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箬竹(原變種)

廣東箬竹(原變種),竿直立,高1.5-3.5米,粗9-15毫米;節間長28-62厘米,幼時黃綠色或紫色,被有中度白粉和白色伏貼的短絨毛;節下方有淡褐色貼生的微毛;竿壁厚約0.4毫米;節較平坦,竿環較籜環略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廣東箬竹(原變種)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廣東連山、貴州眉潭
  • :1.5-3.5米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竿籜宿存,籜鞘厚革質,短於節間,綠色帶紫色,背部被濃厚的白粉和黑褐色伏貼疣基刺毛,基部還有栓質環,頂端與籜片基部同寬;籜耳鐮形,棕色,邊緣具放射狀伸展的繸毛;籜舌高0.5-1毫米,截形,背部密被微毛;籜片較寬而抱竿,基部近截形,先端急尖。小枝具2-7葉;葉鞘有肋紋,背部被白色伏貼微毛;無葉耳及鞘口繸毛;葉舌高1-2.5毫米,邊緣生長繸毛;葉片寬披針形,長3.5-56厘米,寬4-10.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楔形,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被白色伏貼微毛,惟中脈的一側則無毛,次脈8-15對,小橫脈形成長方格形。花序未見。筍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和山溝等地。

分布範圍

產自廣東連山、貴州眉潭,浙江安吉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廣東連山縣福堂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