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基督教女青年會成立於1912年,一個具有基督教背景的國際性的非營利的社會服務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市基督教女青年會
- 類別:非營利的社會服務團體
廣州基督教女青年會成立於1912年,一個具有基督教背景的國際性的非營利的社會服務團體。
廣州基督教女青年會成立於1912年,一個具有基督教背景的國際性的非營利的社會服務團體。遵循“爾識真理,真理釋爾”會訓,秉承“促進大眾德、智、體、群四育發展,俾有健全人格,團契精神,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的服務宗旨,致力於關注民生和弱勢群體。廣州基督教女青年會穗花會所座落在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大道中穗花二巷1...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創始於光緒十六年。十三年後,世界女青年會派出貝林格來上海,在靶子路(今武進路)設女青年會辦事處。光婚三十四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城市女青年會(市會)一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接著在廣州、天津、北平、福州、香港、成都、杭州、南京、瀋陽、濟南、長沙、成都等地女青年會也相繼成立...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副會長 會 長:金蔚(女) 副會長:高英(女)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總幹事 總幹事:楊明明(女)團體會員 協會實行單位會員制,現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南京、西安、杭州、廈門等10個城市的基督教女青年為協會的單位會員。組織章程 第一章 ...
女青年會的會訓是"爾識真理,真理釋爾",宗旨是:本基督之精神,促進婦女德智體群四育之發展,培養高尚健全之人格,團契之精神,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積極參與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為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作貢獻。中國大陸已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成都、廣州、廈門這10個城市恢復...
廣州市青少年心理輔導協會、廣州市基督教青年會、廣州市基督教女青年會、越秀區青年聯合會、海珠區青年聯合會、荔灣區青年聯合會、天河區青年聯合會、白雲區青年聯合會、黃埔區青年聯合會、花都區青年聯合會、番禺區青年聯合會、南沙區青年聯合會、蘿崗區青年聯合會、從化市青年聯合會、增城市青年聯合會等。
2014.03- 廣東省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工作分工 分管辦公室(人事處)、機關黨委、政策法規處(審批管理處)和宗教工作一處,負責政務公開、鄉村振興、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共青團和婦委會工作,聯繫市佛教協會、市道教協會、廣州基督教青年會、廣州基督教女青年會、市宗教界公益慈善聯合會、市宗教...
負責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女青年會事務管理工作;指導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女青年會依法依章開展活動。(二)政策法規處(與審批管理處合署)組織調查研究民族、宗教工作法制方面重大問題和我市五大宗教以外宗教活動問題;起草民族、宗教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和規範性檔案;承擔民族、宗教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督促檢查、宣傳...
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附屬幼稚園,設有天河東和海琴灣兩園區,是廣州市教育局直屬的唯一一所全日制幼稚園。歷史沿革 前身為基督教女青年會幼稚園,始創於1912年。師資力量 全園設有大、中、小共14個教學班。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其中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占100%,幼稚園高級教師職稱占89%,幼稚園的中學高級教師4人, ...
楊明明 楊明明,現任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會長、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人物履歷 現任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會長、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職務任免 2022年9月28日,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在北京舉行換屆大會,會議選舉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會長楊明明為副會長。
太平洋親子網、廣州基督教女青年會、 廣州少兒教育博覽會、《羊城晚》、《嶺南少年報》、《現代育兒周刊》、《羊城捷運報》、《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健康之路》雜誌、《生活與健康》雜誌、 世紀佳緣婚戀網、廣州相悅婚戀網、 上海THE ONE高端婚戀機構、廣州微酸文化沙龍中心-微酸婚戀網、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
世界基督教女青年會 世界基督教女青年會,基督教女青年會的世界性組織。1894年成立於英國,在倫敦召開其第一次世界委員會會議,1898年召開其首屆世界大會。旨在促進各國、各教派之間基督教女青年的交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擴大活動範圍,與西方許多國際性組織保持聯繫,廣泛參與國際活動。辦事處設在日內瓦。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體育師範學校,簡稱“女青年會體育師範”。1915年創建於上海。以發展婦女體育,培養女子體育師資為辦學宗旨。校長、教師多為美國人。中國人陳英梅曾任副校長,並主持該校教務工作。學制兩年。學生為各公立女子師範學校保送的畢業生。1924年併入金陵女子大學體育系。
《基督教女青年會月刊》創刊於香港,具體創刊時間不詳,月刊,屬於綜合類學會刊物。由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編輯並發行,會所在香港般含道三十八號。其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有1940年6月發行的第7卷第6期,即基督教女青年會二十周年紀念特刊。欄目方向 主要刊載的內容有對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二十周年以來歷史的簡要...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女工夜校是指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勞工部主辦的女工業餘教育機構。校長由勞工部幹事兼任。第一所夜校設在浦東爛泥渡路,1928 年創辦。至 1937 年抗戰前夕,已發展到 8 所,分設於滬東、滬西、閘北、虹口等工廠區,學員 800 餘人。抗戰開始後,在租界有夜校 5 所;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
南京基督教女青年會,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山路229號。基督教女青年會是一個具有國際性的婦女活動和社會服務團體,1855年由金納德夫人創辦於英國倫敦。清宣統二年(1910),美國人德斐女士和戴斯女士來南京,籌辦專為女性服務的南京女青年會。南京基督教女青年會,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山路229號。基督教女青年會是一個...
中華基督教南京女青年會 中華基督教南京女青年會是1946年5月19日在南京成立的協會,以陳黃麗明為負責人。同年6月18日經南京市社會局核准立案。協會地址 會址設在南京中山北路韓家巷10號。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成立於1908年,是國際性的基督教婦女團體之一,總部是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基督教女青年會。中國女青年會是19世紀末由美國傳入的,其全國性機構即全國協會設在上海。上海女青年會是全國最早的一個市會,文革期間停辦,1984年復會。建設宗旨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是一個特殊的非盈利機構,堅持“...
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成立於一九七一年,以南洋慈善家丘佐榮命名。位於香港何文田區,為一基督教Band 1英文中學,中一至中五各開四班、中六至中七各開兩班。簡介 【簡介】依山而立,男女同校。校訓思明俊德,乃遵基督教義,育全人,啟五育,務使生員身心俱益。而下分四社,取名於基督教格言,曰信、望、...
抗日戰爭開始後,遷校於台山公益埠,繼遷澳門。1944年,奉令開辦特別師範科。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廣州復校,暫借豐寧路女青年會為校址。1947年,始遷回西村原校址複課。有高中普通科和師範科各三個班,國中六個班。解放後,改為廣州市普通師範學校,後改為廣州第一師範學校,現再改為廣州師範學校。
基督教女青年會(英文縮寫:YWCA)是一個國際上著名的社會服務組織,世界上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該組織及其廣泛開展的社會服務活動。天津基督教女青年會成立於1913年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成立較早的城市女青年會,在歷史上曾為天津的文化教育、幼兒及平民教育、女子體育、救災濟貧、慈善事業和基督教三自愛國...
成都基督教女青年會是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是聯繫基督教與社會之間的橋樑。它的會訓是:“真理釋爾,爾識真理”;宗旨是:“服務社會,造服人群”。基督教女青年(以下簡稱女青年會)是世界性組織,各國女青年會之間有著廣泛的聯繫。我國女青年會的全國性機構是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下有10個市會。全國...
1998年5月,方蘭在廣州逝世。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方蘭,女,原名孔秀芳,又名方姑,祖籍廣東順德縣(今佛山市順德區)。出生於香港。方蘭讀國小、國中時就參加了紅紅歌詠團。歌詠團是進步組織領導的,後來進步組織介紹她到一間國小教書,並負責學生青年工作,表現出色。15歲在香港當幼稚園老師。1938年,參加中共影響...
培真路 培真路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芳村的白鶴洞山頂,呈東西走向的一條小路,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設立。路名 路名源於路上的兩所名校,廣州市真光中學以及廣州市培英中學。其它 廣州市基督教青年會、廣州市基督教女青年會芳村會所、廣州培英校史博物館均座落於此。
全國許多有志女青年受到感召,紛紛致信黃埔軍校,表示對文章觀點的贊同和擁護,有些女青年甚至千里迢迢直接來到廣州黃埔軍校,或直接到軍校要求報考,或提出陳情要求軍校修改條例招收女生。金慧淑等女性志願加入黃埔軍校的陳情得到了黃埔軍校青年軍人聯合會的支持,青年軍人聯合會在軍校壁報上發表了允許女性參軍的提議,“...
基督教女青年會服務社會的軌跡探尋及思考 以廣州市為例 道術通醫術道教與傳統醫學簡析 廣東民間人物神崇拜 人類學視野下的華僑華人與軟實力 問題理論與方法近代以來西方漢學與社會人類學有關中國民間信仰研究概述 對特色村寨保護問題的幾點認識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2013年年會——都市人類學與城市少數民族服務體系研究分...
1928年7月,廣州基督教青年會組織了全市性布道大會,並於1933年至1937年間,每年的復活節都在東山神道學校(在今寺貝通津)、福音路、東較場等地,舉辦有五六千人參加的基督教復活節紀念大會。20世紀30年代,陳濟棠主政廣東,把梅花村一帶規劃為模範區,平整道路,興建樓宇,營造廣州市第一個花園式住宅小區。梅...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江澄教授、廣東省皮膚性病防治中心鄭道成、中國社科院社學科學研究所沈紅教授、在貴州麻風康復村長期生活寫出麻風村紀實專著《生如草芥》的作者王莎莎、,以及“家·工作營”、香港南區扶輪社、廣東獅子會·樂善服務隊、無國界醫生、香港醫療動員會、廣州基督教青年會等本土與國際NGO分別做了...
馬儀英博士,MBE,JP(Dr. Ma Yi-ying,1909年12月23日-1974年2月7日),香港基督教女教育家,1947年至1949年任廣州真光中學校長,1949年至1973年任九龍真光中學創校校長。馬儀英早年在香港和廣州接受教育,後來前往美國深造,先後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她畢生從事教育工作,除擔任九龍真光中學校長外,也是多間...
青年會則出版《十字街頭》,到附近鄉村散發。1920年,該校學生編輯出版《廣州白鶴洞協和神學學生月報》,每年出9期,是一種供學生學習寫作的小刊物,1924年改為正式的期刊,每學期出一期,但份量大增,變為主要由該校的教授和校友發表基督教理論的刊物。在廣州,由教會辦的培養高級人材的學校有嶺南大學與協和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