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布局未來五年科技興海發展戰略》意在建立海洋科技促進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長效機制科技興海布局合理,讓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到60%以上,並取得一批海洋產業核心技術,發展培育一批中小型海洋科技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布局未來五年科技興海發展戰略
- 出台機構: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和省科技廳
戰略背景,規劃實施,
戰略背景
近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和省科技廳聯合出台 《廣東省科技興海規劃(2010年~2015年)》(下稱《規劃》),提出2015年我省科技興海任務目標:建立海洋科技促進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長效機制,科技興海布局合理,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到60%以上,取得一批海洋產業核心技術,培育一批中小型海洋科技企業;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海洋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高;海洋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力爭培育6家高科技海洋企業創業板上市。第二、三產業比重占全省海洋產業的85%以上。全省形成海洋產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城市2個,總產值500億至1000億元的城市2~3個。沿海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5%以上,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
規劃實施
《規劃》提出了未來五年我省科技興海十項重點任務:
一、加快推進圍填海與海岸工程技術。
重點開展圍填海空間布局及其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建立典型海岸圍填海和海岸工程技術與示範,推進圍填海對海岸生態環境影響與濕地生態可持續利用技術與示範,做好珠江口、韓江口圍填海工程技術與示範,研究基於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圍填海海堤工程技術與示範和海島與人工島圍填海技術與示範。
二、大力發展海島節水與廢棄物資源化技術。
實施海島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和節水工程,力爭實現循環水利用率50%,污水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同時加強海島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和無害化研究,將廢棄物資源轉變成再生能源,實現海島廢棄物處理全程零排放,使海島廢棄物回用率達50%,再生能源比例達到50%。
三、加快推進海洋防災減災工程技術。
重點建立近岸海洋環境立體監測系統與示範,推進港口海岸防颱風預報預警技術與示範和鹹潮災害預報預警系統與示範。
四、大力發展海洋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技術。
重點研究生態資源評估技術,建立環境容量及近海承載力評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和海洋生物資源養護技術與示範。
五、大力發展海洋漁業技術。
重點進行海洋漁業資源評估與南海休漁策略研究,推進海洋牧場化、新品種培育和工程化海水養殖及配套裝備技術與示範,研究實施深水網箱裝備與健康養殖技術、健康養殖的污染控制與減排技術、水產品安全技術、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技術、遠洋漁業資源技術和近海捕撈新技術。
六、加快推進海洋生物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
重點推進南海微生物資源庫建設與開發利用,實施南海生物基因資源和海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發展海洋生物功能製品的開發與產業化和海洋水產品加工技術及其產業化。
七、加快推進海洋油氣礦產資源評價與勘探技術研究。
八、大力發展海水利用技術。
重點建立萬噸級水電聯產聯供海水淡化技術的系統集成與示範,推進新能源小型海水淡化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海水淡化及其濃排水綜合利用的技術開發,實施海水循環冷卻工程技術的系統集成和海水食鹽質量安全預警與控制技術的研究與示範,實施大生活海水直接利用示範工程和海水製鹽新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開發。
九、加快推進海洋能源研究與開發。
重點建立萬噸級水電聯產聯供海水淡化技術的系統集成與示範,實施新能源小型海水淡化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海水淡化及其濃排水綜合利用的技術開發、海水製鹽新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開發和大生活海水直接利用示範工程,推進海水循環冷卻工程技術的系統集成和海水食鹽質量安全預警與控制技術的研究與示範。
十、加快推進科技興海能力建設。
重點實施廣東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推進海洋技術成果轉化與推廣平台建設、園區建設和信息服務平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