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增城畲族民族民俗文化旅遊區

廣東增城畲族民族民俗文化旅遊區

畲族村位於增城市正果鎮東部羅浮山西北麓,是廣州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村落。畲族古代為遊獵民族,歷代生活在我國東南沿海的一些山區。增城畲族主要從湖南遷入。至今定居於增城的有盤、雷、耒(lei)三個姓氏,分居於嚇水、通坑、榕樹嚇三條自然村約300餘人。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民歌和服飾,善長唱山歌,還有作為其氏族標誌而崇拜的圖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增城畲族民族民俗文化旅遊區
  • 地理位置:增城市正果鎮東部羅浮山西北麓
  • 特點:有自己的語言、民歌和服飾
  • 景觀:桃花谷、柿樹坡
概述,畲族開居地,畲族文化,畲族民俗,畲族景點,畲族美食,交通指南,

概述

畲族村風景清幽,林木茂盛,擁有很多獨特的景觀。自然景觀主要有荔枝園、桃花谷、柿樹坡、掃把山、梨花溝、枇杷谷、楓樹坡、古樹神韻、竹溪村落等,人文景觀主要是畲族特色的房屋建逄築、文化習俗和酥醪(lao)古觀(博羅縣境內)等。2008年被中國休閒悠優獎評審會評定為“最佳休閒鄉村”。2013年被評為廣州市民族民俗文化旅遊區。

畲族開居地

畲族8 0 0年前開始在此定居。位於一條山溝內,四面環山,溝長約1 000米,溝內自然風光十分秀美,溝內有小溪流過,泉水涓涓,不時聽到鳥鳴。溝內植被茂盛,以高大喬木為主,樹種有沙木,魚尾葵、竹子,有幾棵畲族開居時留下的古樹,受到畲族人人保護。保存有畲族廾居時房房屋遺址,殘垣斷牆。

畲族文化

畲族是以玉犬為圖騰的民族,畲族祖圖被納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畲族的古老傳說中,畲族人的始祖是犬,每逢春節要祭拜始祖。農曆大年初一一大早,正果鎮畲族村裡的男女老少,便帶著供品,聚集在祠堂燒香祭拜,大放鞭炮。在這一天,祠堂里會鄭重張掛著一幅約6米長的《畲族祖圖》,讓村民們瞻仰。過了農曆大年初一,這幅祖圖又收藏在村委會。
《畲族祖圖》《畲族祖圖》
這幅《畲族祖圖》原件以絹布彩繪,保存了近千年,現被檔案館收藏,村里展示的是複製件。過去,怕外族欺負,畲民不敢把祖圖拿出來張揚。只有在大年初一這天,才把祖圖攤開,放在祠堂的地上向村民展示,老人家向年輕人講始祖的光輝歷史和本族的起源。在畲族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狗,傳說哪家的狗壽命最長,就會給這家人帶來好運。大人還會教育小孩,不能打狗。以前,畲族人養狗,不吃狗肉。現在有些年輕人受外面的影響,破了這個忌,但老人家是堅決不吃一口狗肉的。
狗頭王的傳說
史料記載,上古時代,高辛皇后耳痛三年,後來從耳朵里取出一條蟲子,將其在盤中養育,竟然變成了一條龍犬。高辛皇見了大喜,賜名龍期,號稱盤瓠(hu)。其間犬戎入侵,國家危急,高辛皇下詔求賢,謂有能斬番王首級來獻者,即將第三公主嫁他為妻。龍犬知道後,即前往敵營,乘番王酒醉,將其頭顱咬斷,銜回獻給了高辛皇。
高辛皇因為他是狗而不想將公主嫁給他,龍期忽做人語說:“你將我放入金鐘內,七天七夜,就可變為人形。”到了第六天,公主怕他悶餓而死,打開金鐘一看,龍期的身已變成人形,尚余犬頭未變,但已經無法完成變化。於是盤瓠穿上大衣,公主則戴上狗頭冠以儘量接近盤瓠的形象,二人結婚後入山居住,開荒種地、植藍染布,生下三男一女。

畲族民俗

民居習慣
歷史上畲族人民輾轉遷徙,物質生活尤為簡樸。他們“結廬山谷,誅茅為瓦,編竹為籬,伐荻為戶牖”,聚族而居。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結構瓦房。現在隨著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變,修小樓房的人越來越多。火籠、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於山區氣候寒冷,嚴冬臘月,一家人都圍坐在火塘邊烤火取暖。畲族山區,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種植較少,雜糧較多。他們普遍以地瓜米摻上稻米為主食,純米飯只是宴請貴賓時才用,喜食蝦皮、海帶、豆腐等。尤喜飲“米酒”和“麥酒”。畲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畲族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現在畲族男子服裝與漢族無異,而閩東、浙南的部分畲族婦女,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有穿短褲裹綁腿的習慣。
婦女髮式
尤其是婦女的髮式與漢族不同。少女喜用紅色絨線與頭髮纏在一起,編成一條長辮子,盤在頭上。已婚婦女一般都頭戴鳳冠,即用一根細小精製的竹管,外包紅布帕,下懸一條一尺長、一寸寬的紅綾。老、中、青不同年齡的婦女,發間還分別環束黑色、藍色或紅色絨線。冠上飾有一塊圓銀牌,牌上懸著三塊小銀牌;垂在額前,畲族稱它為龍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鳳冠(傳說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許配給斬犬戎番王頭有功的盤瓠。冠上還插一根銀簪,再佩戴上銀項圈、銀鏈、銀手鐲和耳環,顯得格外艷麗奪目。
婚俗
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仍保留著古樸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內部的盤、藍、雷、鐘四姓中自相婚配。本來,氏族外婚制是畲族傳統婚俗。但由於歷代統治者的民族壓近和歧視政策,畲、漢兩族之間嚴禁通婚,曾是畲族內部的一條族規。解放後,隨著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的執行,畲、漢兩族之間的通婚日益增多。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戀愛的傳統,對歌成婚是畲族先民的習俗。但隨著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受到漢族婚姻觀念的影響,到解放前畲族婚姻的封建買賣包辦現象十分嚴重。解放後被革除,現在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戀愛,婚姻自主。
喪葬
喪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習俗。畲族婦女髮式
正果鎮畲族村中婦女頭上都是梳髻的,但有明顯的分別。未婚女青年的髻,梳成一疊;已婚婦女的髻梳成二疊;老年婦女的髻梳成三疊。這個梳髻的習俗,除表示她們的不同年齡和身份外,更有意思的是,一疊是一層山巒;二疊是兩層山巒;三疊是多層峰。向人們表示:青山不老,健康高壽,祝福吉祥。

畲族景點

蘭溪荔枝溝
畲族嚇水村坐落在玉盆山中腰,離山坑底有四百米高,其山坑流水,層層瀉下,形成7個梯級瀑布,其中下溝瀑布流水量最大,被稱為“廣東荔枝溝”。該溝位於正果鎮東部羅浮山西麓,群山巍峨,山間流水潺潺。荔枝溝,終年流水不斷,咆哮如濤,剛下過大雨時,其濤聲於一里遠野能聽到。其山溪流水,被一塊高數丈的巨石攔住,水從石面流下,飛花飄雪,十分好看。石板上有人題了詩,但沒有署名。無從研究作者是誰,詩意也很清新激昂,只能說是無名氏之詩。
荔枝溝由於落差懸殊,河床呈梯形而下,站在溝底上望,儘是懸崖峭壁,只能看到幾米至幾十米的河底。沿溝瀑布相連,深潭相接,妙不可言。在下游有一瀑布高約8米,夏季可達16米,疾泄寬長的水面猶如一片鋒利的刀面。由於水流衝擊切割的作用,經年曆代,水流將河床橫劈成一道1. 5到3米寬,深達8米的斷槽溝壑,水流傾瀉而下,從橫溝的右側出口彎轉而出,瀉入狹長陰森的深潭中。荔枝溝沿途可觀賞青山、溪流、田野村莊,感受畲族生態風情、荔枝溝生態漂流仙境。沿途有傳說中的“白鱔過河、老虎過河、神龜出海、仙人探石、天然沙灘”等天然景色。
荔枝溝景區有百年參天荔枝古樹,風景宜人,配套經營農家食宿,本地雞、鴨、鵝、山坑螺、 山坑魚、山野菜、土鮮筍、山水豆腐等各款農家菜式精心製作,令各位遊客一飽口福。這裡的老樹荔枝晚熟、清甜、品質特別好。2 0 0 6年7月2 2日晚,此地的荔枝被哥德堡號訪問廣州系列活動組織委員會選定為“百年享宴”的特供荔校。
枇杷園
枇杷園位於畲族文化民俗村,依山而建,山上種滿枇杷樹,面積約8 0畝。枇杷樹形整齊美觀,葉大蔭濃,四季常青,春萌新葉白毛茸茸,秋孕冬花,春實夏熟,在綠葉叢中,累累金丸,古人稱其為“佳實”。由於這裡空氣清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海拔高又無污染,所產枇杷橙紅色、個大多汁、皮薄肉厚、清甜化渣。每年的3月上旬到4月中旬是來這裡採摘遊玩的好時節。
陽春時節 增城畲寨枇杷飄香陽春時節 增城畲寨枇杷飄香

畲族美食

畲族枇杷酒、荔枝、坑螺

交通指南

地 址:增城市正果鎮畲族村
公車:增城市區有旅遊公共汽車到達(掛綠廣場有上下客點)。增城市運輸公司每天發往畲族風情村班車時間為6:00和15:50,返回時間為7:00和17:00。
自駕車:1、增城市區—增正公路—正果鎮到蔚村路口轉右—正嚇線—蘭溪—畲族村(約1小時)
2、羅浮山—酥醪(lao)鎮—酥醪(lao)觀—畲族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