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1934年,建於南京,國民資源委員會選礦研究室,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從事選礦研究的科研機構。當時選礦科研人員6人,選礦設備27台件,實驗室建築面積900平方米。
1937年,選礦研究室內遷長沙、重慶等地,成立礦冶研究所。
1945年,抗戰勝利後,研究所遷至北平。
1949年,解放後,更名為綜合工業試驗所。
1953年,綜合工業試驗所成為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下屬的選礦研究室。
1971年,選礦研究室整建制搬至廣東,成為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的主體研究室之一;同年開始建設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冶金室。
1996年,金銀研究室全部人員、選冶藥劑研究室部分人員併入選礦研究室,組建為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選礦工程研究所。
2005年,成立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稀有金屬研究所。
2010年,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選礦工程研究所更名為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所;稀有金屬研究所更名為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稀有金屬研究所。
2015年6月28日省委、省政府決定將原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和原廣東省科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廣東省科學院,下設獨立法人研究所。2016年4月,以原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所為基礎,組建成立廣東省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所;以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稀有金屬研究所為基礎,組建成立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2020年7月,根據《中共廣東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對省科學院所屬單位統一更名有關事宜備案的函》檔案精神,廣東省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所更名為廣東省科學院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所;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更名為廣東省科學院稀有金屬研究所。
2021年3月,根據《中共廣東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對省科學院部分科研機構整合重組備案的函》檔案精神,廣東省科學院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所與廣東省科學院稀有金屬研究所整合重組,成立廣東省科學院資源利用與稀土開發研究所。
科研條件
全所房屋面積2萬多平方米,其中實驗室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擁有一大批基礎理論和套用研究所用的試驗設備,價值6000多萬元,設備數量1000多台套。
科研成就
據2022年4月研究所官網信息顯示,研究所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省市縱向課題223項,企業橫向課題344項;獲省部級獎科技獎勵15項,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315件,獲得授權專利112件,發表期刊論文353篇,出版論著2部;科研經費總收入近3億元;科技產品產值近6億元。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鄭艷偉
主持研究所黨委全面工作,主要負責黨的建設、制度體系建設、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所長:唐仁衡
主持研究所行政全面工作,主要負責規劃與法務、科技平台與支撐條件建設、對外合作與業務拓展、行政後勤保障、工青婦及老乾工作。
紀委書記、副所長:劉牡丹
主要負責縱向科研任務管理、研究生培養、人力資源、紀監審、創新文化建設、保密與檔案工作。
副所長:王成行
主要負責橫向科技服務項目管理、智慧財產權、成果獎勵、成果孵化與推廣、財務與資產管理、安全監管與保衛工作,協管科技平台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