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953 年 7 月,廣東海口高級農校水產科及廣西欽州農校水產科併入,改名為廣東省水產學校。1955 年初,學校從汕尾遷往江門北街原粵中區黨委舊址。 1959 年春,因地市調整需要,學校遷往
唐家灣(現屬珠海市)。 1960 年 6 月,經教育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暨南大學水產系和廣東水產學校合併成立廣東省水產專科學校。 1962 年夏,遵照廣東省人民政府指示,學校從唐家灣遷往湛江市霞山區海頭嶺。華南工學院湛江分院撤消後併入廣東水產專科學校。 1963 年改由中央水產部領導,易名為湛江水產專科學校。 1979 年 9 月 13 日 ,國務院批准湛江水產專科學校升格為學院,由國家水產總局和廣東省雙重領導,以國家水產總局為主,面向中南、西南兼顧全國招生。 1981 年 1 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湛江水產學院為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的院校。 1997 年 1 月,湛江水產學院與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實行實質性合併,成立
湛江海洋大學, 2005 年 5 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是學校的第一批二級學院之一。
簡介
水產學院是廣東海洋大學的龍頭學院,學校現有的3個博士學位授予一級學科其中有兩個是屬於水產學院。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海洋科學等專業學科自2015年起獲批在廣東省第一批本科錄取批次招生。
學院現設水產養殖系、海洋生物系和海洋漁業與科學技術系,有水產養殖、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生物科學和水生動物醫學4個本科專業;水產養殖、海洋生物、漁業資源和捕撈學4個學術型碩士授權點及1個農業碩士(漁業領域)專業學位點;水產學為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水產學”為第九輪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和“珠江學者”設崗學科;“水產養殖”為廣東省高校名牌專業;“水產養殖”和“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為國家級高校特色專業,“海洋科學(海洋生物)”為省級特色專業。《魚類增養殖學》為省級精品課程。水產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獲批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擁有包括廣東省水產經濟動物病原生物學及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在內的18個省部(廳)級實驗室(中心)和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室總面積20000m2,儀器總值8000餘萬元。
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315人,研究生123人。教職工102人,其中正高職稱36人、副高職稱31人;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52人;69人具有博士學位,占專職教師人數的70%多。“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省級培養對象7人,校級培養對象12人。著名水產動物營養學家麥康森院士為“雙聘院士”。
近5年來,主持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40;科研總經費1.84億元。發表論文810餘篇,其中SCI收錄29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78項;獲科學技術獎勵31項,其中,“南方對蝦高效養殖技術”、“附殼造型珍珠和優質海水珍珠養殖及加工技術的研究與套用”及“日本囊對蝦和斑節對蝦地膜覆沙池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及示範推廣”分別獲得廣東省、海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師資
學院現有教職工89人,其中正高職稱26人、副高職稱24人;兼職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38人;46人具有博士學位,占專職教師人數的70%多。“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省級培養對象7人,校級培養對象12人。著名水產動物營養學家麥康森院士為“雙聘院士”。吳灶和教授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專業博士生導師,劉楚吾教授為湖南師範大學發育生物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簡紀常教授為汕頭大學海洋生物專業博士生導師,譚北平教授為中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專業博士生導師。學院還聘請劉建康、沈韞芬、劉瑞玉、林浩然、張福綏、趙法箴等6位院士及日本東京水產大學須山三千三教授為名譽教授,聘請美國南佛羅里達州水資源管理局高級環境科學研究員古濱河、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鄭晶、美國 Nanogen Inc. 高級研究員姚祖旭、美國阿拉斯加洲漁獵部高級生物統計學家鄭傑等 4 位美籍專家為客座教授,聘請“長江學者”麥康森博士為兼職教授。水產養殖系已故著名科學家熊大仁教授是我國珍珠養殖的奠基人之一。
學院堅持以教學科研為中心,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水產養殖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教學研究項目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海產經濟動物增養殖學課程建設與改革” 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水產養殖專業實驗實習教學創新體系的建立與實踐” 獲省教育廳教學成果二等獎。《海產經濟動物增養殖學》、《淡水經濟動物增養殖學》、《魚病學》等 3 門課 程是省級重點課程。 學院始終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建有一批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實習基地。並積極為地方經濟服務,魚蝦貝藻增養殖、網箱養殖、水產經濟動物病害防治、珍珠養殖技術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推廣套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位池養蝦技術、南方幾種海水名貴魚類的種苗生產及養殖技術、沉箱養鮑技術為國內首開。2003 — 2006 年的科研經費 1600 萬餘元,獲得資助項目的級別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項目涵蓋了國家自然基金、國家 863 計畫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省自然基金及地方政府各級科技計畫項目大幅度增加,並積極加強與企業合作。
專業設定
學科專業設定
類 型 | 名 稱 | 設立時間 | 負責人 | |
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 水產學(0908) | 2013 | | |
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 | 水產學(0908) | 2011 | | |
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 | 水產養殖(090801) | 1998 | | |
海洋生物(070703) | 2006 | | |
漁業資源(090803) | 2003 | | |
捕撈學(090802) | 2011 | | |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 | 農業碩士-漁業領域(095108) | 2004 | | |
本科專業 | | | | |
| | | |
海洋科學(海洋生物)專業 | | | |
| | | |
| | | |
成果
近4年來,主持承擔課題30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7項;科研總經費9610萬元。發表論文535篇,其中SCI收錄78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2項;獲科學技術獎勵35項,其中,“南方對蝦高效養殖技術”、“附殼造型珍珠和優質海水珍珠養殖及加工技術的研究與套用”及“日本囊對蝦和斑節對蝦地膜覆沙池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及示範推廣”分別獲得廣東省、海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學院十分注重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先後同UniversityofStirling(UK)、UniversityofFlorida(USA)、JamsCookUniversity(AUS)、東京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台灣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國內外20多所科研院所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合作,建立長期的學術交流機制。與中水遠洋漁業責任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了聯合培養人才協定,每年外派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出國工作。
學院秉承“廣學明德海納厚為”的校訓精神,立足廣東、面向南海,圍繞現代漁業發展的戰略需求,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最佳化師資隊伍為抓手,以提升學科建設水平為主軸,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協同創新能力為引擎,不斷提升學院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