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評論教程

廣播電視評論教程

《廣播電視評論教程》是2007年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仲富蘭

基本介紹

  • 書名:廣播電視評論教程
  • 頁數: 331頁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開本: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5月1日)
平裝: 331頁開本: 16開
ISBN: 9787309054927
條形碼: 9787309054927
商品尺寸: 22.6 x 17.2 x 1.8 cm
商品重量: 440 g
ASIN: B0011C3WEM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立足於多年的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體會,結合廣播電視評論業界最新發展狀況,系統闡述了廣播電視評論的基本特點、符號系統、節目形態、功能定位、社會效果,並從實用角度出發,著重講解了廣播電視評論的策劃、選題、採訪、寫作、解說、剪輯、編排等方面的運作技巧,最後就如何培養廣播電視評論作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頗具獨創性的見解和建議。
本書既全方位解析廣播電視評論的內涵、特性與基本原理,又綜合傳授廣播電視評論運作流程諸環節的操作要領;既融會了大量經典、新穎的實踐案例,又不乏切實、到位的理論指導。本書適合廣播電視專業師生教學,也有助於廣播電視評論從業人員實現能力提升。

作者簡介

仲富蘭,男,漢族,上海市人,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學系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研究中心主任,《傳播學研究集刊》副主編。長期在上海新聞業界供職,1998年被評定為高級記者,曾經擔任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評論員、《今日論壇》節目主編、新聞台副總監,以及上海《新聞午報》主筆等職務。
作者在長期的新聞業務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在上海電台創辦過《今日論壇》、《990新聞快評》等著名新聞評論欄目。作為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傳播學方面的學科帶頭人,承擔並主持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人口委《上海市人口社會化傳播研究》、《上海市大學生婚戀觀調查》、《上海市人口委宣傳模式與行政效率》、《上海市外來人口文化跨越問題研究》等課題。有專著《廣播評論——功能、選題和語言藝術》、《中國民俗文化學導論》、《現代民俗流變》等多部。其有關“新聞快評”的理念及多篇論文在新聞業界有很大影響。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我國新聞評論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廣播電視評論主體地位的確立
第三節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定位和關注社會現實
第四節 在創造性轉換中與客群平等交流
第一章 廣播電視評論基本特點
第一節 廣播電視評論的一般特徵
一、強烈的新聞性
二、論述的時效性
三、評說的特指性
四、文體的政論性
五、論證的邏輯性
第二節 廣播電視評論與報刊評論的聯繫與區別
一、報刊新聞評論的類型
二、廣播電視評論的獨特個性
三、聲音符號與圖像符號
四、客群的差異對體裁的影響
第三節 廣播評論的基本特點
一、廣播評論的風格特徵
二、短小精悍
三、深入淺出
四、稀釋抽象內容
五、講究說理藝術
第四節 電視評論的基本特點
一、電視評論的成功實踐
二、聲音畫面同步兼備
三、聲音與畫面有機結合
四、聲音與畫面雙線互補
第二章 廣電媒介特點與評論符號系統
第一節 廣播電視傳播的特性
一、廣播的傳輸方式
二、廣播的傳播特點
三、電視的傳播手段
四、電視的傳播特點
第二節 廣播評論的符號系統
一、聲音的特性和廣播評論的語言符號
二、語言符號在廣播評論中的作用
三、非語言符號在廣播評論中的運用
四、廣播談話與聽眾參與
第三節 電視評論的符號構成
一、畫面的類型和表現功能
二、解說詞與抽象語言
三、同期聲與現場語言
四、文字語言:螢幕文字和畫面文字
第三章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形態
第一節 廣播電視評論的結構
一、報導與評論同步進行
二、採訪與調查的觀點展示
三、話語與表達的多向互動
四、內容與形式的個性呈現
第二節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的形式
一、廣播評論節目的三大門類
二、電視談話體評論
三、電視圖像評論
四、採制圖像評論的特殊要求
五、電視評論節目的形式
第三節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的傳播特性
一、節目的一般特性
二、權威性與主導性
三、幫助客群篩選信息
四、拉近與客群的距離
五、在觀點碰撞中“就事論理”
第四章 廣播電視評論功能定位
第一節 傳遞意見信息
一、闡釋新聞背後的意義
二、設定公眾議論的話題
三、培養民族文化規範
四、激發客群參與的熱情
第二節 形成、引導與反映輿論
一、匯聚公眾意見與輿論形成
二、主動影響輿論
三、反映輿論與反映民意
第三節 守望社會,傳播知識
一、廣播電視評論是社會的守望者
二、守望功能在當今社會的拓展和延伸
三、平等視野下的知識傳播
第五章 廣播電視評論社會效果
第一節 新聞評論應當顧及社會效果
一、社會意識的把握與掌控
二、媒介輿論與新聞精神
三、媒體的軟性權力
四、樹立權威的媒介行為
五、媒體形象與社會效果
第二節 在健全法制中完善社會批評
一、社會監督和社會批評
二、如何看待“新聞糾紛”
三、新聞機構不是裁判者
四、尊重被批評者的正當權利
五、尊重公民的隱私權
六、批評的三原則
第三節 新聞的自重與評論的格調
一、新聞的自重與反對“低俗化”
二、破除陳規陋習舊視角
三、忌“小報作風”
四、忌“華而不實”
五、新聞格調不能頹落
第四節 評論作者應具有的六種意識
一、喉舌意識
二、導向意識
三、表率意識
四、法律意識
五、創新意識
六、問題意識
第六章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策劃與選題
第一節 節目個性與選題策劃
一、選題含義和思維方法
二、選題與立論的邏輯關係
三、選題與立論的主題“煉意”
四、選題與立論的思維方法
第二節 節目個性與選題構思
一、選題要考慮媒介個性
二、選題要考慮節目個性
三、選題要考慮途徑方法
第三節 廣播評論節目選題策劃
一、選題要求真求新
二、選擇評論的最佳契機
三、選題切忌過濫過俗
四、十分講究選題的構思
五、選題考量與評論價值
第四節 電視評論節目選題策劃
一、聚焦論點
二、多研究角度
三、調門儘量平實
第七章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立論與編導
第一節 廣播電視評論的立論
一、廣播電視評論立論的特徵
二、立論與採訪的對象選擇
三、精心考慮立論的切入點
四、調查與採訪手段
第二節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的編導
一、用心:善於發現評論主題
二、深入:悉心挖掘評論視角
三、細緻:調動表現節目張力
第三節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編導的工作原則
一、有容乃大,精心選擇各種素材
二、嫻熟掌控,發揮節目最大效應
第八章 廣播電視評論採訪
第一節 採訪在廣播電視評論中的地位
一、採訪是新聞評論的前提
二、採訪是特殊的調查研究
三、採訪決定廣播電視評論節目質量
第二節 採訪前的準備與案頭操作
一、認識和熟悉採訪對象
二、採訪提綱和採訪方案
三、採訪前的心理準備
第三節 採訪方式與方法
一、採訪的方式
二、採訪的方法
三、採訪的一般規程
四、現場採訪的組織
五、鏡頭與話筒前的採訪
第四節 廣播電視採訪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讓拍攝對象自然常態
二、運用好同期聲
三、現場場面調度
四、電視採訪的非語言符號
第九章 廣播電視評論寫作
第一節 廣播電視評論寫作特點與結構形式
一、廣播電視評論的寫作特點
二、廣播電視評論的結構形式
第二節 廣播評論對語言的基本要求
一、寫大白話,通俗易懂
二、質樸形象,妙趣橫生
三、說國語,規範用語
四、言語感知,避免誤解
第三節 電視評論對語言的基本要求
一、聲像配合
二、語體清新
三、樸素精煉
四、準確貼切
五、風趣生動
第四節 廣播電視評論的語言藝術
一、美學追求
二、重視修辭
三、聲調悅耳
四、長短分句
五、即興表達
第十章 電視評論解說與剪輯
第一節 電視評論節目的解說
一、電視評論節目中的解說
二、現場採訪同期聲
第二節 電視音響的運用
一、確立畫面的真實性
二、烘托現場環境氣氛
三、用音響表現人物的情感
第三節 電視評論的編輯
一、電視評論的畫面剪接原則
二、畫面剪輯的操作過程
三、畫面編輯的場面轉換
四、畫面編輯的幾個剪接點
第四節 鏡頭組接的原則
一、畫面內容符合邏輯
二、動作銜接注意連貫
三、確保空間方向一致
四、景別角度和諧有序
五、影調色調保持匹配
第十一章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編排
第一節 廣播電視評論的編輯思維
一、審時度勢的立體思維
二、瞭然於胸的大局思維
三、爛熟於心的主題思維
四、知己知彼的研究思維
第二節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編排依據
一、新聞性與即時性
二、突出性與相關性
三、知識性與人情味
第三節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編排思路
一、建構“大編輯”
二、穩固“小系統”
三、演好“重頭戲”
四、保持“平視角”
五、確保“高品位”
第四節 廣播電視評論節目編排原則
一、吸引力和公信力原則
二、衝擊力與影響力原則
三、感染力與親和力原則
第十二章 廣播電視評論作者素質培養
第一節 加強學習,鍛造敏銳嗅覺
一、新專業背景下的角色轉型
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三、培養新聞敏感
四、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標準
第二節 敬業樂群,恪守職業規範
一、真實、客觀、全面、公正
二、遵紀守法,廉潔自律
三、團結協作,艱苦奮鬥
第三節 自強不息,踐行正派作風
一、提倡正派的文風與學風
二、腳踏實地,勇於創新
三、勤思維,廣遊歷,多交際
四、要有“事業心”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