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的前身為1988年設定在機械工程系的紡織工程專業。
1995年,在紡織工程專業的基礎上成立紡織工程系。
1996年,紡織工程系更名為紡織服裝系。
2000年,紡織服裝系新增服裝設計與工程本科專業,按藝術類招生。
2010年,成立紡織服裝學院。
2013年,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被調整到藝術設計學院,同年12月新增設輕化與材料系,包含輕化工程和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兩個專業方向。
2017年更名為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學院2012年獲批“廣東省高校功能性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3年獲批“廣東省功能性纖維與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8年與
香港理工大學合建“紡織新材料粵港聯合實驗室”;學院現有各類實驗室面積6000餘平方米,內設紡織材料、紡紗、機織、針織、染整、非織造、生物醫衛、智慧型可穿戴等8大類教學和科研實驗室,配備有精良的實驗設備和一流的紡織類測試儀器,共有儀器設備1300多台(套),價值4760餘萬元。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6月,近3年,學院教師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主持包括
國家自然基金等各類科研課題70餘項,發表在
核心期刊以上的研究論文100餘篇,被
SCI收錄論文7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50多項;編寫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2項;獲包括全國發明展覽會
發明創業獎在內的獎勵7項。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22年6月,學院現有紡織工程專業,設定紡織系、輕化與材料系,下設現代紡織技術與套用、針織品設計與服裝、染整、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共4個本科專業方向,以及可穿戴裝備1個專升本專業方向。
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學院現有教職工56人,其中專任教師44名,含特聘教授2名;專任教師中副高以上職稱15名,博士學位教師43名,占比超過95%;包括廣東省傑出青年1名、博士生導師1名(與
暨南大學合作)、碩士生導師22名。學院教師主要來自於
東華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江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國內、境外知名紡織院校。
學科建設
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紡織科學與工程
專業學位授予權:紡織工程(2018年調整為材料與化工類別專業學位點)
教學建設
廣東省名牌專業:紡織工程
廣東省特色專業:紡織工程
廣東省一流本科建設專業:紡織工程
五邑大學重點學科:紡織科學與工程(2012)
廣東省重點培育學科:紡織科學與工程(2012)
截至2022年6月,近3年,學院不斷凝練人才培養特色、深化產教融合、科教協同育人、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華南地區紡織行業培養促進產業升級的套用型高端人才。先後獲得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中紡聯紡織之光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省級一流本科課程4門;擁有省級教學名師1名;主編及參編“十四五”規劃教材3部、其他教材4部。學生獲得省挑戰杯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省網際網路+大賽銅獎1項;學生主持國家級、省校級創新創業項目100多項;獲“挑戰杯”省級二等獎2項;“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省銀獎1項,銅獎1項;獲“紅綠藍杯”大賽特等獎3項、一等獎10項。畢業生深受社會、行業歡迎,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接近100%。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徐煥立
黨委副書記: 陳旭華
黨委副書記、院長:於暉
副院長:巫瑩柱 馬春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