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當代農業史》是馮平編纂的地方志,1995年3月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廣東當代農業史
- 作者:馮平
- ISBN:7-218-01622-7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95年3月
- 出版單位:廣東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廣東農業發展的歷史。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農業科技、水利、農業機械等。
作品目錄
綜合篇
第一頁刪愉章起點(新中國成立前)
一、農業優勢
二、殘酷剝削
三、農業崩潰
四、歷史重任
第二章解放生產力(1949年10月至1952年)
一、生產度荒
二、支援解放海南島
三、剿匪反霸鎮壓反革命
四、土改分田
五、生產恢復戰前水平
第三章迅速發展(1953-1957年)
一、轉向生產
二、貫徹總路線
三、“農業第一”
四、調減負擔
五、技術改革
六、互助合作
七、農業高漲
第四章大挫折(1958-1960年)
一、挫折經過
二、嚴棵葛紋重錯腿設捉充誤
三、嚴重災難
四、大辦水利
第五章恢復與發展(1961-1965年)
一、渡難關的經過
二、渡難關的措施
三、生產發展
第六章經濟徘徊(1966-1978年)
一、徘徊過程
二、徘徊原因
三、繼續修水利
四、改革前夜
第七章走向富裕第一步(1979-1990年)
一、農民的偉大創舉
二、發展商品農業
三、農業新開發
四、偉大的經濟革命
五、發展市場經濟
六、山區建設與造林
七、農民生活得到改善
八、精神文明建設
第八章歷史的經驗
附錄
附錄一廣東農業基本情況統計
附錄二廣東農業大事記戶艱擔(1949-1990年)
附錄三廣東農業1991-1992年概況
專業篇
第九章糧食作物
一、糧食生產迅速起步發展
二、生產大倒退
三、迅速恢復發展
四、徘徊和緩慢發展
五、改革開放依靠科技迅速發展
六、朝著優質高產高效益方向發展
第十章糖蔗
一、糖蔗生產歷史悠久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糖蔗生產
三、科學種蔗的經驗
四、回顧與展望
第十一章水果
一、水果生產源遠流長
二、新中國成立後的水果生產
三、水果生產的新發展
四、主要經驗
第十二章林業
一、森林資源
二、發展歷程
三、主要成就
四、基本經驗
第十三章熱帶作物
一、天然橡膠發展歷程
二、橡膠生產業績
三、其他熱帶作物
第十四章華僑農業
一、華僑農場的興辦和采檔發展
二、經營管理
三、生產結構
四、科技興場
五、改革開放
六、1990年的生產力
第十五章畜牧
一、概述
二、發展歷程
三、經驗與展望
第十六章水產
一、概述
二、發展歷程
三、海洋捕撈
四、海水養殖
五、淡水養殖
六、江河捕撈與增殖
七、基本經驗
第十七章農業科技
一、科研事業的發展歷程
二、主要科研成果及其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三、科技發展的基本經驗
第十八章水利
一、概述
二、主要成就和效益
三、基本經驗
四、今後的展望
第十九章氣象
一、概述
二、氣象事業發展幾個階段
三、拓展氣象服務
四、基本經驗
第二十章農業機械
一、農業機械化的起步(1949-1957年)
二、挫折和調整(1958-1965年)
三、大辦農業機械化(1966-1978年)
四、改革開放時期的新發展(1979-1990年)
五、主要經驗和展望
地方篇
第二十一章廣州市
一、恢復和發展時期(1949年10月至1957年)
二、舉雄鍵徘徊和緩慢發展時期(1958-1978年)
三、大發展時期(1978-1990年)
第二十二章深圳市
一、地理、歷史及農業資源
二、大農業的發展
三、鄉鎮企業發展歷程
第二十三章珠海市
一、概況
二、迅速發展的10年
第二十四章汕頭市
一、農業生產特點
二、傳統農業的快速發展(1950-1957年)
三、農業生產的曲折發展(1958-1978年)
四、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轉化(1979-1990年)
第二十五章韶關市
一、恢復與發展時期(1950-1957年)
二、困難時期(1958-1962年)
三、調整時期(1963-1965年)
四、徘徊時期(1966-1978年)
五、全面振興時期(1979-1990年)
六、農業生產建設成就
七、基本經驗
八、展望2000年的韶關農業
第二十六章河源市
一、土地改革與農業恢復(1950-1952年)
二、農業迅速發展時期(1953-1957年)
三、大躍進與經濟困難組拳洪棄(1958-1962年)
四、調整時期(1963-1965年)
五、停滯時期(1966-1978年)
六、改革開放全面發展時期(1979-1990年)
第二十七章汕尾市
一、概況
二、困境(新中國成立前)
三、新生(1949-1952年)
四、起步(1953-1957年)
五、探索(1958-1965年)
六、滯進(1966-1976年)
七、轉機(1977-1990年)
第二十八章東莞市
一、推翻封建土地私有制,完成農業社會主義改造(1950-1957年)
二、“大躍進”,經濟困難與經濟調整(1958-1965年)
三、農業的緩慢發展(1966-1978年)
四、走向小康的歷程(1979-1990年)
第二十九章佛山市
一、農業自然資源與農業生產特點
二、新中國建立以來農業各發展階段的特點及問題
三、主要成就及其基本經驗
四、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
第三十章中山市
一、農業歷史概況
二、土地改革與農業恢復
三、農業互助合作和生產迅速發展
四、“大躍進”和經濟困難
五、經濟調整逐步提高
六、生產比較穩定增長
七、改革開放和農村經濟騰飛
第三十一章陽江市
一、農業資源與建國前農業概況
二、農業生產恢復發展時期(1950-1957年)
三、生產調整恢復時期(1958-1965年)
四、農業發展停滯時期(1966-1978年)
五、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時期(1979-1990年)
六、發展農業的基本經驗
第三十二章湛江市
一、農業資源與農業概況
二、農業生產恢復發展時期(1950-1957年)
三、生產徘徊發展時期(1958-1978年)
四、改革開放農業生產持續增長時期(1979-1990年)
五、經驗教訓
第三十三章茂名市
一、變革生產關係 解放農村生產力
二、嚴重挫折 調整恢復 重現生機
三、十年動亂干擾 農業停滯徘徊
四、改革開放 農業邁向新里程
五、肯定成功經驗 吸取失誤教訓
第三十四章肇慶市
一、歷史概況
二、土地改革時期(1949-1952年)
三、農業迅速發展時期(1953-1957年)
四、大躍進與困難時期(1958-1962年)
五、調整時期(1963-1965年)
六、徘徊時期(1966-1978年)
七、改革開放全面發展時期(1979-1990年)
第三十五章清遠市
一、土地改革解放生產力(1949-1952年)
二、互助合作化加速農業發展(1953-1956年)
三、公社化“大躍進”農業嚴重受挫(1958-1962年)
四、在調整中恢復發展(1963-1965年)
五、“文化大革命”農業徘徊(1966-1978年)
六、改革開放 農業振興(1979-1990年)
七、農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八、農業發展的前景
第三十六章梅州市
一、農業經濟體制變革
二、農業生產發展概況
三、林業發展概況
四、畜牧業發展概況
五、漁業發展概況
六、水利水電發展概況
七、鄉鎮企業發展概況
八、氣象事業發展概況
第三十七章惠州市
一、農業資源與特點
二、農業恢復和土地改革(1949-1952年)
三、農業迅速發展時期(1953-1957年)
四、大躍進和三年經濟困難時期(1958-1962年)
五、農村經濟調整時期(1963-1965年)
六、“文化大革命”與撥亂反正時期(1966-1978年)
七、改革開放全面發展時期(1979-1990年)
第三十八章江門市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恢復時期(1949年11月至1952年)
二、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1953-1957年)
三、第二個五年計畫時期(1958-1962年)
四、調整時期(1963-1965年)
五、第三個五年計畫和第四個五年計畫時期(1966-1975年)
六、第五個五年計畫時期(1976-1980年)
七、第六個五年計畫時期(1981-1985年)
八、第七個五年計畫時期(1986-1990年)
後記
四、主要經驗
第十二章林業
一、森林資源
二、發展歷程
三、主要成就
四、基本經驗
第十三章熱帶作物
一、天然橡膠發展歷程
二、橡膠生產業績
三、其他熱帶作物
第十四章華僑農業
一、華僑農場的興辦和發展
二、經營管理
三、生產結構
四、科技興場
五、改革開放
六、1990年的生產力
第十五章畜牧
一、概述
二、發展歷程
三、經驗與展望
第十六章水產
一、概述
二、發展歷程
三、海洋捕撈
四、海水養殖
五、淡水養殖
六、江河捕撈與增殖
七、基本經驗
第十七章農業科技
一、科研事業的發展歷程
二、主要科研成果及其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三、科技發展的基本經驗
第十八章水利
一、概述
二、主要成就和效益
三、基本經驗
四、今後的展望
第十九章氣象
一、概述
二、氣象事業發展幾個階段
三、拓展氣象服務
四、基本經驗
第二十章農業機械
一、農業機械化的起步(1949-1957年)
二、挫折和調整(1958-1965年)
三、大辦農業機械化(1966-1978年)
四、改革開放時期的新發展(1979-1990年)
五、主要經驗和展望
地方篇
第二十一章廣州市
一、恢復和發展時期(1949年10月至1957年)
二、徘徊和緩慢發展時期(1958-1978年)
三、大發展時期(1978-1990年)
第二十二章深圳市
一、地理、歷史及農業資源
二、大農業的發展
三、鄉鎮企業發展歷程
第二十三章珠海市
一、概況
二、迅速發展的10年
第二十四章汕頭市
一、農業生產特點
二、傳統農業的快速發展(1950-1957年)
三、農業生產的曲折發展(1958-1978年)
四、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轉化(1979-1990年)
第二十五章韶關市
一、恢復與發展時期(1950-1957年)
二、困難時期(1958-1962年)
三、調整時期(1963-1965年)
四、徘徊時期(1966-1978年)
五、全面振興時期(1979-1990年)
六、農業生產建設成就
七、基本經驗
八、展望2000年的韶關農業
第二十六章河源市
一、土地改革與農業恢復(1950-1952年)
二、農業迅速發展時期(1953-1957年)
三、大躍進與經濟困難(1958-1962年)
四、調整時期(1963-1965年)
五、停滯時期(1966-1978年)
六、改革開放全面發展時期(1979-1990年)
第二十七章汕尾市
一、概況
二、困境(新中國成立前)
三、新生(1949-1952年)
四、起步(1953-1957年)
五、探索(1958-1965年)
六、滯進(1966-1976年)
七、轉機(1977-1990年)
第二十八章東莞市
一、推翻封建土地私有制,完成農業社會主義改造(1950-1957年)
二、“大躍進”,經濟困難與經濟調整(1958-1965年)
三、農業的緩慢發展(1966-1978年)
四、走向小康的歷程(1979-1990年)
第二十九章佛山市
一、農業自然資源與農業生產特點
二、新中國建立以來農業各發展階段的特點及問題
三、主要成就及其基本經驗
四、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
第三十章中山市
一、農業歷史概況
二、土地改革與農業恢復
三、農業互助合作和生產迅速發展
四、“大躍進”和經濟困難
五、經濟調整逐步提高
六、生產比較穩定增長
七、改革開放和農村經濟騰飛
第三十一章陽江市
一、農業資源與建國前農業概況
二、農業生產恢復發展時期(1950-1957年)
三、生產調整恢復時期(1958-1965年)
四、農業發展停滯時期(1966-1978年)
五、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時期(1979-1990年)
六、發展農業的基本經驗
第三十二章湛江市
一、農業資源與農業概況
二、農業生產恢復發展時期(1950-1957年)
三、生產徘徊發展時期(1958-1978年)
四、改革開放農業生產持續增長時期(1979-1990年)
五、經驗教訓
第三十三章茂名市
一、變革生產關係 解放農村生產力
二、嚴重挫折 調整恢復 重現生機
三、十年動亂干擾 農業停滯徘徊
四、改革開放 農業邁向新里程
五、肯定成功經驗 吸取失誤教訓
第三十四章肇慶市
一、歷史概況
二、土地改革時期(1949-1952年)
三、農業迅速發展時期(1953-1957年)
四、大躍進與困難時期(1958-1962年)
五、調整時期(1963-1965年)
六、徘徊時期(1966-1978年)
七、改革開放全面發展時期(1979-1990年)
第三十五章清遠市
一、土地改革解放生產力(1949-1952年)
二、互助合作化加速農業發展(1953-1956年)
三、公社化“大躍進”農業嚴重受挫(1958-1962年)
四、在調整中恢復發展(1963-1965年)
五、“文化大革命”農業徘徊(1966-1978年)
六、改革開放 農業振興(1979-1990年)
七、農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八、農業發展的前景
第三十六章梅州市
一、農業經濟體制變革
二、農業生產發展概況
三、林業發展概況
四、畜牧業發展概況
五、漁業發展概況
六、水利水電發展概況
七、鄉鎮企業發展概況
八、氣象事業發展概況
第三十七章惠州市
一、農業資源與特點
二、農業恢復和土地改革(1949-1952年)
三、農業迅速發展時期(1953-1957年)
四、大躍進和三年經濟困難時期(1958-1962年)
五、農村經濟調整時期(1963-1965年)
六、“文化大革命”與撥亂反正時期(1966-1978年)
七、改革開放全面發展時期(1979-1990年)
第三十八章江門市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恢復時期(1949年11月至1952年)
二、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1953-1957年)
三、第二個五年計畫時期(1958-1962年)
四、調整時期(1963-1965年)
五、第三個五年計畫和第四個五年計畫時期(1966-1975年)
六、第五個五年計畫時期(1976-1980年)
七、第六個五年計畫時期(1981-1985年)
八、第七個五年計畫時期(1986-1990年)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