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西關大屋

廣州西關大屋

廣州西關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廣州城西“西關角”(今荔灣區)一帶興建的具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形式,被稱為“西關大屋”。

西關大屋通常占地面積大,富有西關特色,建築樣式多為中式,基本構造包括磚木結構,三進、三個坡頂,正立面三個開間,大門前有青磚石腳和趟櫳、石門套大門。西關大屋還有七進深,裡面客廳、小廳、書軒,還有花園,主要由買辦和商人建造。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約的鐘家花園等。而這些西關大屋大多早已不復存在。現在碩果僅存的只有小畫舫齋

西關大屋所具備的條件包括:“三邊過”布局;腳門趟櫳門以及大門所組成的“三件頭”;硬山頂檻窗;青磚石腳;麻石街;天井;青雲巷;木樓梯;各種廣州傳統裝飾、雕刻。民國初期,西關商人的房子被大量拆除,西關大屋在鼎盛時期有800多間,現在尚存不足10間。廣州還有很多趟櫳門、青磚石腳的西關民居,但這不代表就是西關大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州西關大屋
  • 外文名稱:Sai Kwan Mansion
  • 地理位置:廣州
  • 開放時間:任何時候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小畫舫齋
  • 始建於:清末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廣東省廣州市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10月-12月最佳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簡介,建築結構,大屋,門廊,設定,環境,特色,小食,竹筒屋不等於西關大屋,交通信息,

簡介

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裡古時位於廣州城的西門口(即中山六路與中山七路和人民路交口)。該區俗稱“西關”。西關在明清時期就是廣州的商貿中心,因此當年也聚集了許多名門望族、官僚巨賈。這些豪門富商在西關一帶興建了大批當時的“豪宅”,被稱為“西關大屋”。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裝飾精美。最具有嶺南特色的廣州古民居建築,和具有廣州最地道的昔日風情。
居住在西關大屋裡的人們不僅保留著可代表廣州的風土民俗,而且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形成了既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又包容和吸收外來先進科技文化典型的嶺南文化特色。西關大屋極富嶺南韻味與風采,是廣州傳統建築的瑰寶,其建築藝術一方面來源於歷史和積累,另一方面從事南北貿易的商人帶回了國內各地建築藝術之精華,加以運用和仿造,同時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和歸國華僑日多而引進了不少國外先進科技,使西關大屋的建築與裝飾日趨華美。
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的鐘家花園等,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名園大宅因為各種原因已不復存在。那些著名西關大屋的真容我們如今已經無法得見,還保留著的一些西關大屋如今雖然還有居民居住,但他們並不歡迎外人隨意進入參觀。儘管我們還能看到這些大屋的外表,但透過緊閉的“趟櫳”門,我們仍然可以發現,時代的發展使居民對大屋內部的陳設做了幾乎徹底的改變。
1918年,廣州掀起拆城牆運動,此後4年間,廣州到處在拆房子,灰塵滾滾,喧騰不息。最先從西門開始,因為西關是商業中心,打通道路有利於擴大商業中心的範圍,但西關商人卻激烈反對。他們害怕城牆一旦拆除,官府勢力會滲入,影響他們做生意。為此,商人們組織了很多抗議示威活動,但政府派出軍隊、警察、消防員,稀里嘩啦,把城牆一股腦夷為平地。很多人還沒搬走,他們的房子已經被政府拍賣了,有些“釘子戶”企圖頑抗到底,政府便出動消防隊強行拆房。當時有人在西瓜園(現在廣州日報社周邊)貼了一副對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拆城明日遷”。西關大屋在鼎盛時期有800多間,現在尚存不足10間。隨著城牆、西關商人的房子被拆除,騎樓也發展起來,取而代之。

建築結構

大屋

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用花崗石裝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其典型平面為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要廳堂。中軸線由前而後,由南而北,依次為門廊、門廳(門官廳)、轎廳(茶廳)、正廳(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天井、(天井中有的大宅有口井)二廳(飯廳)、二房(尾房)。每廳為一進,一般大屋為二三進,形成頗多的中軸線。兩旁偏間前部左邊為書房及小院,右邊為偏廳和客房。客房頂為平天台,供乘涼、賞月和西關小姐們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廳、客房後部為臥房、廚房等。庭園中栽種花木,築有假山魚池,頗為典雅清幽。

門廊

西關大屋的門廊裝修,設矮腳吊扇門(又叫角門)、木趟櫳、硬木大門三重門扇。“木趟櫳”是一個活動的欄柵,用13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一般為紅木或硬木)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角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全的功能,是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製的建築構件。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製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門腳藏石臼中,門後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

設定

門廳(門官廳)中設天宮和土地神仕,其後有中門四扇,平時不開,只有乘轎貴客來訪才開,以示隆重迎接。僅留左右兩門出入,使路人看不見門內情景。轎廳是供乘轎客人及主人出入停轎之所。
廣州西關大屋
大廳是大屋的主體建築,面積最大,屋脊最高。整座大廳紅棟(主梁油紅漆〕黑桷(木角油黑色)白瓦(襯瓦塗以白色),寬敞宏大。為使大廳更加明亮,屋頂錯落裝以明瓦即玻璃瓦。
正廳後面是頭房(或稱長輩房),是長輩們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採光。
頭房後依次是二廳(飯廳)、二房(供兒子婚後夫婦居住)。二房又稱尾房,是中軸線上最後的房間。
客廳客廳
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窗採光通風。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臥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布置。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小庭院,內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魚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遊憩觀賞。
西關大屋的門面裝設矮腳吊扇門、趟櫳、硬木大門等門扇。室內裝修典雅,堪稱集工藝美術之大成,木石磚雕、陶塑灰塑、壁畫石景、玻璃及鐵漏花、滿洲窗、刻彩圖案、紅木家具、木雕花飾、檻窗等,均極富嶺南韻味與風采。

環境

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青雲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僕役出入)、通風、採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糞便垃圾等多種功能。
西關古老大屋是廣州傳統建築,現存數量已從清末民初鼎盛時期的800多間變成不到100間,其中較值得參觀的有十三甫正街15號的大屋。西關大屋主要分布於十八甫,楊巷、楊仁里,十二甫,寶華路、十六甫,逢源、寶源路一片而各處的大屋風格也略有不同,如楊巷、楊仁里的大屋相對小巧精緻,而十六甫一帶卻是以大屋花園為主。

特色

小畫舫齋位於荔枝灣上,建成於1902年(清光緒壬寅年),是一座環形園林式的西關大屋,四周為樓房,中間是花園,樓房精緻典雅,花園花木茂盛,整體結構別具濃郁的嶺南建築韻味。正門在三連直街,南向;後門在逢源大街,北向。口額石刻清末書法家蘇若湖所書“小畫舫齋”四字。小畫舫齋整座建築為白花崗石腳、水磨“東莞青磚”精砌牆壁,平滑潔亮。
正門進門是一座玲攏剔透的木雕通花套石刻紅花玻璃大屏風。屏風后面是門廳,前邊有一條東西走向的長廊,長廊中建有一座名叫“詩境亭”的半邊亭。西邊是“船廳”,呈畫舫形,小畫舫齋因此得名。還有阮元題書的“白塘紅荔泮塘西”木刻橫額。朝荔灣涌一側全部是蝕刻藍玻璃滿洲窗。北面有供奉黃家先祖的坐北向南的“家廟”(祖先廟)。
在傳統“西關大屋”中,李文田探花第最具特色。地處西關多寶坊的李文田探花第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原為六便過大屋,正間為四柱大廳,面積為3800平方米,僅存的是探花書軒。原屋在1989年動工修建時,存有正廳,左、右偏間,門廳,外廊和書偏,大廳對向天井,內院枕臨多寶涌畔,環境幽雅,廳宇軒昂。除此之外,在多寶路、逢源路、龍津西路一帶,仍然保留著不多“西關大屋”,廣州市人民政府已經將這一帶劃為“西關大屋保護區”。
如果想去,可以去荔灣湖公園附近的荔灣博物館、西關大屋(這是模擬西關大屋而建的,不是原物)。另外,可以去市二人民醫院後門的三漣直街,逢源北街,依兩到保存較好。並系昌華街西關大屋社區。或者長壽西捷運站附近的耀華大街,溫家寶總理曾來參觀,這裡曾拍攝過春節晚會
矮腳吊扇門(又叫角門)、木趟櫳矮腳吊扇門(又叫角門)、木趟櫳
搭捷運到長壽路站下,荔灣博物館、西關大屋在荔枝灣路,泮溪酒家旁邊。三漣直街,逢源北街可沿著541、226總站旁邊的寶源路一直走到盡頭。(不會很遠的,10多分鐘可到)在市二人民醫院後門。耀華大街更近,你在捷運的B出口出,問一下人就知道了。
有學生證的話,荔灣博物館和西關大屋(這是模擬西關大屋而建的,不是原物)都不是很貴。另外其他的還有人住,基本是不給參觀的,你可以看看它的外貌。

小食

鮮蝦雲吞麵,艇仔粥,雙皮奶,拉腸,姜撞奶,牛三星,腸粉,鹹煎餅,炸醬麵,及第粥,煎餃,牛肉腸,牛三星湯,鴛鴦腸,裹蒸粽

竹筒屋不等於西關大屋

有人錯把一些有腳門、有趟櫳、有大門的竹筒屋當做西關大屋,其實仔細觀察,兩者不難區別。西關大屋是過去豪門富商在此同一時期營建的大型住宅,這些住宅則高大明亮,廳園結合,裝飾精美。在舊廣州,能夠住上西關大屋的人畢竟少數,大量的市民居住在傳統的院式民居——竹筒屋。這種房屋的特點是開間小,進深大。門口向街的寬度只有三米,進深常達十二米,由前至後排列成多間房間,形狀如竹筒。竹筒屋面積狹窄成長條,內屋的光線陰暗,通風、採光主要靠天井、巷道,和屋頂上的明瓦天窗。

交通信息

可以乘坐2路、25路、55路、74路公車至“多寶路口”站下
廣州西關大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