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源閘及龍王廟,位於北京市海淀區。
1999年1月,廣源閘及龍王廟被海淀區人民政府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源閘及龍王廟
- 保護級別: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海淀區人民政府
歷史沿革,保護措施,建築特色,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廣源閘及龍王廟建成。
1979年,重修廣元閘,重建龍王廟落架大修,原木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並置欄桿。
1998年,北京治理長河時,對廣源閘進行了修繕。
保護措施
1999年1月,廣源閘及龍王廟被海淀區人民政府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月,海淀區文化文物局為廣源閘及龍王廟設立“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碑刻。
建築特色
廣源閘為閘橋混合體,其結構大體分為閘門、閘牆和基礎三部分,橋體建於閘上,橋體本身也充當閘壩的功能,有調節河水流量、控制水位高低的作用,在閘上鋪設木板,又具有橋的功能,是一座橋閘,閘口寬約13米,長約6米;龍王廟位於廣源閘東北側,有“紫金觀”匾額懸於廟門之上,其內供奉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塑像。
歷史文化
據《北京名勝古蹟辭典》:“(紫竹院行)宮西有元代廣源閘,為白浮堰第一涵閘,這條河渠系元代著名水利學家離郭守敬於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設計開挖的。閘口南北兩端鑲嵌著白玉石雕龍頭各兩個,首昂目瞪,前爪隆起,栩栩如生。南北兩岸壘砌花崗石駁岸,乾隆年間在蘇州街南口建造一座蘇州形式的酒樓,取名杏花村。對岸則是東西河口之間的大片河灘,按照蘇州城葑門外朝天橋港汊蘆葦深處的江南水鄉景觀仿造的。在河灘南岸疊置假山,遍種蘆葦,取名蘆花渡,又稱蘇州蘆花盪。”王銘珍在《天下第一閘》考證:元代時,皇家的御舟常年停泊在廣源船塢之中;明代在廣源閘北岸建萬壽寺,皇室乘龍舟至此上岸進寺禮佛;到了清代,由於西郊皇家園林的興建,這裡更加繁忙,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御製《過廣源閘換舟遂入昆明湖沿緣即景雜詠》說:“廣源設閘界長堤,河水遂分高與低。過閘陸行才數武,換舟因復溯洄西。”慈禧太后在萬壽寺中修建了一座行宮,她乘御舟至廣源閘下船上岸進萬壽寺行宮小息之後,再易舟去頤和園。自元朝開始,每逢北京東部的通惠河因天旱水淺難以通行糧船時,都會派專職官員赴廣源閘畔的龍王廟祭祀水神,提閘放水。周邊民眾每逢農曆臘月廿三,也會聚集此處祭祀龍王爺和灶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