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四五”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四五”計畫
  • 地點:廣西
  • 發展方向:農業  工業  運輸業
  • 類別:計畫
計畫的編制,計畫的執行,

計畫的編制

1968年8月,自治區計委被撤銷,計畫的編制工作由自治區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負責。1969年11月編制《廣西第四個五年林業發展初步規劃》、《廣西“四五”建材及非金屬礦工業發展規劃》、《廣西“四五”造船工業規劃(草案)》、 《廣西輕工業“四五”構想(草案)》,分別上報國家計委、林業部、建材工業部等。 1970年4月12日,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召開全自治區計畫會議,貫徹全國計畫會議精神,學習毛澤東《論十大關係》,開展大批判,並研究“四五”計畫的任務和指標。自治區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編制了《廣西“四五”規劃初步構想的匯報材料(草案)》。
廣西“四五”計畫的方針任務是: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思想,以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為綱,全面執行“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和“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以及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加強桂西北三線建設;大力發展農業,加強農業機械化進程,建立鞏固的農業基礎;狠抓鋼、鐵、煤、電等基礎工業,提高機械製造能力和配套水平,積極發展輕紡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建立“小而全”的工業體系,打下工業省(區)的基礎。主要規劃構想是:
(一)農業
貫徹“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深入開展“農業學大寨”的民眾運動。 “四五”期間,實現糧食跨“綱要”,計畫1975年糧食產量250億斤至257億斤,油料450萬噸,黃紅麻140萬擔,烤菸112萬擔至140萬擔,蠶繭12.2萬擔,木薯蠶繭4萬擔,養豬3000萬頭,牛馬480萬頭,造林5年共2000萬畝,封山育林4000萬畝,橡膠種植100萬畝,水產品20萬噸。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要求把“農業學大寨”的民眾運動推向新高潮,“抓革命,促生產”。具體的方針是:“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求狠抓農田水利建設,貫徹小型為主、配套為主、當年受益為主、社隊自辦為主的方針,因地制宜,大搞興修水利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的民眾運動;“肥料是植物的糧食”,每縣建一個小氮肥廠;“農業出路在於機械化”,“四五”末期要求機械化程度達50%。
(二)工業
計畫總產值1975年達80億元,5年平均遞增27.2%主要任務:一是大力支援農業,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二是建立“小而全”的工業體系,打下“工業省(區)”的基礎。三是狠抓鋼、鐵、電、礦山等基礎工業的發展,做到主要原料立足於自治區內。四是積極發展輕紡工業,儘快實現自治區內自給。建設重點是鋼鐵、煤、電、礦山、交通、小化肥設備等,重點是三線地區。
1975年主要工業項目及產品產量:生鐵150萬噸,鋼錠100萬噸,鋼材80萬噸,鐵礦400萬噸;鋼鐵工業重點建設柳州鋼鐵廠和宜山中薄板廠;各種有色金屬19.4萬噸。電力工業,建設實行“水主火輔,大中小並舉,多搞中小”的方針,重點在桂西北三線地區,計畫建龍江梯級水電站、融江梯級水電站各4個,右江上游弄瓦水電站、普合水電站、百林水電站、合面獅水電站、龍灘水電站,還有白水腳、長塘、昭平、泗水、馱蘆等中小型水電站,以及桂林、田東火電廠;發電量計畫1975年達85億千瓦時。機械工業計畫32萬噸。石油工業新建桂北煉油廠。化學工業,從備戰、支農出發,大力發展化肥、農藥,支援農業生產,建小化肥廠設備70套,續建河池氮肥廠,新建田東氮肥廠,1975年氮肥總產量200萬噸,計畫建成柳城磷肥廠,利用大廠冶煉廠回收硫酸建普鈣廠,1975年計畫產磷肥140萬噸,農藥3.5萬噸;基本化學原料,1975年燒鹼9萬噸,純鹼7萬噸,續建桂林大風山化工廠,擴建南寧化工廠、柳州化肥廠,並在桂西北地區新建氨鹼廠、電石化工廠、石油化工廠、各專區建小酸鹼廠,續建宜山氮肥廠甲醛、濃硝車間,建梯恩梯、濃硫酸、工程塑膠、溶劑等工廠;橡膠,主要擴建桂林輪胎廠;醫藥,擴建桂林第三藥廠、百色、河池地區各發展1個藥廠。建材工業,計畫1975年水泥產量300萬噸,主要項目有新建桂林地區水泥廠,新建、擴建8萬噸水泥廠設備20套;建設宜山玻璃鋼廠,南寧平板玻璃廠。輕紡工業,“四五”期間爭取做到主要輕紡工業品區內自給,化纖發展3萬噸至4萬噸,主要續建2000噸富強纖維廠2個,新建年產5000噸和1萬噸維尼輪廠1個,紡錠發展到36萬錠,生產棉布3億2千萬米。糖產量1975年計畫達40萬噸至50萬噸,造紙12萬噸,日用玻璃4萬噸,燈泡4000萬隻,捲菸30萬箱。煤炭工業,1975年計畫產量1200萬噸,“四五”期間重點建設紅山、羅城、合山煤礦。
(三)交通運輸
1975年,根據工農業發展規劃初步匡算,貨運量增加到5290萬噸,交通建設主要是疏浚、整治和開發紅水河、融江、桂江、鬱江、平陸運河等5條幹流航道,建設好桂林至龍邦、來賓至天峨、南丹至田林3條公路,修築南寧至防城、南寧經百色至雲南、鹿寨至廣東韶關3條鐵路,把防城港建成能進出萬噸輪船的港口。

計畫的執行

1971年,工農業總產值和一些主要產品產量增長幅度較大,但經濟效益較差。主要問題是產品成本增高,虧損增加,設備失修,事故增多,質量下降。交通運輸、電力、設備、原材料供應全面緊張。柳州鋼鐵廠和南寧絹紡廠擴建工程,土建部分已完工,因設備未到,不能投產;東風冶煉廠(後改河池鋼廠)原已在三線靠山,還要求4個車間進洞,施工遇到困難後,又把一些車間搬出洞外。
1972年,廣西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是“三個突破”,即職工人數、工資支出和糧食銷量突破了原來計畫,固定職工比上年增加18萬人,是除1958年以外增加最多的一年。
1973年,施工的大中型項目共30個,全部和部分建成的有融水、藤縣、平果、靖西、環江、浦北等縣(自治縣)的3000噸氮肥廠12個;進行新的社教運動,批判資本主義傾向,城鄉一起配合,把家庭副業和一些必要的協作當作資本主義傾向來批判。
1974年,工宣隊、軍宣隊進入學校,參加鬥批改,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工農兵上大學;繼續“農業學大寨”運動,開始建設“大寨縣”,農田基本建設搞常年施工隊和民眾性突擊相結合;工業“以鋼為綱”,開展“工業學大慶”運動;動員組織各行各業從人力、物力、財力支援農業機械化,支援農業生產。有些經濟領導機關和企業的負責人受到批判,不能正常領導和組織生產,企業單位的一些人還提出“不做定額的奴隸”、“不做制度的奴隸”、反對“管、卡、壓”、不為“錯誤的路線生產”等口號,使不少的企業領導不敢抓生產;鐵路、港口運輸堵塞,影響自治區外物資調進。1974年建成投產的大中型項目有:田東火電廠、合山火電廠三號機組、拉浪水電站、柳江紙廠等。1974年,國民經濟雖有較大的發展,但人民生活水平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
1975年,全自治區辦起176所“七.二一”大學,從工農兵中選拔7000多人進入本區的高等學校,有20多萬名鄉村衛生員,已有31.4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開展“批資批修總體戰”,進一步推行“左”的經濟政策,副業生產和多種經營全面下降。
1975年基本建設集中力量保證重點,由自治區建委直接組織的有柳州鋼鐵廠、河池鋼鐵廠(原東風冶煉廠)、河池氮肥廠、柳城磷肥廠、柳州拖拉機廠、宜山維尼綸廠、柳江紙廠,由各主管局和地、市分級負責的有南寧手扶拖拉機廠、合山火電廠、西津水電站、防城港、大廠錫礦和一批糖廠、小化肥廠等。施工的大中型項目44個,全部和部分建成投產的有18項。建成的主要項目是:浦北、寧明、大新、武鳴等4個日處理甘蔗500噸的糖廠,西津水電站3號機組,柳州拖拉機廠,以及永福、鐘山、賓陽、靈山、恭城、平樂7個縣的氮肥廠。原計畫中的許多項目不能實現。
1975年工農業總產值(按1970年不變價格計算)94.7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四五”平均每年增長10.9%,其中農業總產值44.43億元,工業總產值50.32億元,糧食總產量225.37億斤,鋼12.89萬噸,機製糖15.2萬噸,捲菸20.68萬箱。5年共新建糖廠27間,擴建10間,5年基建總投資32.86億元,比“三五”計畫時期增加13.44億元。
“四五”期間,廣西經濟建設雖然取得較大進展,但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一系列“左”的政策和錯誤,階級鬥爭擴大化,搞“窮過渡”,片面實行“以糧為綱”、“以鋼為綱”,有些企業建成後不能正常生產發揮效益,化肥、鋼鐵、煤炭等行業長期虧損,職工和農民收入增長不多,城鎮待業人員大量增加,農副產品和日用消費品供應不足,住房緊張等,給後來的經濟發展留下不少“包袱”和負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