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竹

廣竹

廣竹(學名:Pseudosasa longiligula Wen)是禾本科茶稈竹屬植物。竿高約8米,徑粗約5厘米;節間長40-50厘米,綠色無毛,節下方有白粉;竿環不隆起;籜環有領圈狀籜鞘基部的殘留物。籜鞘革質,籜舌呈弓狀突起;籜耳橢圓狀,籜片狹披針形至帶狀披針形,葉鞘密生細毛,以後毛脫落而具微細毛,葉耳點狀至橢圓狀;葉舌發達,,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至狹長披針形,。花枝未見。筍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分布於中國廣西全州縣才灣。生長於山坡林邊。

該竹的竹筍甘甜鮮美,是中國廣西當地人們用來招待客人的佳肴,還可作水果生食;其竹竿通直,材質堅韌,用途廣泛,曾是產地人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選地整地,栽植管理,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竿高約8米,徑粗約5厘米;節間長40-50厘米,綠色無毛,節下方有白粉;竿環不隆起;籜環有領圈狀籜鞘基部的殘留物。籜鞘革質,綠色,背部具褐色刺毛和褐色小斑點(或無斑點),邊緣著生有褐色纖毛,基部近無毛,先端寬而凹陷;籜舌呈弓狀突起,有時截形或微凹;籜耳橢圓狀,橫臥,邊緣有纖毛;籜片狹披針形至帶狀披針形,直立,無毛,具縱脈,先端漸尖,基部略向內收窄,寬為籜鞘先端的1/4竿每節分1-3枝,枝貼竿,小枝具4-6葉;葉鞘密生細毛,以後毛脫落而具微細毛,邊緣密生纖毛;葉耳點狀至橢圓狀,橫臥,邊緣具數條直或彎的粗壯繸毛,易脫落呈無葉耳;葉舌發達,呈山峰狀突起,高達8毫米;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至狹長披針形,長12.5-22厘米,寬13-24毫米,基部漸窄尖或作寬楔形,先端急尖延伸,上表面綠色無毛,下表面具細柔毛,近中脈處毛尤密且長,次脈明顯5-7對,小橫脈在兩表面均清楚,兩邊均有鋒利之細鋸齒。花枝未見。筍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西全州縣才灣。分布區範圍介於全州縣城與天湖電站之間。自然狀態下,廣竹大多分布在溝壑兩側山坡,海拔高300-800米,小生境較濕潤。分布區的土壤為紅壤,表土黑褐色壤質,pH值5-6。分布區年均溫度17.9℃,極端最高溫38.6℃,極端最低溫度-6.6℃,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6.6℃,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8.7℃,年均降雨量1494毫米。天湖電站的年均溫度12.1℃,最高溫度35.0℃,最低溫-10.1℃,年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
廣竹廣竹

繁殖方法

廣竹通常有兩種繁殖方法:一種是移竹(帶竹蔸)繁殖,方法是將挖取的竹子截稈,稈高50厘米,不帶葉片(帶葉片則成活率極低),用塑膠薄膜封口,去鞭、來鞭長20厘米,將竹蔸及竹鞭埋入苗床。另一種是埋鞭繁殖,方法是取回竹鞭,選擇飽滿、健壯的芽,從芽的兩側切斷竹鞭,截成長度5-8厘米的鞭段,每段竹鞭只帶一個芽,然後埋入苗床,芽朝上。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造林地選擇:要儘可能地選擇比較避風濕潤、土層深厚、集中連片的半陰坡、退耕農地種植,忌河灘地、岩裸地、風口及山脊等立地條件較差的地段。
整地:清理林地,特別是其它的小雜竹、白茅草樹蔸等應及時清除。由於廣竹為混生竹,竹鞭向四周生長出筍長大,因此,造林前最好要求帶狀墾地,頻寬1.2-1.5米,翻耕土壤深25-30厘米,按2.5米×3.5米的株行距挖坑種植,規格為60厘米×60厘米×40厘米。

栽植管理

栽植:每畝76塘,地苗每塘栽2-3株,袋苗每塘栽1袋。一般宜用直栽法進行栽植,種植的時間以早春(1-2月)為最佳,便於安全度夏。有條件的可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料。地苗按“三埋兩踩提苗”的方法進行栽植。袋苗要先去除袋子,邊填土邊踩實,蓋土比原土高5厘米。種植面應形成盤狀,即形成塘的四周有小土埂保水土,中央稍低,便於蓄水防早。
管護:要做到隨運隨種,並且及時澆足定根水。栽植後的頭兩年,夏、秋兩季的抗早保濕措施顯得十分重要,有條件的每周可灌水1-2次。在幼竹高生長高峰期,還應特別注意竹林水分與養分補給,以確保幼竹正常生長。1-2年適應期即過,竹子的葉片色澤正常,其抗旱性增強,此時可轉為正常的竹林管理。出筍前,每畝可酌情施用尿素20-30千克,幼竹生長高峰時期,施尿素30-40千克,竹子行鞭期施複合肥40-50千克,可提高出筍數量,提高成竹數和竹材的質量。集約管理條件下,廣竹可在第1年栽種成活,第2年便能繁衍出少量的竹鞭,第3年幼竹林中即有較多的行鞭,第4年大量出筍大量行鞭,第5年竹鞭將竄滿地表,至第6年便能成林成材,此後竹子不斷行鞭,形成穩定的竹林生態系統。竹林進入工藝成熟期,竹子便可採伐利用。

主要價值

該竹的竹筍甘甜鮮美,是中國廣西當地人們用來招待客人的佳肴,還可作水果生食;其竹竿通直,材質堅韌,用途廣泛,曾是產地人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他們親切地稱它為小銀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