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花耳草(學名:Hedyotis ampliflora)為茜草科耳草屬下的一個種。產于海南海口、臨高、澄邁、保亭、萬寧、文昌、陵水和儋縣等地;生於疏林下或山坡灌叢中。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藤狀灌木;老莖光滑無毛;小枝幼時有明顯的縱槽,槽內常有短硬毛。
葉對生,紙質,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3.5-7厘米或過之,寬1.5-3厘米,頂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上面僅在中脈上有稀疏粗伏毛,下面被毛長而硬,罕無毛;側脈明顯,每邊3-4條,與中脈成銳角伸出,幾乎直伸向上;葉柄略寬,長2-5毫米;托葉被毛或無毛,基部合生,寬闊,頂部撕裂成3-5條剛毛狀的裂片。
花序頂生,為傘房花序式排列的聚傘花序,有長2-3.5厘米的總花梗;苞片微小或缺;花4數,有長1-3毫米的花梗;萼管半球形或陀螺形,長1-1.4毫米,萼檐裂片披針形,具羽狀脈,與萼管等長或略長,頂端短尖,花後外反;花冠白色或綠白色,管形,長約3毫米,被粉末狀柔毛,喉部密被白色硬毛,花冠裂片披針形,長於冠管,頂端內彎;雄蕊生於冠管近基部,花絲長0.8-1毫米,花葯伸出,近長圓形,兩端鈍;花柱微伸出,被白色柔毛,柱頭厚,2裂。蒴果球形,略扁,寬2-2.5毫米,無毛或被疏毛,頂部隆起,有長2-2.5毫米、外反的宿存萼檐裂片,成熟時開裂為2果爿,果爿腹部直裂;種子多數,具棱,乾後黑褐色。花期6-8月。
生長環境
常見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通常生於林緣或疏林下、陽光較多、土壤乾燥的灌叢中。海拔20-45m。
分布範圍
產於海南海口、臨高、澄邁、保亭、萬寧、文昌、陵水和儋縣等地
主要價值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廣花耳草的全株。
性味歸經:辛、苦,溫。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2克。
考證:始載於《海南植物志》。
據《廣東藥用植物手冊》記載,全草入藥,有滋補、祛風濕、強筋骨、治跌打等療效。對風濕麻痹、腰腿酸痛等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