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市張槎中學

廣東佛山市張槎中學

廣東佛山市張槎中學創辦於1956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佛山市張槎中學
  • 創辦時間:1956年
  • 類別:中學
  • 所屬地區:廣東省佛山市
學校簡介,獲得榮譽,地圖信息,

學校簡介

1956年夏,南海縣以“沙崗區中心國小附設國中班”的名義,招收了國中一年級學生一百多人,利用陳恭壽先生創辦的“張槎女子學校”的舊址辦起了學校。當時教職工僅5人,負責人為陳暖培同志。1957年,定名為“南海縣張槎中學”。1958年改名為“佛山市張槎中學”,成為一所有6個班的初級中學,教職工也增至20人。容羨同志出任副校長。
1956年至1958年是艱苦的建校時期。那時,學校條件很差,教師和住校學生都分散住在農民屋裡;學生邊學習,邊參加建校勞動,師生一起動手,奮鬥兩年拆炮樓、拆舊祠堂,運磚搬瓦,建起了教室四間。在這艱苦的條件下,同學們學習卻很努力,還辦起了校刊,排演歌舞話劇,校園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在共同學習、生活中,師生親密無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59年7月,首屆國中生畢業了。張槎中學又擴展為一所有8個教學班的初級中學,教職工增至30多人。在1959年至1966年間,學校堅持按教育規律辦事,改革課堂教學,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學校積極開展學雷鋒、王傑等活動。文體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學生勤奮好學,蔚然成風。在這時期,張槎中學有許多同學考進佛山一中和其他高級中學,有許多同學參加工農業生產,不久就成為單位的骨幹,發揮作用。
1966年5月,文革風暴席捲全國。十年浩劫,張槎中學也深受其害。學校先後更名為“延風中學”、“印染廠中學”、“佛山市第六中學”。校園破敗不堪,教學設施也破壞殆盡。學校先後改為兩年制國中、兩年制高中,共12個教學班。但學校僅有8個教室,一部分學生在借用附近農村的房子上課,還有一部分學生則在農場分校邊勞動、邊上課。由於“左”的路線干擾,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時間極少,大部分時間用於“學工學農”、“開門辦學”,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1976年,佛山市委發文,將已改為“佛山市第六中學”的張槎中學又恢復原名為:“佛山市張槎中學”,招收當時張槎公社各國小附近附設國中班的畢業生,辦起了一所有5個教學班的高級中學。77年增至8個班。1978年由於國中改制為三年,為解決銜接問題,學校又增加國中三年級。1979年國中、高中同時招生。到80年成為一所有11個教學班的完全中學。1981年,貫徹“控制高中、發展國中”的調整方針,學校停辦高中。
1983年9月由於貫徹中等教育結構方針,學校恢復高中,開始招收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班學生。
1987年,張槎鎮委、鎮政府制定了張槎中學擴建計畫,投資430萬元,先後征地36畝,修建了教學辦公樓、校門、校道。92年又修建了教工宿舍和飯堂。1995年撥款180萬元,建好了有400米跑道的運動場和圍牆,建好了生物園、改建了廁所,搞好了綠化。1996年,將在原理化實驗室舊址,新建八層7300平方米的科學大樓。張槎中學的校園面貌和教學設施將大大改觀。
五十年後的今天,槎中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有36個教學班、二千多名學生,具備優秀的師資水平,過硬的教學設備的頗具規模的初級中學。教學條件、教學成績連年躍上新台階,教育教學科研、學生各類競賽連年摘取豐碩成果,特別是近幾年來,張槎中學與蓮大中學合併後,更是連續通過了佛山市一級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的評估驗收,開始了建設廣東省示範性國中的征程。
近年來乘著市委市政府打造大佛山,建設教育強市的東風,在市、區領導的指導下,我們緊跟新課程改革的腳步,設計了槎中未來發展的藍圖。我們將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辦學理念,確定“品學兼優、身心健康、個性優良、特長明顯的合格加特長的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制定了以“龍獅藝術為龍頭,提高學校品位”的辦學方略。

獲得榮譽

經過師生們多年共同努力,張槎中學在禪城區教育局和張槎街道的正確領導下,槎中師生髮揚團結協助、自強不息的精神,教育教學質量全面得到提高。近兩年升中考,考取佛山一中、石門等重點中學91人,老師有百多篇教改論文在全國、省、市各類刊物發表,均創槎中歷史新高。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榮獲全國一、二、三等獎近300人次,市級獎300多人次。其中招嘉偉同學均獲國中數學、物理競賽一等獎,陳明鑑同學獲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陳嘉銘、曾維政、陳錦柱同學分別獲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學校舞獅隊12名同學還代表廣東佛山醒獅團赴京參加建國五十周年慶典晚會的表演,多名學生曾代表中國醒獅團多次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參加國際比賽,均獲得優異成績。馮弟珍同學發明“可變換裙褲”赴京參加全國第二屆勞技創作大賽獲得銀獎;莫嬋、王子君、李筱婷同學的物理創新設計獲省“華附創新設計世界盃”二等獎。

地圖信息

位置:佛山市禪城區張槎三路25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