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政治論:政治關係社會化分析原理(廣義政治論)

廣義政治論:政治關係社會化分析原理

廣義政治論一般指本詞條

《廣義政治論:政治關係社會化分析原理》對廣義政治原理和方法作了系統論述,揭示中國社會“雙重轉型” 期政治關係社會化的歷史必然性,闡明人民民主政治的新民性和走向社會政治的規律性。 兩種封面,隨機傳送!

基本介紹

  • 書名:廣義政治論:政治關係社會化分析原理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頁數:430頁
  • ISBN:7307041820
  • 作者:劉德厚
  • 出版日期:2004年1月1日
  • 開本:32開
  • 品牌:武漢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作者簡介

劉德厚 ,1934年9月出生於湖北省漢川縣。武漢大學教授,政治學博士生導師。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武漢大學政治學系主任、法學院副院長、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校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1986-2003年被聘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主治學小組成員,教育部、湖北省社余評議組成員;現任校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政治學會會長等。被列入《遠東及太平洋地區名人錄》和《中國當代名人錄》。主要學術著作有:《廣義政治論》、《地方政府教程》、《毛澤東國家學說》、《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論著導讀 》、《社會主義思想史》、《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卷》等著作5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廣義政治論》為經濟政治學新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政治哲學和方法論基礎。

媒體推薦

序言
今年是馬克思逝世120周年。我想全世界的勞動者和進步人類,都會從自己的心靈深處對這位偉人再次發出深情的悼念!
馬克思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堅定、最勇敢、最明確,因而也是最徹底地站在解放全世界勞動者立場上為之解放而吶喊的一位偉大學者和革命家。他用自己的科學理論和天才智慧為全世界人民服務,而自己卻終身貧困,最後安詳地坐在陪伴他一生的安樂椅上與世長辭。為了永不忘卻的紀念,我願意將這本《廣義政治論》首先獻給馬克思,以表達對他的無限敬仰和永恆眷戀。
歷史在走向馬克思,時代在走向馬克思,中國在走向馬克思,謀求自我解放的人類,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同馬克思人類解放的科學理念聯繫在一起。
如果說亞當·斯密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是“經濟人”的根本動力,資本怎樣利用這支所謂“看不見的手”獲取最大利潤,積累財富,人怎樣在事實上被物化為金錢的奴隸,那么馬克思從人的勞動生存本性出發,發現人類必將在“自由勞動”的基礎上,怎樣把自己從物的奴隸變成物的主人,最後實現人的解放就是人自身的解放。人類既然能在勞動中創造出一個新世界,他也就能通過勞動把自己造就成為“自由人”。
現代資本(各種形態的)儘管像一位有高招的魔術師,在人們面前玩弄變換財富的戲法,造出種種幻影,以推動文明進步,但大多數的人則仍然被它桎梏於“文明的野蠻”之中。勞動者創造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向了少數人,而多數人在物的統治之下哀苦求生,他們一代又一代地遭受著貧窮與苦難的折磨。
歷史證明,勞動者創造世界,創造財富,但又總是由勞動者承擔著這種苦難!只有真正代表人民的思想,才稱得上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永遠站在人民一邊,才是世界上不可戰勝的力量。為人民吶喊,走向人民,真理才能成為社會的現實力量,人類才能享受解放的成果。胡錦濤同志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發出一個時代的最強音: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
這個根本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我們不能丟。
中國人民正在走向馬克思,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人民勝利的法寶。只有走向馬克思,才有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只有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實現走向馬克思。因此,作為當代中國政治學科的發展也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走向馬克思。
如果用歷史學家的眼光看問題,20世紀是一個偉大的世紀。它孕育了人類社會一個新的未來,開闢了人類走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代。
怎樣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以全新的政治視角,觀察這個新時代的進展,把握中國現時政治關係社會化進程,迎接時代對中國政治學科發出的挑戰,為此,我寫了《廣義政治論——政治關係社會化分析原理》一書同讀者見面。
……

圖書目錄

序 言
第一部分政治的過去和現在
第一章政治生活的社會起源
一、政治生活——人勞動生存的內在需求
(一)人與政治——人的政治主體性
(二)政治關係——人類勞動生存利益關係的集中體現
二、人類社會政治活動的起源
(一)政治生活與政治理論
(二)人的政治實踐與人類社會
第二章西方政治概念演進史
一、研究政治概念史的意義
(一)政治思維與概念
(二)西方政治概念發展梗概
二、西方古代政治概念的特徵
(一)政治國家化理念的確立
(二)國家政治的神權化
三、西方近現代人權化政治概念
(一)人權化政治概念的起源與發展
(二)現代西方限度社會化政治的表達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政治概念及其在中國的變遷
一、從階級政治到社會化政治的理想與追求
(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從階級政治到社會政治的思想
(二)毛澤東、鄧小平的廣義政治觀的提出
二、政治範疇在現當代中國學界的討論
(一)政治概念在近代中國的變遷
(二)中國改革開放時期政治概念問題的探討
第二部分廣義政治及方法論
第四章廣義政治理論研究在當代中國
一、當代廣義政治理論研究的興起
(一)政治廣義性研究在西方
(二)中國社會變遷與廣義政治研究的提出
二、中國廣義政治理論的研究概況
(一)廣義政治理論探討的幾個階段
(二)廣義政治研究的學科化問題

文摘

書摘
同時,馬基雅維利還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首先使用國家概念的思想家,他認為國家是政治的核心內容,並就國家的產生、國家的目的(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關於國家的本質)、國家的形式以及共和制是國家的理想形式等進行了系統的論述,成為西方近代傳統政治學中“政治即國家”理論的奠基者。他的“政治即國家”的觀點,比起“政治即權術”觀點的影響要更為深遠得多。
在馬基雅維利稍後,早期空想社會主義思潮的代表者,是托馬斯·莫爾(1478~1535年)提出的平民政治觀,主要從道德角度揭露資本的罪惡,以求建立一種共同體的理想國;馬丁·路德(1483~1546年)和讓·加爾文(1.509~1564年)提倡民主的宗教改革政治觀,認為對個人的宗教生活進行革新,聽從信仰所啟迪的良心的呼喚就能夠改善公民的生活,恢復道德的價值,激發宗教的感情,無須改變現成政府的形式,只有宗教才能支配政治,以宗教的形式傳播著新的民主、自由的思想。所以恩格斯後來評價說,這種宗教的改革帶有資產階級的性質,使教會共和化和民主化,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意識形態的外衣。②把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思想加以“科學化”,並與資產階級革命的實際更為密切相連的,則是法國政治思想家讓·布丹。
讓·布丹(1530~1596年),中央集權的君主政體的擁護者,但就總的政治傾向而言,他實際上代表著法國新興市民階層的政治利益與要求,他提出的國家主權理論影響巨大。布丹認為,主權是國家的最高本質,是一種絕對的和最高的權力,既不可分割,也不可被轉讓。“主權是在一個國家中進行指揮的……絕對的和永久的權力”,不受任何限制的權力。主權者之所以是最高的權力,是因為“一般的對所有人民和個別的對每個人”,不需要任何人同意而作出法律的權力,國家的對外關係上也是不受其他權力約束和支配的,等等。但是,他又認為,國家主權和主權者兩者不能混同。國家的主權性決不是指一個國家的統治者的個人權力,而是指一種國家制度,因此,主權和管理權是兩回事。布丹由此演繹出來君權必須服從國家主權,必須遵守與其他主權者所訂立的條約。他認為,國家主權雖然具有絕對性,但還是要受到自然法的制約。他的國家主權理論、“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相連”的理論,為導出“人民主權論”奠定了基礎。我們可以這樣說,布丹的國家主權論,不僅直接補充、發展了馬基雅維利關於政治即國家的思想,而且進一步把新興資產階級爭取自由、民主權利的要求,也包容到了自己的基本政治理念之中。爭取人的自由、民主權利,成為他的“人民主權論”的核心。在政治分析的方法論上,他主張把強大的物質力量看做政治統治者賴以生存的工具;用主權概念來加強國家的政治權威基礎,賦予政治一種嚴格的世俗特色和獨立自主的地位。國家是主權國家,政治是主權國家的政治,從而明確地回答了資產階級國家應是怎樣的國家,國家權力最終應該屬於誰這個關於政治的根本問題。當然,他是把新興資產階級看做人民的主體,所謂的人民主權也主要是資產階級的主權。
由此可見,從理論到方法,布丹成為了近代資產階級的主權國家政治觀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以上政治學說,是在資產階級革命新時代到來前夕產生的,帶有過渡性的狀態,在其內容和形式上都表現出了複雜的多重成分,它們還不可能給新興資產階級政治理論以規範性的表達。 荷蘭尼德蘭革命(1566~1609年)和英國革命(1640年開始,先後經歷了約一個世紀),把歐洲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革命時代,標誌著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事實上的到來。革命賦予了歐洲資產階級政治思潮的時代特徵,其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就是:(1)打著宗教改革和恢復人性的旗幟,反對封建專制和神權;(2)提倡以自然法的理性假設,依據人性需要通過訂立契約建立社會和國家,實現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3)對私有財產權、人身安全、思想自由等天賦權利,從理論上進行了全面論證,大大推進和豐富了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內容;(4)提出關於建立國際法的有關理論原理,以適應發展世界性貿易的需要;(5)提出建立法制和社會秩序制度的主張和構想。這個時期產生了諸多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如荷蘭的格勞秀斯、斯賓諾莎,英國的羅伯特·菲爾麥、托馬斯·霍布斯、約翰·彌爾頓、詹姆斯·哈林頓、約翰·利爾本、傑臘德·溫斯坦萊、約翰·洛克等,他們中影響最大的要算是斯賓諾莎、霍布斯和洛克。
他們的政治思想是以私有制為基礎,以自由一民主的人權理論為核心,目標是建立法治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以自然法和人的自然權利構建社會,以民主和法治組建國家,圍繞社會權力與政治權力展開社會與國家相同性的自由主義政治理論的探討,把資產階級政治思想推向了新階段。把握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總體特徵,是我們理解十七八世紀西方政治思想家關於政治界定的關鍵。
首先,霍布斯(1588~1679年)在1651年出版的《利維坦——論教會的和世俗的國家的內容、形式和權力》一書中.以人的理性分析為基礎,提出了“國家元首權力的理論”。認為如果人只受自然權利的支配,專門進行自我權利的追求,就必然會導致“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在一種理性原則的幫助下.每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謀求和平,自動放棄在自然狀態中對一切事物享有的那種權利,並通過契約確立一種使一個人能轉讓或出讓自己權利的法律方式,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建立起一個共同的權力,即建立一個“政治實體”或稱為“市民社會”。但是,他又認為,在這個市民社會中,“只有作為一個實體的首腦的主權者才能協調世俗權力與精神權力”(見《論公民》)。主權者是形成國家政治權力的基礎,因此,國家權力與國家形式、臣民的自由、國家制度、教會體制等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在霍布斯看來,政治可以被視為一種政府首腦權力對世俗社會的各種關係的協調。從構成主權的基本要素來看,國家的主權者的不同,決定著國家形式的差別,分為君主國家、平民國家、貴族國家等。可以說,霍布斯是把政治看做由不同要素構成的有機體的第一人。
其次是斯賓諾莎(1632~1677年),《神學政治論》(1670年)為其代表作。他在徹底批判中世紀神權政治中提出了“人民的權力”的政治概念。他發展了布丹的主權理論,同時又與霍布斯的觀點相反,認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以讓渡出自己的天賦權利予他人。他說:“一個人的靈魂是不可能完全置於另一個人的裁判之下的,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天賦權利讓渡給他人,這裡的天賦權利指的是自由的思想權利和保持自己對任何問題的判斷的權利;而且任何人都不能迫使別人進行這種讓渡,因此,企圖壓制人們思想的政府應被視為壓迫性的政府。”後來,他的一些思想又有所變化,開始強調,為了一種有秩序的共同文明生活,必須藉助一種科學方法的統治力量,必須要正確確立每個人的個人自然權利與權力(即指國家)的關係。因為國家的權力越大,每個公民的權利就越小,而國家的權力又是由廣大公民的權利決定的,國家主權就應當屬於人民。如果國家權力集中在掌握權力的某一個人手中,就大錯而特錯。斯賓諾莎曾說過一句影響深遠的名言:“人民只有能夠使國王的權力完全取決於它自己的權力,並用自己的力量防範國王的權力。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