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文明塔

廣東文明塔

三饒文明塔,位於廣東省饒平縣三饒鎮古城南門外二華里的山頂上。清代《饒平縣誌》載:塔分七層,高五丈,底層周圍六丈五尺,厚六尺八寸;門寬三尺二寸,用青磚條塊砌成。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1981年被列為饒平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文明塔
  • 地點:廣東省
  • : 分七層
  • 底層:  六丈五尺
簡介,歷史,

簡介

三饒文明塔,位於廣東省饒平縣三饒鎮古城南門外二華里的山頂上。清代《饒平縣誌》載:塔分七層,高五丈,底層周圍六丈五尺,厚六尺八寸;門寬三尺二寸,用青磚條塊砌成。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塔為空腔,於藩為塔題聯:“文光已授青藜杖。科第朕綿報士心”,祈望饒平子孫後代繼承先賢,知書識禮,輩出人才,文運昌明,命名文明塔。在今天來說,憶念先賢,冀求代代子孫,奮發有為,爭取創造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享受昇平盛世的樂趣。可是社會上歷來就有不少迷信風水的人提出非議說“三饒古稱‘蟹地’,這裡建塔,鑽傷了‘蟹身’,敗壞了古城的風不”。果真如此么?歷史證明就是公正的裁判者,咱是新時代的人,自應對郭於藩建“文明塔”給以公正的評價。 這塔的兩側有一副門聯曰: 文光已授青藜杖 科第聯綿報士心 可見郭於藩在此建塔,無非是要繼承與弘揚先賢的教化,想以東漢劉向的“專精□思“為榜樣,冀望後代子孫出類拔萃,多出俊彥,人傑地靈,得占榜首。如此美好願望,誠足稱道。

歷史

文明塔在饒平古城三饒鎮郊雙溪畔的山上,塔下不有七榕橋——株古榕七條榕根並排橫跨溪面,構成一座天然的橋樑,成為三饒古城的勝景。這裡又是南宋狀元王十朋在雙溪寺旁立碑之所在。他曾對饒平的地理環境讚美說:天下大亂可無懼;世間饑荒得有收。簡直把它誇成粵東的據險要地了。文明塔歷經風雨災難與峰火戰亂之後,依然屹立峰頂,雄偉壯觀。充分顯示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建築藝術與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色。1981年被列為饒平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文明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