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嘉禾縣轄鄉。1949年為廣發鄉,1950年屬第四區廣發鄉。1958年設東風公社後改廣發公社,1986年復改鄉。2013年撤鄉設鎮,並劃入原盤江鄉的雲里村。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2.5公里,面積64.7平方公里,人口2.9萬人。鄉政府駐廣發圩。嘉(禾)新(田)、嘉(禾)寧(遠)公路過境。
名稱由來
廣發由建於唐朝的廣發寺而得名。廣發寺於解放前二三十年(約1920年)徹底衰敗,其主要建築自然倒塌,廣發寺遺址變成了集市,廣發寺成為了廣發圩,所在的富樂鄉也因此而得名。1949年前為廣發鄉;1949—1952年改為嘉禾縣第一區;1952年至1982年設廣發公社;1984年改為現名。
下轄村莊
轄廣發、水頭嶺、楚江、馬峰、烏泥塘、樂仁坊、白覺、瑞溪、青山、新元坊、陶嶺、忠良、西溪、平峰、圳頭、黃家嶺、霧雲砠,大村、大塘、歐家塘、蘭白塘、老儒峰、雲里,雙溪、鄒山等22個村委會和廣發居委會。運輸業較為發達。農業主產水稻、苧麻、辣椒,特產湘嘉魚、三味辣椒。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9042
|
男
| 15518
|
女
| 13524
|
家庭戶戶數
| 7827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8782
|
家庭戶男
| 15345
|
家庭戶女
| 13437
|
0-14歲(總)
| 8847
|
0-14歲男
| 5089
|
0-14歲女
| 3758
|
15-64歲(總)
| 18573
|
15-64歲男
| 9683
|
15-64歲女
| 8890
|
65歲及以上(總)
| 1622
|
65歲及以上男
| 746
|
65歲及以上女
| 87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8712
|
經濟發展
全鄉總面積62.4平方公里,耕地1210.2公頃,8313戶,總人口29682人。鄉內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盛產優質稻米、
烤菸、茶油、“湘嘉魚”、“三味”辣椒和生豬。地處三縣交界處,省道215線橫貫全鄉,交通極為便利,運輸業發達,全鄉擁有東風牌汽車700餘輛,號稱“運輸達鄉”。
2009年全鄉全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3.17億元,同比增長21.6%,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億元,同比增長366%,實現財政稅收504.6萬元,比去年翻了一個番,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800元,比上年增長5.8%,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工業、農業、林業、水利等各項
工作亮點頻出,特別是廣發現代菸草農業示範園投資達7000餘萬元,全鄉11個村受益。一年來,在確保鄉幹部職工工資及鄉村兩級正常運轉的基礎上,消赤減債36.8萬元。
2009年種植優質烤菸6011畝,完成菸葉收購1.15萬擔,實現煙稅169萬元;二是大塘富硒水果生產基地。以大塘、老儒峰、新儒峰等村為主,種植脆蜜桃6500畝,彭子壽柑等優質水果3600多畝;三是速生豐產林示範基地。以馬峰、陶嶺等村為主,種植桉樹13000畝,其它經濟林3500畝;四是“三味辣椒”生產基地。以平峰、西溪、圳頭等村為主,種植三味辣椒麵積1500畝;五是畜牧水產基地。以烏泥塘、樂仁坊、鄒山等村為主,擁有“湘嘉魚”等水產面積3000餘畝,生態農業園內每年可出欄生豬5萬餘頭。
廣發鄉以“現代菸草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為契機,大修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全鄉全年共投入資金4000餘萬元。其中,煙水配套工程3651.2萬元,千家洞水庫除險保全第一期工程225萬元,向上爭取水利部門下撥專項資金20萬元,退耕還林後續工程項目資金29萬元。
教育衛生
鄉內設中學1所,國小23所,醫療機構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