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市文物管理所

三國時代人才輩出,所以後世才經常追思當時的風雲人物。在唐宋詩詞中出現大量三國內容。元明清時期,三國事跡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戲劇和民間藝術文學的常見話題。晉代陳壽所作的史書《三國志》後經裴松之注引,頗有歷史參考價值。明代羅貫中以三國歷史為藍本,編撰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則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豐富多彩的歷史內涵也流傳到世界各地。至今,三國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電視、電影、遊戲熱衷的題材之一。但與此同時,很多人都忽略了大三國時代的藝術造詣。為此,本報記者特意為讀者蒐羅了散落在各個博物館中的三國遺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漢市文物管理所
  • 地點:廣漢市
  • 類型:文物管理所
  • 所珍藏通:高152cm,台座高48cm
廣漢市文物管理所,考古發現,

廣漢市文物管理所

綠釉陶座銅搖錢樹
廣漢市文物管理
1983年在四川省廣漢市萬福獅象村出土。這是東漢至三國時代,四川地域特有的隨葬品。該搖錢樹陶質台座上浮雕天祿、辟邪神獸,青銅製做的樹身由樹桿、樹葉和樹頂端的朱雀組成,樹桿分六節,上掛大小葉片64片,樹枝上有西王母和獨角獸、五銖錢等,是漢代升仙思想的反映。該樹彩用失蠟范鑄,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考古發現

漢代的雒江橋鐵墩在廣漢被發現。從廣漢市文物管理所獲悉,經過仔細清理,已能確定該橋墩為漢武帝時期製造。根據考古專家判斷,這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鐵橋墩,對研究中國古代橋樑史和古代交通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四川線上-四川日報訊息漢代的雒江橋鐵墩在廣漢被發現。 廣漢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長劉軍介紹,2月,文管所徵集到一件鐵質柱狀文物,上鑄有篆書銘文,初步判定為橋墩。4月,著名歷史學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李學勤先生到廣漢市文管所觀看了該件文物,由於當時蝕沒有清理,年號未能判讀,初步認定該器物的時代為漢至六朝。5月,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從事文物保護和文物修復的專業人員對橋墩上的銘文進行了除處理,橋墩終於露出了“真面目”。 記者看到,橋墩呈柱狀,上小下大,高1米多。上部中間有寬0.17米、深0.5米的凹槽,凹槽下有一榫孔。此外,左右兩側上下還各有一榫孔。考古專家在仔細辨認四周銘文後,確定銘文應讀為:“廣漢郡雒江橋墩,重四十五石,太始元年造”。據了解,橋墩發現點位於大件路石亭江大橋南約420米石亭江西岸河灘。文物部門走訪了解到,此地原有一座古橋叫老虎橋(音),以前的河床寬度只有二分之一。發現點的橋基在上世紀50年代即被破壞,石板用於修寶成鐵路橋,後來采沙又被破壞殆盡。在對岸河灘(隸屬旌陽區八角井鎮大漢村),考古人員發現了散落的古橋石構件和一條長100餘米的石板引道。幾戶靠河而居的村民早年曾撿到過7件鐵牛,每件長約20厘米,重10餘斤,形似水牛。但是在發現橋墩的沙石堆試掘中,除發現少量橋墩外范和一陶片外,沒有發現其他遺蹟。 考古專家認為,雒江鐵橋墩的發現,為研究漢代橋樑、交通、冶煉鑄造等提供了科學的依據。通過對外范結構的初步分析,該橋墩採用失臘法整體澆鑄而成。橋墩的發現,證明廣漢從西漢起已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