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功能性纖維與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建設期間,新增全自動比表面積及孔隙分析儀等5萬元以上設備46台套,配置了功能紡織材料研究專用設備,以及許多先進紡織測試儀器,如 HB902 防紫外線透過及防曬保護測試儀、遠場螢幕性能測試裝置、織物靜電測試儀、織物熱濕舒適性測試儀、雷射粒度分布儀、紅外光譜儀、高倍數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儀、比表面積測試儀、TG-IR 聯用儀、哈克轉矩流變儀、偏光顯微鏡、差示掃描量熱儀等。另外自主研發織物孔徑分布測試儀、靜電紡絲機、實驗型塗層機等一系列裝備,儀器設備總值達 2000 余萬元。以上實驗基地及實驗設備建設有力地保障了工程中心研究項目的順利開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功能性纖維與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五邑大學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功能性纖維與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

發展歷史

廣東省功能性纖維與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我省高校中第一個專業的功能紡織品研究團隊和研發平台,下設紡織材料實驗室、紡紗實驗室、機織實驗室、針織實驗室、染整實驗室、功能紡織品實驗室及非織造材料實驗室等七個專業研究室,實驗室總面積達到4200平方米。

科研條件

工程中心緊密結合地區大型紡織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推動相關紡織企業產業升級,加強高校、企業指導教師的互動與交流,將科研人員、研究生和高級工程師、工程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穩固、互信的合作關係。現有產學研基地包括:廣東美達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益達服裝有限公司、江門市彩格環保科技實業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春燕紡織有限公司、新會冠華針織廠有限公司、江門新會大興針織廠有限公司、開平奔達紡織有限公司、開平富琳紡織製衣有限公司、開平啟帆織造有限公司、廣東聯合化纖染織有限公司、新會德發服裝有限公司、新會明新彈性織物有限公司、開平紡織創新中心、廣州天馬服裝有限公司、江門卓益紡織布業有限公司等。

科研成就

工程中心積極鼓勵中心技術人員定期參加企業的研發項目,從而提高其的工程實踐能力和項目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鼓勵企業導師、研發人員定期參加工程中心的研究進度組會,從而提高企業導師的理論水平,推動廣東省紡織產業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果。建設期內開展產學研等各類項目40項,研究經費711.75萬元,產學研項目“耐久防紫外吸濕排汗聚醯胺纖維及高檔面料的關鍵技術與產業化”和“有機矽改性塗料印花粘合劑製備及產業化研究”分別獲得2015年江門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和三等獎。
工程中心始終堅持 “面向企業、服務社會”的宗旨,不斷開拓服務於江門及周邊地區相關企業的生產和科技創新,長期與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彩格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益達服裝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紡織技術研究所等產學研合作機構,推動廣東省紡織產業升級。建設期內工程中心與企業合作申請專利46項,其中39項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授權專利17項,其中12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轉讓專利成果8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5億元以上,獲批省市科技技術獎6項,有力地推動了珠三角地區紡織企業產業升級。
工程中心還承擔紡織化纖產業規劃編制、江門市紡織化纖產業發展規劃、開平市化纖紡織服裝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等政府規劃項目,調研珠三角地區紡織產業發展現狀,撰寫專業報告,為政府經濟決策提供專業建議,指明珠三角地區紡織行業發展方向。

人才培養

工程中心十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工作,在建設期內,通過嚴格考核篩選引進李崢嶸等博士9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鼓勵中青年教師通過進修與培訓提高自身業務水平,1位青年教師獲得中山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博士學位,1位青年教師正在廣東工業大學攻讀材料學博士,於暉等4人晉升高級職稱;實施“教授+青年導師”團隊機制指導碩士研究生,培養學術、工程碩士29人,現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業務水平高、團結協作的優秀科技創新隊伍,共有核心技術人員49人,其中:高級職稱35人,中級職稱14人,博士27人,碩士13人。
工程中心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培養技術人員,積極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企業高級技術人員進行講學和短期合作研究,建設期內舉辦、協辦國內外學術會議4次,學術講座16場,選派6人出國培訓與交流,每年超過10人次參加國內各類學術研討會,培訓提高工程中心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同時與企業積極合作,建立了佛山市港紡聯等5個條件較完善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4個研究生工作站及多個產學研合作基地,通過與企業開展項目合作,共同培養企業100人以上工程技術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