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數字政府省域治理“一網統管”三年行動計畫

廣東省數字政府省域治理“一網統管”三年行動計畫

2021年6月,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數字政府省域治理“一網統管”三年行動計畫》(以下簡稱《行動計畫》),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深化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政府治理深度融合,打造理念先進、管理科學、平戰結合、全省一體的“一網統管”體系,提升省域治理現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全國數位化治理示範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數字政府省域治理“一網統管”三年行動計畫
  • 別名:粵府辦〔2021〕15號
概述,正文,一、總體要求,二、主要任務,三、實施步驟,四、保障措施,

概述

 
《行動計畫》提出,將充分依託全省一體化數字政府基礎底座,圍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保護五大職能,最佳化管理體系和管理流程,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閉環的數位化治理模式,實現省域範圍“一網感知態勢、一網縱觀全局、一網決策指揮、遙漏祝主一網協同共治”。到2023年,構建全省縱橫聯動、五級協同的“一網統管”工作體系,建成技術先進、數據賦能、靈活開放、安全可靠的“1+3+5+N”架構,實現省域治理“可感、可視、可控、可治”。
  《行動計畫》明確了“一網統管”工作五大主要任務。一是構建三級基礎平台。建設省級“一網統管”基礎平台“粵治慧”,為省級套用專題建設和接入提供組件化、模組化的開發環境。建設市、縣(市、區)兩級“一網統管”基礎平台;推動“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增強城市治理靈敏感知、快速分府祖良囑析、迅捷處置能力。二是聚焦重點套用創新。強化省級行業套用建設,推動建設經濟運行、數字財政、金融風險防控、市場監管、基層社會治理、智慧新警務、風險防控與應急指揮、消防救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等套用專題,充分考慮各層級業務需求,實現各類事件的即時感知、快速預警、智慧型研判和科學決策。推動各地套用創新,完善市域數位化治理體系,提升各層級決策、管理和服務水平。三是推動多源數據融合。持續開展數據治理工作,建設完善各類套用專題資料庫,探索政務數據、社會數據融合創新。完善數據共享機制,支撐政務數據、社會數據互聯互通,推動數據在各地、各部門之間有序共享。建設大數據分析平台和算法倉庫,打造“一網統管”數據處理中樞,全面賦能各領域業務創新發展。四是強化基層支撐能力。升級擴容政務雲平台;提升網路傳輸支撐能力。升級擴容省、市、縣(市、區)、鎮(街)、村(社區)五級政務外網骨幹網,推進現有各類業務專網接入政務外網,暢通網間數據共享渠道。完善態勢感知體系,對全省各類治理態勢進行有效、全面、及時的感知監測。研究出台總體標準、平台標準、服務標準和數據標準等“一網統管”技術標準規範,提高政府數位化治理的整體性、規範性。不斷強化網路安全保障能力。五是釋放數據資源價值。促進數據開發利用,推進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套用試點,不斷豐富數據產品,引導市場主體探索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助推數字產業發展。

正文

廣東省數字政府省域治理“一網統管”三年行動計畫
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提升省域治理“一網統管”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型化水平,根據國家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笑雄樂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故槓捉進一步深化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促進信息技術與政府治理深度融合,打造理念先進、管理科學、平戰結合、全省一體的“灶承籃一網統管”體系,提升省域治理現代化水平,實現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政府運行“一網協同”相互促進、整體發展,為我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思路。
充分戶定頸依託全省一體化數字政府基礎底座,圍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保護五大職能,最佳化管理體系和管理流程,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閉環的數位化治理模式,實現省域範圍“一網感知態勢、一網縱觀全局、一網決策指揮、一網協同共治”。建成“1+3+5+N”的“一網統管”基本架構,具體為:
——夯實全省一體化數字政府基礎底座,完善政務雲平台、政務網、政務大數據中心、公共支撐平台、感知體系、標準規範和安全保障等,支撐構建“一網統管”技術體系。
——建設省、市、縣(市、區)三級“一網統管”基礎平台,為各套用專題建設和接入提供標準、靈活、開放的支撐能力。原則上在省、市兩級部署,指導各縣(市、區)按需對接,實現省、市、縣(市、區)三級平台聯動。
——構建“一網統管”省、市、縣(市、區)、鎮(街)、村(社區)五級用戶體系,創新“一網統管”管理模式。
——打造N類特色套用專題,圍繞各層級、各行業治理場景和需求,不斷創新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
(三)總體目標。
到2023年,構建全槳慨省縱橫聯動、五級協同的“一網統管”工作體系,建成技術先進、數據賦能、靈活開放、安全可靠的“1+3+5+N”架構,實現省域治理“可感、可視、可控、可治”,打造全國數位化治理示範省。
——數字政府基礎支撐能力更加完備。集約高效的政務雲平台、政務網、政務大數據中心等基礎支撐能力更加完備,“一網統管”三級基礎平台功能基本完善。各領域感知監測終端更加健全,智慧型融合的全域感知體系基本形成。各類核心業務系統充分整合完善,有效支撐各級政府部門業務模式創新和業務流程再造。
——數位化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省、市、縣(市、區)、鎮(街)、村(社區)五級協同治理體系更加健全,自上而下總體設計和自下而上套用創新相結合的模式逐步成熟。通過推動各重點領域業務流程再造,實現治理理念、結構、方式的整體轉變,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創新建設。各地建築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基本建成。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精準化服務邁上新台階,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群建設格局初步形成。數位化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建成,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精細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數字產業生態蓬勃發展。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機制逐步完善。行業套用創新對新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5G等領域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創新成果,培育一批數字產業引領型頭部企業。
(四)工作原則。
——統分結合,試點先行。堅持整體規劃、統分結合,省統籌協調各地、各部門工作需求,強化總體設計,各地組織開展特色套用創新建設,充分發揮試點示範作用,總結形成工作路徑和方法,全省一盤棋推動“一網統管”工作。
——業務驅動,套用創新。以業務套用為導向,以技術創新支撐業務改革,依託數字政府基礎底座,推動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跨業務、跨系統的套用創新,各地、各部門圍繞具體套用實現快速開發和靈活部署。
——數據匯聚,共享賦能。依託省市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中心,匯聚政務和社會數據資源,強化視頻圖像、感知數據等非結構化數據匯聚,實現數據資源的統一管理。充分依託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實現數據有序共享,構建數據全閉環賦能體系,促進各行業數據的綜合分析和套用。
——標準引領,安全可靠。實行“標準領航”策略,構建標準規範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引領、支撐和規範作用。按照自主可控原則,健全安全防護體系,統籌協調建設和安全的關係,確保“一網統管”建設運營安全可控。
——協同合作,開放共贏。堅持“政企合作、管運分離”模式,建立健全“一網統管”建設運營機制,激發政企合作活力。發揮資源配置市場化作用,促進公共數據資源深度開發利用,培育“一網統管”新業態,構建優勢互補、多元參與、開放共贏的市場環境。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三級基礎平台,打造“一網統管”新引擎。
1.建設省級“一網統管”基礎平台——“粵治慧”。為省級套用專題建設和接入提供組件化、模組化的開發環境。對接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粵省心、綜合格線信息系統等平台,實現對省域整體狀態及時感知、全局分析和智慧型預警。(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
5669fb9f82cf198240f094f24b879b935669fb9f82cf198240f094f24b879b93
2.建設市、縣(市、區)兩級“一網統管”基礎平台。依託“粵治慧”,建設“一網統管”市、縣(市、區)兩級基礎平台標準版。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可按照省統一標準,組織建設本地區市、縣(市、區)兩級基礎平台,對接“粵治慧”。(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3.推動“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推動BIM技術與工程建造技術深度融合,加快建設自主可控的CIM基礎平台。探索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增強城市治理靈敏感知、快速分析、迅捷處置能力。(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二)聚焦重點套用創新,構建“一網統管”新模式。
1.強化省級行業套用建設。推動建設經濟運行、數字財政、科技創新、商務、金融風險防控、國有資產監管、市場監管、法治政府建設、基層社會治理、智慧新警務、風險防控與應急指揮、消防救援、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教育、衛生健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文化旅遊體育、退役軍人事務、政務服務、交通運輸、生態環保、自然資源、水利、氣象服務、能源保障等套用專題,充分考慮各層級業務需求,實現各類事件的即時感知、快速預警、智慧型研判和科學決策。(省各有關部門負責)
2.推動各地套用創新。結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參考省級套用專題,組織開展本地各層級特色套用創新建設,完善市域數位化治理體系,提升各層級決策、管理和服務水平。(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三)推動多源數據融合,拓展“一網統管”新動能。
1.推動數據匯聚融合。持續開展數據治理工作,梳理形成本地、本部門公共數據資源清單和數據需求清單,推動向本級政務大數據中心匯聚。建設完善各類套用專題資料庫,探索政務數據、社會數據融合創新。(省各有關部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2.完善數據共享機制。提升多源異構數據共享交換能力,支撐政務數據、社會數據互聯互通,推動數據在各地、各部門之間有序共享,加大數據回流力度。(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3.打造數據處理中樞。依託省市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中心,建設大數據分析平台和算法倉庫,實現算法的集中管理與調度,打造“一網統管”數據處理中樞。推動數據信息模型共享,提供智慧型分析、模型構建等支撐能力,全面賦能各領域業務創新發展。(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四)強化基礎支撐能力,築牢“一網統管”新基座。
1.升級擴容政務雲平台。提升本級政務雲平台支撐能力,提供高速即時的計算資源和穩定可靠的存儲資源。加強政務雲平台統籌管理,實現資源的統一管理、靈活管控。推動建設國產政務雲平台。探索邊緣計算,提供網路轉發、存儲、計算等就地化支撐,實現邊雲協同。(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2.提升網路傳輸支撐能力。升級擴容省、市、縣(市、區)、鎮(街)、村(社區)五級政務外網骨幹網,提供廣覆蓋、低時延、高可靠、大頻寬的網路傳輸服務。提升政務外網橫向接入能力,推進現有各類業務專網接入政務外網,暢通網間數據共享渠道。(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3.完善態勢感知體系。針對視頻監控、智慧型感測、移動設備、社交媒體、政府熱線等各類態勢信息來源渠道的缺口和短板,持續推進感知終端建設,構建集固定感知、移動感知、被動感知和主動感知於一體的“一網統管”感知體系,對全省各類治理態勢進行有效、全面、及時的感知監測。(省有關部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4.建立健全標準體系。研究出台總體標準、平台標準、服務標準和數據標準等“一網統管”技術標準規範,提高政府數位化治理的整體性、規範性。在統一標準規範體系框架內,健全行業數據、業務套用等相關標準規範。出台推進BIM技術套用的指導意見,加強CIM基礎平台標準體系研究。(省各有關部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5.強化網路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制定“一網統管”安全管理制度。推動統一身份認證、國密算法、區塊鏈等技術套用,強化安全檢查,定期對平台運行、數據開發利用等進行檢查評估,保障“一網統管”工作安全有序推進。(省委網信辦,省公安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五)釋放數據資源價值,培育“一網統管”新業態。
1.促進數據開發利用。選取政府治理典型業務場景,推進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套用試點,不斷豐富數據產品。引導市場主體探索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鼓勵掌握數據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與政府開展合作。引導高校、科研機構和市場主體開展公共數據分析挖掘、數據可視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技術研究。(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2.助推數字產業發展。推進構建“一網統管”產業生態,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5G、區塊鏈等領域形成一批典型創新成果,推動基礎平台、資料庫、關鍵晶片、智慧型終端等數字產業發展。(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三、實施步驟

  (一)2021年,夯實基礎、試點先行。
2d2ca3dcb229eb7e3e3140405a05c1132d2ca3dcb229eb7e3e3140405a05c113
初步建成“粵治慧”,提升政務雲平台、政務網、政務大數據中心、感知體系等基礎支撐能力,制定完善“一網統管”相關標準規範。推進BIM技術套用和CIM基礎平台建設試點。開展經濟運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基層社會治理、風險防控與應急指揮、消防救援、住房城鄉建設等省級試點套用專題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同時啟動非試點專題建設。結合省智慧城市建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選擇部分市、縣(市、區)開展“一網統管”試點,建設市、縣(市、區)兩級基礎平台,對接“粵治慧”,推動特色套用專題建設。
(二)2022年,豐富套用、突出特色。
d06332fa60e7a75df5b9efdf3f0184afd06332fa60e7a75df5b9efdf3f0184af
持續完善數字政府基礎底座和“粵治慧”支撐能力,健全“一網統管”標準體系。完成省級非試點套用專題建設。推動非試點地區市、縣(市、區)兩級基礎平台對接“粵治慧”,基本形成“一網統管”業務協同新格局,持續推動本地特色套用專題建設。
(三)2023年,完善生態、增強活力。
7d78b186aa87498a7c5def5d350f49637d78b186aa87498a7c5def5d350f4963
完成全省市、縣(市、區)兩級基礎平台與“粵治慧”對接,健全“一網統管”業務協同體系。以示範套用為引領,持續深化各類套用專題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框架內,成立省政府領導牽頭的省“一網統管”工作專責小組,負責“一網統管”工作的統籌協調。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要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並參照省成立本地區、本部門“一網統管”工作專責小組,制定“一網統管”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具體目標、工作任務、時間節點和責任分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明確職責分工。在省“一網統管”工作專責小組的領導下,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組織全省“一網統管”工作,負責總體設計、基礎平台建設和基礎支撐能力完善,統籌省級試點套用專題建設。省級套用專題牽頭部門承擔相應專題及業務系統的建設和運營主體責任,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工作;專題配合部門要主動對接,在數據共享、系統對接、業務協同方面全力支持。在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一網統管”工作專責小組的領導下,各地級以上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組織本地區“一網統管”工作,與智慧城市建設工作一併謀劃、一體推動。
(三)強化制度保障。完善“一網統管”工作相關配套政策,最佳化項目立項和採購流程,健全長效運營管理機制。建立“一網統管”工作評估機制,納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考評體系。研究建立“一網統管”基礎平台賦能套用創新的制度保障體系。探索推動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地方立法。
(四)做好經費保障。各級財政要統籌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相關經費,做好“一網統管”建設和運營資金保障。各部門要優先整合部門現有經費完成建設任務,並統籌各類專項資金,推動向粵東西北地區傾斜。涉及財政新增資金安排的事項,按規定程式報批。探索社會資本投入、國有資本代建等多元建設模式,推動“一網統管”項目運營式發展。
(五)最佳化資源整合。進一步深化政企合作,引入國內各行業頭部企業組建產業聯盟,支撐“一網統管”工作持續推進。充分發揮智庫作用,鼓勵科研院所和第三方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加強形勢研判、技術論證和成效評估。
(六)加強培訓宣傳。積極開展“一網統管”工作專題培訓,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幹部數位化能力。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設複合型人才隊伍。加強對“一網統管”工作新理念、新做法、新成效的宣傳推廣,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式。充分利用數字政府建設峰會平台,提升工作影響力。
附屬檔案:省級套用專題建設要求附屬檔案 省級套用專題建設要求
1.經濟運行專題。圍繞發展規劃、重點項目投資、巨觀經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消費市場、就業、營商環境最佳化等,從產業、行業、區域、時間等維度掌握全省經濟運行狀態,強化風險預警,支撐產業結構最佳化和經濟政策制定。(省統計局牽頭負責,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商務廳、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等單位配合)
2.數字財政專題。深化數字財政改革,推進全省財政數據大集中和大套用,強化財政資金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動態監控,提升財政管理規範化、資金監管精準化、輔助決策科學化、財政信息集約化發展水平,推進財政治理現代化。(省財政廳牽頭負責)
3.科技創新專題。推進科技管理陽光政務建設,提升“全方位、全業務、全流程、全留痕、全監管”的科技管理服務能力。實時跟蹤新研發方向、內容及成果,動態掌握相關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情況及產業化套用情況。(省科技廳牽頭負責,省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單位配合)
4.商務專題。圍繞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對外經濟合作、消費、國內商品流通、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和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監測分析外貿進出口、利用外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重要經濟指標運行態勢,為制定流通產業政策、最佳化產業布局、改善投資環境提供支撐。(省商務廳牽頭負責)
5.金融風險防控專題。推動省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台對接全省政務數據信息,強化對實體經濟運行和金融機構經營狀況監測預警,及時發現金融風險,準確掌握分析社會輿情,防範地方金融安全風險。(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負責)
6.國有資產監管專題。結合“數字國資”建設,全面推動國資監管向“管資本”轉變,圍繞國有資本布局、形態、運營等,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經營動態的實時化、完整化監測,支撐監管部門有效決策。(省國資委牽頭負責)
7.市場監管專題。圍繞市場主體、重點行業、特種設備、“兩品一械”、智慧財產權保護、質量管理等業務,將分散的監管對象納入整體化的智慧監管體系,提升科學監管水平。(省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省藥監局配合)
8.法治政府建設專題。深化行政執法“兩平台”建設和套用,推動行政執法綜合數據統一歸集,實現省、市、縣(市、區)、鎮(街)四級行政執法程式網上流轉、執法信息自動採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和執法情況網上查詢。強化法律服務行業監督管理,提高法治督察和法治廣東建設考評的數位化、精細化水平。(省司法廳牽頭負責)
9.基層社會治理專題。結合“粵平安”建設,圍繞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會心理服務、學校醫院及周邊、宗教場所、重點人群管理、護路護線、監管場所管理等平安創建工作,增強社會風險預警、研判分析、決策指揮等能力,實現平安建設“一圖統攬”,提升整體化、智慧型化、精細化治理水平。(省委政法委牽頭負責,省公安廳、司法廳配合)
10.智慧新警務專題。結合智慧新警務建設,圍繞基層實戰需求,強化對重點人群、重點場所排查管控等業務的支撐,推動群體性事件、突發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預警、預測和指揮調度能力提升,支撐更高水平的平安廣東建設。(省公安廳牽頭負責)
11.風險防控與應急指揮專題。圍繞全省全災種、大應急和大指揮工作需要,聚焦融合指揮、應急通信、短臨預警、全域感知、數據智慧型等方向,全面深化“智慧應急”建設,實現事件接報、應急回響、指揮調度、研判分析、協同會商、應急評估等全流程管理,實現涵蓋事前、事發、事中、事後全流程指揮調度。(省應急管理廳牽頭負責)
12.消防救援專題。圍繞火災防控、應急救援兩大核心任務,構築以數據為核心要素的智慧消防救援模式,強化對公安、水利、氣象、軌道交通、地質、海洋等部門相關數據的融合分析,構建火災監測預警預報、滅火救援實戰指揮體系,全面提升消防救援實戰能力。(省消防救援總隊牽頭負責)
13.住房城鄉建設專題。結合“數字住建”建設,圍繞住房管理、建築市場、工程質量安全、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等領域,構建以數字為核心的智慧化監管體系,實現住房城鄉建設數位化、城市運行管理精細化。(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負責)
14.農業農村專題。深化農業農村資源管理大數據套用,推進農業數位化轉型,打造嶺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全省美麗鄉村數據動態化、場景可視化、套用智慧型化的數字鄉村管理模式。推進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數位化轉型,建設完善供銷為農“生產”“供銷”“信用”三類套用平台,提高“三農”數位化服務能力。(省農業農村廳、供銷合作社按職責分別牽頭負責)
15.教育專題。建立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新時代教育評價、教育決策管理、教育智慧型化支撐服務體系。推動“網際網路+優質資源共享”和數字媒體賦能學習與教學,促進農村學校教育公平與優質均衡發展。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綜合發揮導向、鑑定、診斷、調控和改進作用。推進教育考試公平考務建設,提升教育考試招生信息化水平。(省教育廳牽頭負責)
16.衛生健康專題。完善公共衛生智慧型化監測預警體系,強化傳染病多點觸發預警監測能力和流行病學調查管理能力,實現對流行病監測防控、健康管理、醫保基金配比、醫療資源配置、醫療服務行為的智慧型化分析和風險趨勢預測,支撐精準施策。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遠程醫療建設,健全公共衛生機構數據接口標準,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省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省醫保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配合)
17.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題。完善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集中式一體化信息平台,建成以數據為核心的監管監控體系,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類業務運行狀況進行精準、智慧型、實時的監控、預警和處理,全面支撐綜合決策。(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負責)
18.民政專題。圍繞社會救助、養老、兒童福利、慈善、殯葬、城鄉社區等領域,整合全省相關數據資源,深化民政套用創新,提升決策支持和分析預判能力,發揮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兜底作用。(省民政廳牽頭負責)
19.文化旅遊體育專題。推進文化旅遊體育監管智慧化建設,構建全省文化旅遊和體育智慧型綜合監管,為各級文化旅遊管理和體育管理部門提供數據支撐與決策依據,輔助行業監測與應急指揮。(省文化和旅遊廳、體育局按職責分別牽頭負責)
20.退役軍人事務專題。以全省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為主線,建設完善退役軍人事務綜合管理平台,持續完善應急救助、就業創業、移交安置、雙擁等業務套用,實現全省三級行政機構業務管理聯動和五級服務保障機構業務共享。推動“網際網路+退役軍人服務”建設,為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安置、優撫褒揚、權益維護等服務。(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牽頭負責)
21.政務服務專題。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圍繞政務服務事項、服務流程和服務渠道,從服務評價、服務覆蓋、服務運行等方面,繪製全省政務服務全景圖,洞察各級政務服務態勢,強化政務服務監督管理,提高政務服務的完備度、便捷度、成熟度。(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負責)
22.交通運輸專題。結合“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建設,構建以數據為核心的交通運輸行業治理體系,推動危險貨物運輸智慧監管,支撐交通運輸市場管理和行業政策制定。最佳化交通運輸組織智慧型分析,創新交通服務保障模式。(省交通運輸廳牽頭負責,省公安廳配合)
23.生態環保專題。健全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加強多源數據綜合套用,落實空氣、水、固體廢物、噪聲及應急等環境的實時監測、分析研判、指揮管控和考核評估,全面提升我省生態環境治理、生態修復水平。(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負責)
24.自然資源專題。推進智慧自然資源建設,推進資源資產、規劃配置、管制利用、保護修復等業務領域協同,梳理形成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科學布局指標體系,以數據驅動業務管理流程最佳化,實現自然資源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為資源要素布局與供給提供決策支撐。(省自然資源廳牽頭負責,省林業局配合)
25.水利專題。結合智慧水利建設,圍繞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工程五大維度,構建智慧型融合的水利全域感知站網,擴大江河湖泊、水資源、水利工程、涉水活動的監測範圍,為洪水、乾旱等水旱災害風險防控、水資源開發利用、河湖長制管理、萬里碧道建設、水土保持監管、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等重點水利業務場景提供決策支持服務,全力提升涉水事務監管水平。(省水利廳牽頭負責,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配合)
26.氣象服務專題。推進“網際網路+氣象服務”工程建設,圍繞防災減災、應急搶險等,提升災害性天氣監測、分析和預警能力,提供外掛程式式氣象服務和基於場景的風險預警服務,為防災減災、應急搶險、政府決策提供支撐。(省氣象局牽頭負責)
27.能源保障專題。建立覆蓋能源生產、流通、消費全鏈條的現代能源監督管理網路體系,發揮能源大數據技術在能源監管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能源監管的效率和效益,提升政府對能源重大基礎設施規劃的科學決策水平。(省能源局牽頭負責)
(二)總體思路。
充分依託全省一體化數字政府基礎底座,圍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保護五大職能,最佳化管理體系和管理流程,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閉環的數位化治理模式,實現省域範圍“一網感知態勢、一網縱觀全局、一網決策指揮、一網協同共治”。建成“1+3+5+N”的“一網統管”基本架構,具體為:
——夯實全省一體化數字政府基礎底座,完善政務雲平台、政務網、政務大數據中心、公共支撐平台、感知體系、標準規範和安全保障等,支撐構建“一網統管”技術體系。
——建設省、市、縣(市、區)三級“一網統管”基礎平台,為各套用專題建設和接入提供標準、靈活、開放的支撐能力。原則上在省、市兩級部署,指導各縣(市、區)按需對接,實現省、市、縣(市、區)三級平台聯動。
——構建“一網統管”省、市、縣(市、區)、鎮(街)、村(社區)五級用戶體系,創新“一網統管”管理模式。
——打造N類特色套用專題,圍繞各層級、各行業治理場景和需求,不斷創新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
(三)總體目標。
到2023年,構建全省縱橫聯動、五級協同的“一網統管”工作體系,建成技術先進、數據賦能、靈活開放、安全可靠的“1+3+5+N”架構,實現省域治理“可感、可視、可控、可治”,打造全國數位化治理示範省。
——數字政府基礎支撐能力更加完備。集約高效的政務雲平台、政務網、政務大數據中心等基礎支撐能力更加完備,“一網統管”三級基礎平台功能基本完善。各領域感知監測終端更加健全,智慧型融合的全域感知體系基本形成。各類核心業務系統充分整合完善,有效支撐各級政府部門業務模式創新和業務流程再造。
——數位化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省、市、縣(市、區)、鎮(街)、村(社區)五級協同治理體系更加健全,自上而下總體設計和自下而上套用創新相結合的模式逐步成熟。通過推動各重點領域業務流程再造,實現治理理念、結構、方式的整體轉變,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創新建設。各地建築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基本建成。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精準化服務邁上新台階,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群建設格局初步形成。數位化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建成,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精細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數字產業生態蓬勃發展。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機制逐步完善。行業套用創新對新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5G等領域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創新成果,培育一批數字產業引領型頭部企業。
(四)工作原則。
——統分結合,試點先行。堅持整體規劃、統分結合,省統籌協調各地、各部門工作需求,強化總體設計,各地組織開展特色套用創新建設,充分發揮試點示範作用,總結形成工作路徑和方法,全省一盤棋推動“一網統管”工作。
——業務驅動,套用創新。以業務套用為導向,以技術創新支撐業務改革,依託數字政府基礎底座,推動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跨業務、跨系統的套用創新,各地、各部門圍繞具體套用實現快速開發和靈活部署。
——數據匯聚,共享賦能。依託省市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中心,匯聚政務和社會數據資源,強化視頻圖像、感知數據等非結構化數據匯聚,實現數據資源的統一管理。充分依託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實現數據有序共享,構建數據全閉環賦能體系,促進各行業數據的綜合分析和套用。
——標準引領,安全可靠。實行“標準領航”策略,構建標準規範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引領、支撐和規範作用。按照自主可控原則,健全安全防護體系,統籌協調建設和安全的關係,確保“一網統管”建設運營安全可控。
——協同合作,開放共贏。堅持“政企合作、管運分離”模式,建立健全“一網統管”建設運營機制,激發政企合作活力。發揮資源配置市場化作用,促進公共數據資源深度開發利用,培育“一網統管”新業態,構建優勢互補、多元參與、開放共贏的市場環境。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三級基礎平台,打造“一網統管”新引擎。
1.建設省級“一網統管”基礎平台——“粵治慧”。為省級套用專題建設和接入提供組件化、模組化的開發環境。對接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粵省心、綜合格線信息系統等平台,實現對省域整體狀態及時感知、全局分析和智慧型預警。(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
5669fb9f82cf198240f094f24b879b935669fb9f82cf198240f094f24b879b93
2.建設市、縣(市、區)兩級“一網統管”基礎平台。依託“粵治慧”,建設“一網統管”市、縣(市、區)兩級基礎平台標準版。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可按照省統一標準,組織建設本地區市、縣(市、區)兩級基礎平台,對接“粵治慧”。(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3.推動“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推動BIM技術與工程建造技術深度融合,加快建設自主可控的CIM基礎平台。探索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增強城市治理靈敏感知、快速分析、迅捷處置能力。(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二)聚焦重點套用創新,構建“一網統管”新模式。
1.強化省級行業套用建設。推動建設經濟運行、數字財政、科技創新、商務、金融風險防控、國有資產監管、市場監管、法治政府建設、基層社會治理、智慧新警務、風險防控與應急指揮、消防救援、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教育、衛生健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文化旅遊體育、退役軍人事務、政務服務、交通運輸、生態環保、自然資源、水利、氣象服務、能源保障等套用專題,充分考慮各層級業務需求,實現各類事件的即時感知、快速預警、智慧型研判和科學決策。(省各有關部門負責)
2.推動各地套用創新。結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參考省級套用專題,組織開展本地各層級特色套用創新建設,完善市域數位化治理體系,提升各層級決策、管理和服務水平。(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三)推動多源數據融合,拓展“一網統管”新動能。
1.推動數據匯聚融合。持續開展數據治理工作,梳理形成本地、本部門公共數據資源清單和數據需求清單,推動向本級政務大數據中心匯聚。建設完善各類套用專題資料庫,探索政務數據、社會數據融合創新。(省各有關部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2.完善數據共享機制。提升多源異構數據共享交換能力,支撐政務數據、社會數據互聯互通,推動數據在各地、各部門之間有序共享,加大數據回流力度。(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3.打造數據處理中樞。依託省市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中心,建設大數據分析平台和算法倉庫,實現算法的集中管理與調度,打造“一網統管”數據處理中樞。推動數據信息模型共享,提供智慧型分析、模型構建等支撐能力,全面賦能各領域業務創新發展。(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四)強化基礎支撐能力,築牢“一網統管”新基座。
1.升級擴容政務雲平台。提升本級政務雲平台支撐能力,提供高速即時的計算資源和穩定可靠的存儲資源。加強政務雲平台統籌管理,實現資源的統一管理、靈活管控。推動建設國產政務雲平台。探索邊緣計算,提供網路轉發、存儲、計算等就地化支撐,實現邊雲協同。(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2.提升網路傳輸支撐能力。升級擴容省、市、縣(市、區)、鎮(街)、村(社區)五級政務外網骨幹網,提供廣覆蓋、低時延、高可靠、大頻寬的網路傳輸服務。提升政務外網橫向接入能力,推進現有各類業務專網接入政務外網,暢通網間數據共享渠道。(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3.完善態勢感知體系。針對視頻監控、智慧型感測、移動設備、社交媒體、政府熱線等各類態勢信息來源渠道的缺口和短板,持續推進感知終端建設,構建集固定感知、移動感知、被動感知和主動感知於一體的“一網統管”感知體系,對全省各類治理態勢進行有效、全面、及時的感知監測。(省有關部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4.建立健全標準體系。研究出台總體標準、平台標準、服務標準和數據標準等“一網統管”技術標準規範,提高政府數位化治理的整體性、規範性。在統一標準規範體系框架內,健全行業數據、業務套用等相關標準規範。出台推進BIM技術套用的指導意見,加強CIM基礎平台標準體系研究。(省各有關部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5.強化網路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制定“一網統管”安全管理制度。推動統一身份認證、國密算法、區塊鏈等技術套用,強化安全檢查,定期對平台運行、數據開發利用等進行檢查評估,保障“一網統管”工作安全有序推進。(省委網信辦,省公安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五)釋放數據資源價值,培育“一網統管”新業態。
1.促進數據開發利用。選取政府治理典型業務場景,推進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套用試點,不斷豐富數據產品。引導市場主體探索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鼓勵掌握數據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與政府開展合作。引導高校、科研機構和市場主體開展公共數據分析挖掘、數據可視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技術研究。(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2.助推數字產業發展。推進構建“一網統管”產業生態,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5G、區塊鏈等領域形成一批典型創新成果,推動基礎平台、資料庫、關鍵晶片、智慧型終端等數字產業發展。(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三、實施步驟

  (一)2021年,夯實基礎、試點先行。
2d2ca3dcb229eb7e3e3140405a05c1132d2ca3dcb229eb7e3e3140405a05c113
初步建成“粵治慧”,提升政務雲平台、政務網、政務大數據中心、感知體系等基礎支撐能力,制定完善“一網統管”相關標準規範。推進BIM技術套用和CIM基礎平台建設試點。開展經濟運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基層社會治理、風險防控與應急指揮、消防救援、住房城鄉建設等省級試點套用專題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同時啟動非試點專題建設。結合省智慧城市建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選擇部分市、縣(市、區)開展“一網統管”試點,建設市、縣(市、區)兩級基礎平台,對接“粵治慧”,推動特色套用專題建設。
(二)2022年,豐富套用、突出特色。
d06332fa60e7a75df5b9efdf3f0184afd06332fa60e7a75df5b9efdf3f0184af
持續完善數字政府基礎底座和“粵治慧”支撐能力,健全“一網統管”標準體系。完成省級非試點套用專題建設。推動非試點地區市、縣(市、區)兩級基礎平台對接“粵治慧”,基本形成“一網統管”業務協同新格局,持續推動本地特色套用專題建設。
(三)2023年,完善生態、增強活力。
7d78b186aa87498a7c5def5d350f49637d78b186aa87498a7c5def5d350f4963
完成全省市、縣(市、區)兩級基礎平台與“粵治慧”對接,健全“一網統管”業務協同體系。以示範套用為引領,持續深化各類套用專題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框架內,成立省政府領導牽頭的省“一網統管”工作專責小組,負責“一網統管”工作的統籌協調。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要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並參照省成立本地區、本部門“一網統管”工作專責小組,制定“一網統管”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具體目標、工作任務、時間節點和責任分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明確職責分工。在省“一網統管”工作專責小組的領導下,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組織全省“一網統管”工作,負責總體設計、基礎平台建設和基礎支撐能力完善,統籌省級試點套用專題建設。省級套用專題牽頭部門承擔相應專題及業務系統的建設和運營主體責任,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工作;專題配合部門要主動對接,在數據共享、系統對接、業務協同方面全力支持。在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一網統管”工作專責小組的領導下,各地級以上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組織本地區“一網統管”工作,與智慧城市建設工作一併謀劃、一體推動。
(三)強化制度保障。完善“一網統管”工作相關配套政策,最佳化項目立項和採購流程,健全長效運營管理機制。建立“一網統管”工作評估機制,納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考評體系。研究建立“一網統管”基礎平台賦能套用創新的制度保障體系。探索推動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地方立法。
(四)做好經費保障。各級財政要統籌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相關經費,做好“一網統管”建設和運營資金保障。各部門要優先整合部門現有經費完成建設任務,並統籌各類專項資金,推動向粵東西北地區傾斜。涉及財政新增資金安排的事項,按規定程式報批。探索社會資本投入、國有資本代建等多元建設模式,推動“一網統管”項目運營式發展。
(五)最佳化資源整合。進一步深化政企合作,引入國內各行業頭部企業組建產業聯盟,支撐“一網統管”工作持續推進。充分發揮智庫作用,鼓勵科研院所和第三方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加強形勢研判、技術論證和成效評估。
(六)加強培訓宣傳。積極開展“一網統管”工作專題培訓,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幹部數位化能力。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設複合型人才隊伍。加強對“一網統管”工作新理念、新做法、新成效的宣傳推廣,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式。充分利用數字政府建設峰會平台,提升工作影響力。
附屬檔案:省級套用專題建設要求附屬檔案 省級套用專題建設要求
1.經濟運行專題。圍繞發展規劃、重點項目投資、巨觀經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消費市場、就業、營商環境最佳化等,從產業、行業、區域、時間等維度掌握全省經濟運行狀態,強化風險預警,支撐產業結構最佳化和經濟政策制定。(省統計局牽頭負責,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商務廳、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等單位配合)
2.數字財政專題。深化數字財政改革,推進全省財政數據大集中和大套用,強化財政資金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動態監控,提升財政管理規範化、資金監管精準化、輔助決策科學化、財政信息集約化發展水平,推進財政治理現代化。(省財政廳牽頭負責)
3.科技創新專題。推進科技管理陽光政務建設,提升“全方位、全業務、全流程、全留痕、全監管”的科技管理服務能力。實時跟蹤新研發方向、內容及成果,動態掌握相關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情況及產業化套用情況。(省科技廳牽頭負責,省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單位配合)
4.商務專題。圍繞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對外經濟合作、消費、國內商品流通、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和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監測分析外貿進出口、利用外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重要經濟指標運行態勢,為制定流通產業政策、最佳化產業布局、改善投資環境提供支撐。(省商務廳牽頭負責)
5.金融風險防控專題。推動省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台對接全省政務數據信息,強化對實體經濟運行和金融機構經營狀況監測預警,及時發現金融風險,準確掌握分析社會輿情,防範地方金融安全風險。(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負責)
6.國有資產監管專題。結合“數字國資”建設,全面推動國資監管向“管資本”轉變,圍繞國有資本布局、形態、運營等,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經營動態的實時化、完整化監測,支撐監管部門有效決策。(省國資委牽頭負責)
7.市場監管專題。圍繞市場主體、重點行業、特種設備、“兩品一械”、智慧財產權保護、質量管理等業務,將分散的監管對象納入整體化的智慧監管體系,提升科學監管水平。(省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省藥監局配合)
8.法治政府建設專題。深化行政執法“兩平台”建設和套用,推動行政執法綜合數據統一歸集,實現省、市、縣(市、區)、鎮(街)四級行政執法程式網上流轉、執法信息自動採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和執法情況網上查詢。強化法律服務行業監督管理,提高法治督察和法治廣東建設考評的數位化、精細化水平。(省司法廳牽頭負責)
9.基層社會治理專題。結合“粵平安”建設,圍繞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會心理服務、學校醫院及周邊、宗教場所、重點人群管理、護路護線、監管場所管理等平安創建工作,增強社會風險預警、研判分析、決策指揮等能力,實現平安建設“一圖統攬”,提升整體化、智慧型化、精細化治理水平。(省委政法委牽頭負責,省公安廳、司法廳配合)
10.智慧新警務專題。結合智慧新警務建設,圍繞基層實戰需求,強化對重點人群、重點場所排查管控等業務的支撐,推動群體性事件、突發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預警、預測和指揮調度能力提升,支撐更高水平的平安廣東建設。(省公安廳牽頭負責)
11.風險防控與應急指揮專題。圍繞全省全災種、大應急和大指揮工作需要,聚焦融合指揮、應急通信、短臨預警、全域感知、數據智慧型等方向,全面深化“智慧應急”建設,實現事件接報、應急回響、指揮調度、研判分析、協同會商、應急評估等全流程管理,實現涵蓋事前、事發、事中、事後全流程指揮調度。(省應急管理廳牽頭負責)
12.消防救援專題。圍繞火災防控、應急救援兩大核心任務,構築以數據為核心要素的智慧消防救援模式,強化對公安、水利、氣象、軌道交通、地質、海洋等部門相關數據的融合分析,構建火災監測預警預報、滅火救援實戰指揮體系,全面提升消防救援實戰能力。(省消防救援總隊牽頭負責)
13.住房城鄉建設專題。結合“數字住建”建設,圍繞住房管理、建築市場、工程質量安全、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等領域,構建以數字為核心的智慧化監管體系,實現住房城鄉建設數位化、城市運行管理精細化。(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負責)
14.農業農村專題。深化農業農村資源管理大數據套用,推進農業數位化轉型,打造嶺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全省美麗鄉村數據動態化、場景可視化、套用智慧型化的數字鄉村管理模式。推進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數位化轉型,建設完善供銷為農“生產”“供銷”“信用”三類套用平台,提高“三農”數位化服務能力。(省農業農村廳、供銷合作社按職責分別牽頭負責)
15.教育專題。建立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新時代教育評價、教育決策管理、教育智慧型化支撐服務體系。推動“網際網路+優質資源共享”和數字媒體賦能學習與教學,促進農村學校教育公平與優質均衡發展。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綜合發揮導向、鑑定、診斷、調控和改進作用。推進教育考試公平考務建設,提升教育考試招生信息化水平。(省教育廳牽頭負責)
16.衛生健康專題。完善公共衛生智慧型化監測預警體系,強化傳染病多點觸發預警監測能力和流行病學調查管理能力,實現對流行病監測防控、健康管理、醫保基金配比、醫療資源配置、醫療服務行為的智慧型化分析和風險趨勢預測,支撐精準施策。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遠程醫療建設,健全公共衛生機構數據接口標準,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省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省醫保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配合)
17.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題。完善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集中式一體化信息平台,建成以數據為核心的監管監控體系,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類業務運行狀況進行精準、智慧型、實時的監控、預警和處理,全面支撐綜合決策。(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負責)
18.民政專題。圍繞社會救助、養老、兒童福利、慈善、殯葬、城鄉社區等領域,整合全省相關數據資源,深化民政套用創新,提升決策支持和分析預判能力,發揮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兜底作用。(省民政廳牽頭負責)
19.文化旅遊體育專題。推進文化旅遊體育監管智慧化建設,構建全省文化旅遊和體育智慧型綜合監管,為各級文化旅遊管理和體育管理部門提供數據支撐與決策依據,輔助行業監測與應急指揮。(省文化和旅遊廳、體育局按職責分別牽頭負責)
20.退役軍人事務專題。以全省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為主線,建設完善退役軍人事務綜合管理平台,持續完善應急救助、就業創業、移交安置、雙擁等業務套用,實現全省三級行政機構業務管理聯動和五級服務保障機構業務共享。推動“網際網路+退役軍人服務”建設,為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安置、優撫褒揚、權益維護等服務。(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牽頭負責)
21.政務服務專題。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圍繞政務服務事項、服務流程和服務渠道,從服務評價、服務覆蓋、服務運行等方面,繪製全省政務服務全景圖,洞察各級政務服務態勢,強化政務服務監督管理,提高政務服務的完備度、便捷度、成熟度。(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負責)
22.交通運輸專題。結合“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建設,構建以數據為核心的交通運輸行業治理體系,推動危險貨物運輸智慧監管,支撐交通運輸市場管理和行業政策制定。最佳化交通運輸組織智慧型分析,創新交通服務保障模式。(省交通運輸廳牽頭負責,省公安廳配合)
23.生態環保專題。健全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加強多源數據綜合套用,落實空氣、水、固體廢物、噪聲及應急等環境的實時監測、分析研判、指揮管控和考核評估,全面提升我省生態環境治理、生態修復水平。(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負責)
24.自然資源專題。推進智慧自然資源建設,推進資源資產、規劃配置、管制利用、保護修復等業務領域協同,梳理形成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科學布局指標體系,以數據驅動業務管理流程最佳化,實現自然資源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為資源要素布局與供給提供決策支撐。(省自然資源廳牽頭負責,省林業局配合)
25.水利專題。結合智慧水利建設,圍繞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工程五大維度,構建智慧型融合的水利全域感知站網,擴大江河湖泊、水資源、水利工程、涉水活動的監測範圍,為洪水、乾旱等水旱災害風險防控、水資源開發利用、河湖長制管理、萬里碧道建設、水土保持監管、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等重點水利業務場景提供決策支持服務,全力提升涉水事務監管水平。(省水利廳牽頭負責,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配合)
26.氣象服務專題。推進“網際網路+氣象服務”工程建設,圍繞防災減災、應急搶險等,提升災害性天氣監測、分析和預警能力,提供外掛程式式氣象服務和基於場景的風險預警服務,為防災減災、應急搶險、政府決策提供支撐。(省氣象局牽頭負責)
27.能源保障專題。建立覆蓋能源生產、流通、消費全鏈條的現代能源監督管理網路體系,發揮能源大數據技術在能源監管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能源監管的效率和效益,提升政府對能源重大基礎設施規劃的科學決策水平。(省能源局牽頭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