為基點,以交通線穿越地帶的縣(市)、鄉(鎮)、村(屯)戶為基礎,構成具有一定密度的“館、站、室、戶、點、車”達標的文化網帶,形成點連成線、線結成網、社會共建、全面開花的競爭發展機制,有效地實現文化的思想教育、知識傳播、審美娛樂三大功能的覆蓋。
詳細內容
文化長廊建設必須遵循:
二、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實現文化發展戰略重點的轉移,促進文化工作與經濟建設發展相適應,推動生產力發展,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為加快改革、擴大開放創造文明、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三、著眼於建設,立足於提高人的思想和文化素質。通過文化建設的配套完善,充分發揮文化長廊的密集覆蓋和綜合功能優勢,在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基礎上,提高城鄉人民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倡導和培育優良的社會新風尚。
總體構想
全區文化長廊建設規劃總體構想是:重點樞紐聯網,中心城市輻射,開發“三沿”地帶,延伸農村腹地,繁榮旅遊老區,實施分段建設,聯合社會共建,促進全面發展。在各地分段建設本地域示範實驗性小段文化廊的基礎上,力求全區初步成以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北海五市為龍頭帶動鄰近地區發展的輻射態勢。重點構建十條具有一定規模、各具特色和優勢的文化長廊,作為各地、市、縣制定具體規劃時參考。
一、中越邊境文化長廊。全長一千零一十六公里,包括那坡、靖西、大新、龍州、憑祥、寧明、防城七個邊境縣(市)。邊境文化長廊建設要體現“五個特色”(愛國主義傳統和國防教育文化特色,軍民共建文化特色,文物景點旅遊文化特色,邊關民族風情文化特色,邊貿經濟文化特色),促進對外開放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發揮在全國萬里文化長廊建設中的龍頭作用。
二、沿海文化長廊。在原來的防城、欽州、靈山、浦北四個縣(市)共四百三十一公里的長廊基礎上,再把上思縣、防城港區、合浦縣、北海市包括進去,全長七百六十公里。這條長廊位於我區沿海開放地帶,面向東南亞,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它應具有開放區文化的特徵,成為經貿文化、科技文化的示範帶,展示海港文化、海灘文化和南珠文化的風情。
三、西江流域文化長廊。從貴港市起經桂平、平南、藤縣、蒼梧抵達梧州市,有三百一十八公里水程。這條長廊要以內河重點開放口岸梧州市為龍頭,利用延伸廣東的西江經濟走廊的優勢,藉助較發達的經濟帶動文化的起飛,參與經濟集團開發,給整個流域商品經濟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共建經濟文化長廊,展現開放型經貿商業文化特色。
四、桂中民族文化長廊。以廣西工業城市柳州市為龍頭,分別向柳江、宜山、河池、南丹和柳城、融安、羅城迴環延伸,全長六百二十六公里。它要突出民族文化民間風情文化系列特色(如宜山、羅城的歌圩文化,河池的銅鼓文化,融安的山歌、濱江文化,南丹的板鞋文化,三江侗族的風雨橋、鼓樓文化,融水苗族的斗馬、蘆笙文化,等等),重點發展旅遊文化和企業文化。
五、桂北旅遊文化長廊。以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勝地桂林市為中心,著重建設陽朔、桂林、靈川、興安、龍勝、資源這一地段較高檔次的旅遊文化長廊,在全長二百七十九公里的廊帶內,薈萃桂林山水、灕江風光、陽朔景色、花坪勝景,展示現代都市文化與鄉村民族傳統文化融合的綜合型文化特色,拓寬旅遊文化國際市場,建立全區對外文化實業開發中心,促進多邊文化交流。
六、桂東南文化長廊。從搏白縣起經陸川、玉林、北流、容縣到達岑溪縣共二百一十八公里,這是廣西腹地正在崛起的商品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帶。應著重發展高層次的經濟文化,建立鄉鎮圖書館示範區,使圖書館文化滲透到經濟建設各個領域,形成以科技文化為先導的知識密集地帶。
七、柳州--梧州國道文化長廊。全長四百七十六公里,從柳州市起經鹿寨、荔埔、平樂、鐘山、富川、賀縣直抵梧州市。長廊上所有縣城和大多數鄉鎮文化設施早以達標,文化事業建設整體平衡發展,應建成一條起點較高、體現文化多功能綜合效應的示範性文化長廊。
八、桂西南文化長廊。全長一百八十公里,包括邕寧、扶綏、崇左三個縣。這是一條具有濃郁西南民族風情文化特色而又通過友誼關連線中越千裡邊境文化長廊的重要公路幹線。
九、右江河谷文化長廊。這是一條以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為龍頭的壯族革命老區文化長廊,包括武鳴、平果、田東、田陽和百色等縣(市),全長二百五十公里。重點開發建設項目有:確立一批科技文化興農的開發項目,參與農業綜合開發;辦好一年一屆的廣西國際民歌節;拓展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的內涵,促進高等教育科研成果與經濟建設的結合;進一步加強首府的文化藝術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新建一批現代化文化娛樂活動中心,建設具有相當規模的自治區民眾藝術館活動綜合大樓和朝陽劇場;發展完善首府豐富多彩、管理有序的文化市場。
十、紅水河文化長廊。這條長廊位於有“水力富礦”之稱的紅水河綜合開發帶,它以水電為重點,以大化水電站為龍頭,包括馬山、都安、大化、巴馬、東蘭、鳳山、天峨等紅水河西部沿岸各縣,全長五百多公里。目前,大化水電站已經建成,岩灘水電站一號機組亦提前併網發電,亞洲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全國重點工程龍灘水電站明年(1993年)開始施工。文化部門與水電系統攜手共建這條文化長廊,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展目標
建立、完善文化長廊的“館站室戶點車”社會文化網,全面實現設施、隊伍、活動、經費、規劃管理、效益等硬體軟體配套建設指標。
一、“館”。是指文化長廊上所有的縣(市)所在地都要有“三館兩院”〔藝術館(或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或文管所)、電影院、影劇院〕以及體育場等文化體育設施。其中文化館、圖書館的達標要求是:
文化館:業務用房面積二千平方米以上,有六個以上的活動廳室;設備器材總值十萬元以上,以文補文年純收入五萬元以上;專業人員占全館人數75%以上,中級職稱以上人數占業務幹部總數的30%以上,專業幹部下基層輔導年人均六十天以上;科技普及活動占各項任務工作總量20%以上,舉辦各種文藝、科技培訓班年達十五期以上;開展經常性的陣地活動八項以上,組織舉辦反映民族特色的大型活動年達二次以上。
圖書館:業務用房面積一千平方米以上,藏書十萬冊以上,年購書經費達二至三萬元,年訂報紙雜誌四百至六百種,有複印設備;每天除正常開發外,每月舉辦一次讀書活動,有新書介紹欄等宣傳櫥窗,建有“星火”計畫掛鈎服務戶及服務點,定期印發科技信息資料,舉辦科技培訓班。
民眾藝術館建設的各項指標應按文化部《民眾藝術館、文化館管理辦法》(文群發〔1992〕28號)的規定要求實施。博物館(文管所)、電影院、影劇院、工人文化宮以及廣播電視、體育場所等各項指標均按個主管部門制定的要求達標。
二、“站”。文化長廊上所有鄉(鎮)所在地都要建立達標文化站。文化站室內總面積達四百平方米,有關指標要求是:(一)有一個六十平方米以上的科技講座室,有黑板、桌椅,牆上掛有鄉歌村歌、鄉史村史、學習園地等,每月舉辦兩期以上各種科技培訓班。(二)有一個六十平方米以上的圖書閱覽室,有五千冊以上的書籍和二十份以上的報刊,要努力向鄉鎮萬冊圖書館發展(其中農村科技書籍要占50%以上)。每周至少開放六天。(三)有一個一百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展覽室,每年起碼舉辦展覽兩次以上,展覽時事、政治、科技、計畫生育和當地土特產的圖片、圖表、實物。(四)有一個一百五十平方米以上的多用途活動室,可以開展舞會、茶座、輔導、排練或其它棋藝等文娛活動;還有一個三十平方米的包括器材保管、存放檔案資料兼用的辦公室。(五)有廣播和黑板報等宣傳陣地,每天定時進行時事、政策、農事、生產、生活知識等各種廣播宣傳。有兩塊黑板報,一塊登載國際國內大事和縣鄉時事,另一塊登載農業生產知識、科學生活常識等,每月至少出一期以上。(六)有一批業餘文體骨幹隊伍,如經過培訓山歌手、演唱者、演奏員和民間武術隊、以及球隊等等;還要有影劇院(場)、燈光球場等設施,以文補文純收入達一萬元以上;有在編專職幹部一人(邊境站兩人),聘用職工若干人。此外、文化站要搞好清潔衛生美化環境。
三、“室”。文化長廊上所有的村(屯)以及廠礦、學校、機關、部隊等單位都要建有一個達標的文化室。其內容要求有“五個一”:有一個圖書閱覽和文藝娛樂活動的綜合廳;有一個上課、辦班用的教室;有一個建有簡易舞台的籃球場;有一支業餘文體骨幹隊伍;有一個固定的兼職管理人員。
四、“戶”。文化長廊上所有的城鎮、村落以及各單位都要各自創造一批達標的文化戶。文化戶的達標條件是:(一)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關心集體,鄰里和睦;破除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自覺遵守黨和國家各項政紀法令。(二)重視家庭智力文化建設。每戶訂有兩份以上的報刊,購有一定數量的實用科技書籍,有電視機、收錄機,有一件以上的樂器,積極參加當地文化活動。(三)家庭主要成員自覺學習文化,掌握科學技術,運用文化科學指導生產,指導生活,走科技致富道路。(四)家庭主要成員至少有一半是國中以上文化程度,五十歲以下的無文盲,適齡兒童少年無輟學。
五、“點”。對文化長廊上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的各種文物景點,要加強保護、修整、利用和管理工作。
六、“車”。組建文化長廊上的文化“大蓬車”隊。一輛是文藝輔導車,一輛是流動圖書車,一輛是影視活動車,一輛是科普宣傳車。這是對每一條文化長廊的遠景目標要求。由各地區統一組建,逐步配置,有條件的縣也可單獨購置。文化“大蓬車”隊應有計畫地在長廊上巡迴宣傳服務,以增強“點連成線”的動態效果。
共建要求
文化長廊建設是一項跨越多地域多行業的社會工程。它規模大,涉及面廣,必須有黨、政、軍、科、教、廠、商等社會各部門各行業的積極參與和齊抓共建。共建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各部門為文化長廊提供各種幫助和支持,攜手合作,齊抓共管;另一方面,把地處長廊上的各單位自身的文化點納入文化長廊建設的總體規劃。具體內容是:
一、與科技教育共建。科技部門定期為文化長廊各文化部門贈送科技書籍和信息資料,提供科技宣傳車,播放科技電影和錄像,協助文化部門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等;文化長廊運用各種文化手段和優勢,緊密配合實施科技、教育興農計畫,廣泛參與農村各種社會化服務。在與鄉村學校共建中,應重點實施“蒲公英計畫”,活躍少兒文化生活。
二、與企事業單位共建。文化部門協助輔導廠礦、企事業單位開展業餘文化活動,培訓文藝骨幹等,還可以為提供經費資助的企事業單位組織開展行業業務宣傳的文藝專場演出或出版牆報專欄等。
三、與經貿行業共建。文化長廊要積極為經貿活動推波助瀾,以大型文藝活動及民族節日文化活動等形式積極配合商品交易會、貿易洽談會、經濟展覽會等各種經濟活動,實現“經濟搭台,文化唱戲”的最佳配合。
四、與交通部門共建。文化部門要依靠和發揮公路、鐵路、航運等交通部門的兩個文明建設的優勢,大力促進公路道班、鐵路站段、航運港站文化網點的發展和提高。這不僅有助於增加文化長廊的密度,也有助於提高文化長廊建設水平,這是文化長廊社會共建一個及其重要的內容。
五、與軍、警共建。軍民共建文化長廊、特別是共建邊境文化長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地文化部門要積極協助駐軍部隊搞好軍營文化活動,送圖書、電影、演出、錄像到軍營,舉辦各種文化藝術輔導培訓班,為部隊培養文藝骨幹和軍地兩用人才;部隊發揮人力物力優勢,大力支持當地文化事業建設。此外,文化部門還要與當地公安局、派出所等開展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主要內容的各種文藝宣傳;公安部門為文化部門開展文化活動提供安全保障。
六、與旅遊部門共建。文化與旅遊密不可分。文化部門要與旅遊部門攜手並進使旅遊文化成為文化長廊的一個重要內容,使文化長廊成為展示旅遊風采和拓寬旅遊事業的最佳手段。
七、與廣播電視、體育、衛生、計畫生育、新聞出版等宣傳部門共建。這些單位都同屬於“大文化”範疇,特別是越到基層,綜合性的特點越突出,彼此聯繫越緊密,文化部門要爭取他們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八、民眾團體共建。工會、共青團、婦聯以及各種民眾性協會、學會、研究會等,都是社會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份,爭取他們的積極參與,文化長廊建設就更具活力。
九、與個體戶共建。文化長廊要把一大批個體戶緊密團結在自己周圍,作為這一事業的支持者和熱心人,積極參與共建活動。如組織“個體戶文化聯誼會”,開闢“個體戶文化活動室”等等,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實施步驟
一、分段建設,分類指導。
(一)要按照鄉(鎮)、縣(市)、地區、自治區的先後順序,自上而下逐段實施建設。分段建設的重點首先放在鄉(鎮),然後是縣(市)這兩級基層上。各個鄉(鎮)只有先把本地的文化站、各個文化室和有關文物景點以及眾多的文化戶按達標要求建成併網,形成有區域特色的小段文化廊,縣(市)才可將其連線成縣(市)級的文化長廊。然後,再由地區把相鄰縣(市)的文化長廊連線合攏,形成地區級的文化長廊,向自治區推薦。
(二)各地都要抓好一個試點,在比較有基礎的地段上搞一條示範實驗性的小段文化廊。各地段要進一步探索由幹線向支線,由支線向分支線縱深發展建設結網成片的經驗。通過試點,指導全局,帶動各種模式的文化長廊的建設。不管是哪種類型試點的小段文化長廊,都應與所處區域的文化優勢相適應,著力展現本地域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獨特風采,發展自己的模式,為全區提供借鑑經驗。各級文化職能部門對所轄各地段文化長廊的建設,要根據具體情況分類指導,幫助解決各種具體困難。
二、分期建成,分級把關。
(一)分期建成的具體時間要求:
一九九二年底前,為修訂計畫、調整布局階段。對十條文化長廊都要重新修訂建設計畫的實施方案,調整內部結構,形成合理布局,建立競爭機制,加快改革步伐,使文化長廊建設轉軌定型。
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四年,為重點突擊,全程推進階段。在分段建設的基礎上,重點突擊薄弱環節、實現整體均衡發展。中越邊境文化長廊、北部灣文化長廊和柳州-梧州國道文化長廊基本建成驗收;長廊上所有縣(市)所在地的“館”(即“三館兩院”)等文化中心和所有鄉(鎮)文化站要建成達標,60%以上的村(屯)文化室基本建成達標,20%左右的家庭要建成文化戶,分別配置有三輛文化“大蓬車”,文物景點基本得到修整。其餘七條文化長廊所有的“館”和50%以上的鄉(鎮)文化站要建成達標,10%左右的家庭建成文化戶。
一九九五年底以前,為基本建成驗收、實現初步目標階段。中越邊境文化長廊、柳州--梧州國道文化長廊和北部灣文化長廊的建設在進一步充實提高之後,要建成全區示範性文化長廊。其它七條文化長廊所有的鄉(鎮)文化站都要全部建成達標,每條文化長廊至少配有一輛以上的文化“大蓬車”,長廊上所有的文物景點得到初步修整。桂東南文化長廊、西江流域文化長廊、桂北旅遊文化長廊、桂中民族文化長廊桂西南文化長廊、右江河谷文化長廊、紅水河文化長廊的村(屯)文化室和文化戶達標率,要分別到達70%、70%、70%、60%、60%、60%、60%以上和30%、30%、30%、20%、20%、20%、20%以上。
(二)分級把關的基本要求是:本級實施建設,上級把關驗收。屬於鄉(鎮)地段的長廊建設,由鄉(鎮)自己實施,縣(市)驗收;屬於縣(市)地段的,由縣(市自行驗收後報地、市驗收);屬於地、市級的,由自治區文化廳驗收。
措施建議
一、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象關心經濟建設一樣,關心文化長廊的建設,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特別要很好解決基礎文化設施的投資問題。要有主管領導負責,組織實施,親自抓落實。建議各級政府把文化長廊建設規劃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城鄉建設的總體規劃,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二、文化部門要把文化長廊建設列為經常性工作的重點,真抓實幹。要爭取社會力量的參與配合,努力開創國家、集體、個人一起辦文化長廊的新局面。要深化和加快改革步伐,進一步完善文化長廊內部的科學管理機制,不斷增強自身活力。要在設施設備的配套完善、隊伍人才的培養提高,活動的制度化開展和經費的多渠道籌措等方面下大力氣。要繼續進行文化長廊建設的理論研討,開展文化長廊地域內的“聯席年會”活動,經常溝通信息,總結交流經驗,加強協調合作。各地要根據全區文化長廊建設規劃和總體要求,制定自己的切合實際的實施規劃,特別是開展社會共建的具體工作方案,把工作做實、做活、做深、做細。
三、各地、市、縣特別是沒有納入上述十條文化長廊範疇的面上廣大地區,都要因地制宜構建本地域具有民族特色的實驗性文化長廊,為今後全區文化長廊大迴環打下基礎;同時要按照自治區文化廳制定的《文化館評估標準》、《文化站評估標準》和各級《圖書館評估標準》的目標管理要求,努力推進文化事業的發展,不斷開拓五千文化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