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府儒學,地方官學。在廣州(今屬廣東)。宋仁宗慶曆中郡守奉詔置學於西城番市孔子廟。因校舍“迫陋”,皇祐二年(1050),知州事田瑜徙州之東南。熙寧元年(1068),張田等又徙國慶寺東。熙寧四年,經略使程師孟始置學田。紹聖三年(1096),知廣州章楶再徙城東南隅香山下。乾道三年(1167),經略使趙澣增創亭齋、泮池。嘉定元年(1208),教授許巨川建觀德亭。元至元十六年(1279)毀於兵。嗣後,宣慰使完顏正叔、副使呂恕、余璉等重修。至元三十一年,提舉王獻、熊炎,教授陳黃裳,建養賢、養蒙堂及倉廩祭器庫。
延祐五年(1318),監司脫兒赤、憲副卜大璋改創廟學及東西齋。泰定元年(1324)建雲章閣,藏經、史、子、集諸書三千六百一十卷。元末復廢。明洪武初,征南將軍廖永忠命中書掾高希就故址重修,辟射圃。宣德元年(1426),巡按御史金濂、左布政使張渙修建殿廡。正統三年(1438),提學僉事彭琉辟鹽倉,建宇、神廚、庫房、省牲所及會饌堂。天順三年(1459),巡撫馬昂創杏壇、燕居亭。天順七年,提學金事胡榮重修廟學。成化四年(1468),知府吳中創欞星門、戟門及左右廟垣。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書“萬世師表”匾,懸於大成殿。三十八年,御製至聖及四配贊,鐫石於明倫堂。四十一年,御製《訓飭士子文》,鐫石建亭於學內。雍正三年(1725),刊布《御纂性理精義》、《詩傳說彙纂》、《春秋傳說彙纂》於學宮。乾隆三年(1738),御書“與天地參”匾,頒十三經、二十三史於學宮。嘉慶四年(1799),御書“聖集大成”匾,懸於大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