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育才學校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354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60%。全校現有141位正式教職員工,48個教學班,其中8個是體育特色班,1個管樂特色班。共有學生2320人。學校擁有具現代特色的體育館,恆溫泳池和體操訓練館等齊全先進的教學設備,有 7000平方米的運動場。學校擁有多媒體多功能室、電腦室、合唱室、美術室、自然實驗室等專用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育才學校
- 校訓:尊師 守紀 勤奮 健美
- 創辦時間:1920
- 所屬地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 類別:全日制國有民營制初級中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學校屬性:公辦
- 現任校長:梁奇志
- 知名校友:陳艾森
學校介紹,育人環境,教師隊伍,管理模式,教學特色,辦學成績,責任意識,
學校介紹
育才學校的前身是基督教培賢女子神學院,始建於1920年。解放後,由市人民政府接管辦起工農速成中學。1953年8月,改為廣州市育才國小。1956年,育才國小與市立東區二小、東區八小、私立道青國小合併為保全街二小,後稱寺貝通津國小。1960年9月,由市教育局指定進行十年一貫制試驗,與市七中合為廣州師院附屬實驗學校。1964年,復名寺貝通津國小。1986年9月開始在三至五年級開設體育班。1988年——1989年度先後招收國小和國中一年級體育生,並於1988年5月定名為“東山區育才體育運動實驗學校”,後又定名為“東山區育才學校”。2001年被評為廣州市一級學校。2003年2月,育才學校與育鷹國小、水均崗國小三所學校合併,搬遷到東風東路782號,保留了“東山區育才學校”的校名。
育才學校是一所具有體育辦學特色的學校。學校全面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師生髮展為本,以教育現代化為主線,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教育改革為動力,以課程改革為重點,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旨,以培養、發展學生的體育特長為特色,堅持“以學促訓,以訓促學,學訓雙豐收”的體育工作思路,開展田徑,游泳,足球,體操,藝術體操,技巧,武術等項目的專項訓練。由於學校體育訓練管理機制完善,因此為國家,省,市中心體校和高一級中學輸送了一大批的體育苗子和人材。學校開展的“競爭教育模式的試驗和研究”,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的發展,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廣州耀華國際教育學校建基於耀中國際學校多年在香港及內地城市推行優質國際教育的經驗之上。成立於1932年的耀中在過去逾80年間致力培育學生掌握面對國際議題及21世紀挑戰所需的技能,耀中及耀華所建設的獨特課程體系得到了世界的廣泛認同。
育人環境
廣州市育才實驗學校是越秀區屬的一所全日制國有民營制初級中學。學校坐落在二沙明珠般的地段,環境優美,綠樹成蔭, 學校占地面積1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800平方米,學校現有22個教學班,學生共1001名;教職工79人。學校有標準的道塑膠運動場,800平方米的多功能體育館,藏書生均40餘冊的圖書館,標準的功能室配備。
學校非常重視校園人文環境的精心營造,使之成為一個厚重的文化載體,處處閃爍著“精育人才”這一辦學理念的光彩。從輸出棟樑的“大門朝暉”到催人奮進的“校訓暇思”,從閒暇片刻的“陶園夜色”到培育桃李的“堉石之光”,從雨後現美景的“碧池晨曦”到中大在近旁的“長廊遠眺”,從魚兒沖冰川的“帶園煙雨”到高樓攬明月的“台園皓月”,“校園八景”飄逸著紅棉文化的氣息。用紅棉文化打造“小而精,小而全”的書香校園,是讀書聖地,育人沃土。
教師隊伍
一個單位就像一條船,船要行得快而穩,一方面必須要有優秀的掌舵人,另一方面必須有年輕力壯、拼搏合作的划船者。學校有一支奉獻進取的幹部隊伍。學校的10位行政幹部中40歲以下的有8人,其中30歲以下的有6人,年齡、學科結構合理。幾年來,學校已經培養、輸送了3名優秀的校長;學校有一支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該校有教職工79人,其中,中高級教師31人,占教師總數40.7%,3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6%;學校教師中現有黨員38人,占教師總數的56.4%。全部教師都是師範院校畢業,均具備教師任職資格,學歷達標100%,其中本科畢業生占93%。該校的年輕教師在不斷地走向成熟,創造了許多不俗的業績。有許多年輕教師成為區教研室中心組成員,有許多教師承擔了市、區級公開課,有許多年輕教師走上了科組長、級組長的崗位,工作十分出色。他們都年輕有為,拼搏進取,為育實的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為了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學校與每位教職工簽訂了勞動契約,並為外地教師及家屬辦理了入穗戶口;在福利方面比同等公辦學校略有提高;學校為教師辦理了五項保險、住房公積金的繳存和住房貨幣分配補貼。學校為教師解除了後顧之憂,讓廣大教師們安教樂教。學校還積極鼓勵年輕教師不斷進修和深造,已有9名年輕教師正在讀在職研究生,其中有4名教師已取得研究生學位。
管理模式
細節決定成敗,全面到位的科學管理,讓家長滿意放心,民辦學校不同於公辦學校的關鍵在於:搞好教育的基礎上更要搞好管理服務。該校精育人才,全程關愛的管理模式表現三個方面:
一是“大三好學生評價體系”和“四個學會”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創新和亮點。學校把“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是個好公民”作為每個學生的評價標準和努力方面,建立了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同時,學校還要求學生必須“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創造”,這是未來的精英必備的素質。
二是“全面發展+個性特長+全程關愛”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全封閉式、寄宿制的規範化管理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學校努力使學生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健康的體魄和心理,又有廣泛而紮實的文化知識,為他們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鼓勵學生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
三是學校建構嚴格系統的安全保障體制。學校依法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把安全管理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學校非常重視學校食品衛生工作,學校成立膳食委員會,有一套非嚴格科學的衛生檢查監督體系,力保學生的食品安全;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消防防震工作,每學期學校都組織全校師生進行防火防震演習活動,增強學生的防火防震安全意識; 學校還非常重視學生安全工作,嚴格的出入管理制度,學生非經批准不得出入校門。學校的安全管理讓學生和家長放心。
教學特色
“生本教育”是當今中國最有生命力的素質教育模式之一。其特點是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生本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把課堂返給學生,進行學生中心教學,反對“一言堂、滿堂灌”,讓學生做“司機”,教師是“導航員”,倡導教而不教,強調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生本教育學校從2004年開始嘗試生本教育,現在已經有16班是生本教育實驗班,到2009年學校將全面實施生本教育。經過四年的生本教育實驗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生本教育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該校的生本教育實驗得到了全國各地(港澳台)教育專家的認可,實驗在全區、全市乃至全國形成了極強示範效應,學校被定為生本教育培訓基地,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生本教師,為生本教育實驗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有一位教育專家觀摩一節生本課後,情不自禁地感嘆到:“如果學校繼續堅持生本教學,我會把我的兒子、孫子都送到你們學校來”。
辦學成績
廣州市越秀區育才實驗學校創辦十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從2004到2010年,連續七年獲得區國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2010年續寫輝煌篇章,中考取得了總平均分723 .14的好成績,名列越秀區所有學校第一名。四成半學生能上華師附中公費,六成多的學生能上廣州市六所省市重點高中,將近百分之百的學生上國家級示範性高中,該校班班都是重點班,個個學生都是優秀生。
該校不但重視學業成績,而且重視師生全面發展。學校鼓勵師生積極參加豐富多彩地競賽活動,取得優異的成績。師生獲得省級以上科研成果、論文評比和學科競賽省級以上獎項的多達167人次。
學校辦學幾年來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先後被評為“廣州市綠色學校”、“優秀創新教育實驗學校”、“區德育特色示範學校”、“區安全文明單位”、“區民辦教育先進單位”、“區先進民間組織”、 “中國民辦教育創新與發展貢獻獎”、“廣州市花園式單位”、“廣州市中國小校長培訓實踐基地”。
責任意識
當然,該校不但走在教育創新與實踐的前列,而且積極地承擔服務社會的責任。辦學多年來努力做好四點:一是該校每年都扶助一所貧困學校,像從化的神崗中學,增城的派潭中學;二是開具一份“愛心收據”,那裡有困難的時候,學校師生都會自發進行捐款獻愛心活動,如救助79中的白血病者、廣西百色的失學兒童、東南亞海嘯和四川地震災區等;三是充當一名和平友好的使者,與廣州市日本人學校建立交流機制,定期舉行兩國中學生友好交流活動,增強兩國青少年彼此之間的了解;四是該校是全國生本教育基地和廣州市中國小校長培訓實踐基地,為社會輸送一批批名教師和名校長,為社會的教育事業貢獻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