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隨著日軍進攻華南,廣州難民問題日益嚴重。據估算,廣州淪陷前後,難民的數量在70萬人以上。許多廣州難民隨政府的遷移而奔走流離,期望在政府的護翼下求得生存。短距離的流亡多往經濟相對落後的粵北和粵西地區,長距離的流亡主要往內地後方城市。廣州淪陷前後的難民問題是在戰時和戰後初期對地方社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一個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難民
- 釋義:抗戰初期廣州的難民
抗戰初期,隨著日軍進攻華南,廣州難民問題日益嚴重。據估算,廣州淪陷前後,難民的數量在70萬人以上。許多廣州難民隨政府的遷移而奔走流離,期望在政府的護翼下求得生存。短距離的流亡多往經濟相對落後的粵北和粵西地區,長距離的流亡主要往內地後方城市。廣州淪陷前後的難民問題是在戰時和戰後初期對地方社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一個問題。
抗戰初期,隨著日軍進攻華南,廣州難民問題日益嚴重。據估算,廣州淪陷前後,難民的數量在70萬人以上。許多廣州難民隨政府的遷移而奔走流離,期望在政府的護翼下求得生存。短距離的流亡多往經濟相對落後的粵北和粵西地區,長距離的流亡...
粵港難民碑是廣州市海珠區南石頭小區的一個紀念碑。粵港難民碑位於今天廣州市海珠區南石頭小區內,這座碑是1995年幾位民間人士為了紀念侵華日軍“舊軍波字8604部隊”細菌試驗下死亡的數十萬粵港難民而自發豎立的,碑上記載了當年“波字8604部隊”的滔天罪惡。南石頭,在上世紀之初曾是菜田連野、民風平和之地。1938年,...
2021年7月19日,由吳軍捷編著的《孤魂何處來南石頭難民營研究及資料》在香港書展首發。發展歷程 2021年7月19日,“香港人不應忘記廣州南石頭難民營,那場慘案的殘酷程度不亞於侵華日軍731部隊。”19日的香港書展上,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向讀者講起那段歷史。由吳軍捷編著的《孤魂何處來 南石頭難民營研究...
《侵華日軍廣州8604細菌部隊研究》是2018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衛平。內容簡介 《侵華日軍廣州8604細菌部隊研究》是一本專門研究侵華日軍駐廣州“波”8604部隊在中國南方諸省進行各類細菌作戰犯下累累罪行的歷史學術著作,內容涵蓋了“波”8604部隊自成立至解散這7年間進行各類細菌研究、實施多種...
聯合國國際難民組織遠東局,是聯合國專門組織在遠東最大的一個機構,除轄“上海署”外,還轄香港分局和天津辦事處。香港分局又下設福州、廈門、汕頭、廣州4個辦事處。其工作活動是遣送國際難民和原在東南亞各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回到中國的所謂“失所華僑”。從1952年起,“遠東局”除對救濟工作仍執行一段時間外,...
1903年,“中法韜美醫院”正式落成,不僅是近代廣州的政要療養院,更是突發事件中受傷者的急救醫院,也是廣州淪陷前救治難民的醫院。1951年,時任廣州市市長葉劍英發出興辦一間“為勞苦大眾服務的人民醫院”的號召,中法韜美醫院結束了它40多年的歷史,同時也宣告了一間新型的,為廣大勞動人民服務的人民醫院——廣州...
大批難民從廣州灣前往重慶避難,各界精英、名流雲集廣州灣從事文化抗戰,如夏衍、陳寅恪、高劍父、馬師曾和紅線女等。因此,在抗戰史上,廣州灣既是南方抗戰的重要據點之一,對於保存嶺南文脈發揮過重要作用,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中法關係的見證者之一。歷史現場不應消弭在時代的更新中,它時刻等待人們再次走近。作者...
黃藝博(1896— 1970),原名棟材,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岐山村人。曾留學日本攻讀法律。民國10年(1921) 回國,出任花縣教育局局長,對取締私塾、興辦新學不遺餘力,並曾在縣舉辦師範講習所,培養近百名師資。他將其教育改革的經驗彙編成冊,名《鄉材教育小書》。民國16年(1927)秋,任廣東省農工廳科長兼...
駐紮在廣州的8604部隊,是惡名昭彰的731部隊四個分支機構之一。8604部隊雖對外宣稱是“華南防疫給水部”,私底下主要進行的其實是細菌及鼠疫實驗。1938年,侵華日軍第四支細菌部隊波字8604部隊在廣州市海珠區南石頭興隆大街一座兩層結構的黃色樓房裡組建了細菌試驗所,對外稱“華南防疫給水部”,數以千計粵港難民慘遭...
南石頭監獄遺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南石路28號地塊,是廣州重要的紅色革命史跡。南石頭監獄遺址的牢房、鐵鐐、子彈殼等遺蹟遺物,是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在廣州關押、迫害、槍殺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的直接罪證,更是廣大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為謀求自由解放開展艱苦革命鬥爭的鮮活物證,對於研究中國共產黨歷史具有重要...
無可置辯的事實是:這支“惡魔式的部隊”以原中山大學醫學院為大本營,以偽粵海關海港檢疫所為細菌實驗場,以廣州南石頭難民收容所為細菌戰的主要基地,摧殘和殺害了大批無辜的省港難民。血債累累,鐵證如山,罪惡滔天,令人髮指。作者簡介 沙東迅(曾用名沙才博),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12月出生於廣東陽江縣...
侵華日軍華南防疫給水部遺址[Qīnhuárìjūn Huánán Fángyì Jǐshuǐbù Yízhǐ] 位於海珠區南石西路興隆大街,因建築屬“華南防疫給水部”分部,是侵華日軍秘密進行人體細菌實驗、殺害粵港難民的場所,故名。1927-1936 年該處為國民政府廣州市公安局分處,日寇侵華期間,為偽政府占用,稱粵港檢疫所,名義上為處理...
同年10月24日,經中日雙方同意,廣州也設立了難民區委員會,並設立5個救援中心以保護平民。饒家駒回到法國後,繼續推廣難民救助的“上海模式”。此時的饒家駒已經62歲了,但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仍東奔西跑,為救助難民而奔走呼號。二戰結束後,饒家駒赴柏林從事善後救濟工作,一心救助曾是敵國的德國民眾。因勞累...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航運中斷,廣州灣盛極一時的運輸業和貿易又告折騰。但此時各地難民紛紛逃來廣州灣,赤坎從原來四五萬有劇增到十萬人左地,在短短二三年間,一幢幢新樓拔地而起。赤坎的“南華”、“南橋”、“中南”、“大中”等都是這個時候興建的。逃難而來的上海、廣州、香港等地商人,也...
20世紀50年代起,蟻美厚在廣東長期從事僑務工作,是廣州市僑聯、廣東省僑聯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曾任廣州市僑聯第一屆至第三屆主席、中國僑聯副主席、廣東省僑聯主席、廣東省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人物生平 蟻美厚,原名蟻美揚,1909年11月23日出生在廣東澄海一個貧農家庭。幼時的窮苦家境和遭受土豪惡紳欺凌的辛酸遭遇...
1939年初,救護隊隨同護乾班改為廣東省賑濟會救濟總隊,下設14個分隊,朱力所在的第八分隊,是年抵廣州灣開展抗日救亡和接濟難民工作。1940年,廣州灣益智中學發生學潮,被法當局鎮壓,中共黨員教師林熙保被扣,朱力接受南路地下黨的委派,組織營救,不久林熙保被釋放。1941年,國民黨頑固派再次掀起反共逆流,救濟總會...
抗戰勝利後,回到廣州,轉入救濟署及聯合國國際難民組織廣州辦事處等單位工作。當時雖然未能與地下黨組織聯繫上,但方少逸仍以公開社會職務作為掩護,繼續與梅龔彬聯繫,掩護革命同志,為他們提供交通、運輸等方便,支援革命同志進行革命活動。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表面同意“國共和談”,實際上繼續推行獨裁統治,掀起內戰。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