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七十二行商報》的創辦人黃景棠,字詔平,出生於馬來亞,其父是當地著名僑商黃福。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廣東七十二行商報
- 成立時間:1907年
- 經營範圍:報紙
- 創辦人:黃景棠
“報齡”之最,創辦人,開始發行,商報介紹,歷史價值,
“報齡”之最
在近代,廣東毫無疑問屬於中國的“文化大省”之列,就拿報刊(早期的“報”與“刊”沒有嚴格的區分)來說,廣東不僅是中國近代報刊的誕生地,而且一度是報刊特別多的省份。在1912年,廣州城同時就有20多種日報發行,除了上海,大概沒有哪個城市的報紙比廣州多。不過,近代廣東大多數報紙只存在三幾年,甚至一年半載,只有《廣東七十二行商報》從1907年一直辦到1938年(抗戰後一度復辦,旋改名),創下了廣東近代報紙“報齡”之最。
創辦人
黃景棠自幼受過嚴格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青年時代回國參加科舉考試,獲拔貢功名,經朝考被授予知縣官職,後又加捐獲道台官銜。他對戊戌維新很同情,變法失敗後就絕意仕進,主要在廣州商界進行活動,1904年廣州商務總會成立時,被選為坐辦。他曾參與潮汕鐵路的興建;1906年在粵路公司創辦時更是關鍵人物。他投資開發廣州的芳村地區,還提出過修建廣州珠江大橋的計畫;興辦新式學校和參加慈善活動,他也不甘人後。
開始發行
在清末,廣州商業有“七十二行”之稱,其實大行業不下百餘行,大行下面還分小行,“七十二行”則成為廣州商界的代稱,《廣東七十二行商報》就是廣州商界的喉舌。
該報於1907年8月4日開始發行,當天的報紙有一篇長達數千字的發刊詞。發刊詞對廣東商業的發展以及廣東商業在國內外的影響充滿自豪感,上面說道:“各行省無不有粵商行店,五大洲無不有粵人足跡,其民輕巧活潑,好冒險習勞,最合營業之性質,由是觀之,我粵省於歷史、地理、物產、民俗上均占商界優勝之點,似非他省所及,謂為天然商國,誰曰不宜?”
商報介紹
發刊詞還呼籲加強商界的聯合,發揮廣東商人團體在國際“商戰”中的作用;提倡誠信經商以增強廣東商品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號召發展商學以提高廣東商人的整體素質;對清政府統治下缺乏經商的法制環境、社會治安混亂,以及官吏對商人的橫徵暴斂,提出尖銳的批評。發刊詞宣稱,這份報紙“既有監督商人之責任,亦有監督政府之義務”,最後還表示,要向西方國家的商界學習,“以愛國之熱誠,為強國之基本”,達到“商業興而國勢振”的目標。
粵商自治會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引起了官府和守舊士紳的忌恨,有人稱它為“殺頭會”,1910年清廷發布的一個上諭,對黃景棠等人嚴加申飭,強加給他們的罪名之一就是辦報。不過,在清末,清朝的專制機器已經很衰弱,朝廷和官府一般都不敢對大城市的商界人士開殺戒,所以,黃景棠等人雖承受很大壓力,但生命尚不至有危險;《廣東七十二行商報》的言論雖然也經常被干預、封禁,但報紙仍繼續出版。民國以後,《廣東七十二行商報》越辦越“穩健”,基本是“在商言商”,清末粵商自治會領導愛國鬥爭時期的朝氣,在報紙上已再難體現。
歷史價值
近代廣東戰亂頻仍,文獻資料散失嚴重,廣東先後出版的報刊數以百計,但留存到今天仍比較完整的沒有幾種。連續出版了30多年的《廣東七十二行商報》,目前只在中山大學南校區圖書館零零星星地還保存了兩三百份,其中只有一份是清末的。幸而該報在創辦25周年時出版過一本紀念刊,使我們對這份廣州商人報紙的創辦情況和社會影響得到稍多的信息。今天,清末民初的《廣東七十二行商報》已經是價格不菲的文物,近日有人在澳門買到幾張,每張都要花幾百元。去年,在南方日報社的圖書資料室發現了三份清末的《廣東七十二行商報》,順德一位先生也發現了一份家藏的,這些訊息一時成為多家報紙競相轉載的新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