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森林病蟲害生物防治實驗室

廣東省森林病蟲害生物防治實驗室是廣東省“八五”期間投資建成,1991年批准立項;1993年7月經專家驗收通過並投入使用,1995年3月經林業部批准命名為林業部重點開放性實驗室,總共投資700多萬元建成,擁有2000 多平方米的實驗樓,1000多平方米的微生物生產和抗性林木快速繁殖中試車間及30畝的試驗苗圃。擁有超低溫冰櫃、PCR儀、氣相色譜儀、精餾塔、螢光倒置顯微鏡等先進儀器設備、並建成昆蟲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昆蟲天敵繁殖實驗室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已構成森林病蟲害技術研究和開發的平台。實驗室1996年-2003年期間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5項,其中獲二等獎6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森林病蟲害生物防治實驗室
  • 使用時間:1993年7月
  • 共投資:700多萬元
  • 榮譽:1996年-2003年獲科技成果獎15項
研究方,研究內容,實驗室主任,開放課題,

研究方

  1. 天敵昆蟲的保護、引進、繁殖和套用技術研究。
  2. 昆蟲病原微生物的篩選、引進、生產及套用技術研究。
  3. 林木抗性及營林、生態防病蟲害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

  1. 在天敵昆蟲保護引進繁育技術研究中,採用先進的測試技術,分析飼料成分數據,研究出適合大量培養昆蟲的人工飼料配方,進行人工繁殖、釋放技術研究。
  2. 在微生物殺蟲劑研究過程中,利用雷射誘變和PCR等最新生物技術分析菌種間毒力差異,篩選出高毒力、套用廣的殺蟲菌株,以微生物發酵最新的研究理論進行指導,改造舊的生產工藝,形成白僵菌、綠僵菌規範化生產工藝流程,在省內外林業微生物殺蟲劑廠推廣套用。
  3. 在抗性良種培育中,採用現代的轉基因技術、組培技術和傳統的遺傳育種技術相結合,篩選出優良抗性的松樹、桉樹、南洋楹、竹子等樹木品種。

實驗室主任

實驗室主任曾令海研究員,1957年7月出生,1980年從事林木抗性育種研究,1990年3月至1991年4月在美國農業部林務局Gulfport分子遺傳試驗室研修;主持國家攻關、國家“948”引進項目和ITTO國際合作項目,獲多項省、部科技進步獎,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001年廣東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與美國、ITTO、巴西、澳大利亞、泰國、越南等國家的有關研究單位和部門保持經常性聯繫,並在相關的研究領域進行了合作與交流。

開放課題

“松天牛新引誘劑研究”,華南農業大學承擔,主致力於松墨天牛產卵前引誘取食內含物的研究,目前正開展中。
“綠僵菌防蝗蟲林間套用技術研究”,廣東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總站承擔,防治竹蝗的林間套用技術,並制定技術常規。目前本項目已結束,取得了林間套用的技術參數,林間套用技術常規正在整理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