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並稱為“
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
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
顏師古注《漢書》,作《
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
幽素科試及第,授職
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
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
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
滕王閣序》等。
創作背景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春,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離開家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南赴交趾(今越南河內附近)探父(其父王福疇任交趾令已多年),於十一月到達廣州。在六榕寺,王勃見一女子所撰《魕鑒圖銘》(魕鑒,一種束衣皮帶上所飾之銅鏡)“韻調高雅,有陳規起諷之意,可以作鑒前烈,輝映將來”,讚賞不已,便為之寫了序。這時,適逢寶莊嚴寺開設法會,因受寶輪法師托請,寫了這篇《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記述這次盛典,稱頌修塔盛舉。次年,王勃乘搭木船南赴交趾,遇海上颶風罹難,年僅27歲。這篇碑文,成了一代才子的絕筆。
作品全文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 唐·王勃
昔者,萬人疾疫,神農鞭草而救之;四維凋瘵,夏禹刊木以除之。豈非物外其性,則道功出,事愆其和,則任跡著。傍稽素篆,仰叩元扉,即時義而規大覺。因彝倫而佇真諦。向使三災克殄,八正鹹修,人握戒珠,家藏寶印,則三十二相,不可得而視也;八萬四千法,不可得而聞也。然則聖人以運否而生,佛機以道喪而顯。況迦維授手,摩竭推心,高張妙用之功,自拯橫流之弊,蓋不獲己,豈徒然哉?故能業擁大千,化形真一,由樂推而起七覺,因來蘇而坐三昧。發揮五演,以寂滅為身常;提挈四流,用慈悲為化跡。黑風宵遁,波旬忘反噬之心;綠沼晨開,天常識問津之所。括夷塗於九相,蹇步其安;納慧晷於重昏,迷方自曉。大矣哉!應物而起,興運而終,至自於昆冥,復歸於無後。雖金沙宴駕,雙林無可作之期;而玉牒遺文,六塵有經行之俗。象法不可以無主,微言不可以遂喪。六千羅漢,競結香緣;五百仙人,分開講肆;星龕月殿,俄盈震旦之墟;鳳剎蜺旌,坐遍閻浮之域。屈伸闔辟,其道大矣哉!夫寶莊嚴寺舍利塔者,梁大同三年(537年),內道場沙門雲裕法師所立也。其琅邪貴族,則漢庭峻節,祖德猶傳;《梁甫》高吟,嘉聲未遂。法師夙登真地,深入慧門,照果業於三明,拂塵勞於八解。羊車綺歲,懸欣半月之詞;鳳閣觿年,已振彌天之響。道惟堅固,行乃頭陀。百結斯安,斥羅綃而不御;十珍雖貴,對藜藿而甘心。於時以丕應天人,大宏緇侶;法師至誠幽感,獨步元宗。豈直王公欽振錫之風;固亦天子,降同輿之禮。寶瓶宵注,則雨露隨軒;玉柄朝撝,則風霜滿席。既而素懷有在,潛營擯俗之圖;爰定我居,首托棲霞之寺。爾乃岩開石溜,邑跨金陵。魚峰多讚唄之歡,虎溪有送迎之限。紫籮山徑,居藏勝緣;青松磵戶,坐諧幽致,枕石瀨流者久之。原夫見化有緣,應身欲謝;昊天罔極,追懷自遠。故有諸天會聚,共位神光,列國交兵,獨超塵劫。譯求其致,豈不深哉?然則麟風下靈,猶稱瑞貺;玉石微玩,尚騰精彩。亦有楚鐸淪照,擢紫靄以沖星;周鼎沉華,吐黃雲而噴景。誠浩作者之述,足稱希代之貴。況乎釋迦妙相,如來真骨,雖八萬四千之寶塔,散在群方;而九十二道之靈虹,終聞間出。立誠斯應,瞻庭廡而時逢;非德不鄰,歷山川而罕致。是以優填頓顙,思存電下之光;波匿投身,願奉岩間之影。粵在梁武,精求不暇,以為秦登碣石,而事止尋仙;漢索瀛洲,而心非好善,於是齋筵鳳設,上祈忉利之宮;講帳星隨,下請龍王之藏。輕齎棹海,重賞梯山,庶玉匣之全移,幸金棺之半啟。以法師智遺人我,識洞幽明;思假妙因,冀通靈感。爰承綸綍,載踐淪溟。過石門而右指,歷銅標而左顧。乘桴月溯,戒楫星沼。相彼遐陬,實維荒裔。一音演說,本承聽教之鄉;五日繼明,素隔照臨之域。珍奇乃萃,聖德攸傳。則知有感必臻,信覃幽境,不行而至,豈隔殊方?法師既達國城,式敷朝命。受銑筐而頂禮,撫瑤緘而跪發。盡收其寶,重載而歸。亦猶珠匿弊衣,須馬鳴而後用;金藏陋宇,待龍樹而方開。梁氏之都,妙算而仰神光,家之繇也。炎涼可質,往返九十旬;楫柂不輟。風潮八千里。以大同三載,屆於茲邑。法師性豐幽澹,質固虛羸,綿歷是淹,疲疴屢積。維摩見病,益伸方便之門;道安謝歸,思遠朝庭之事。願居此剎,有詔許焉。仍分舍利,俾宏真福。國惟甌駱,郡實番禺。爾其封疆跨躡之壯,海陸會同之沖,上當星紀,下裂坤維。階百越而鄰三吳,軹雕題而輒交趾。神仙氣色,汀洲建不死之鄉;舜禹精靈,原隰現行宮之地。閭閻霧撲,士女雲流。謳歌有霸道之餘,毗俗得華風之雜。蜃樓高峙,猶埋夕帳;螺台峻積,尚識朝基。信夷夏之奧區,而仙靈之窟宅也。此寺乃曩在宋朝,早延題目。法師聿提神足,願啟規模,爰於殿前,更須彌之塔。因緣盛力,人以子來。征日官而正墨,集風師而舉草。育王奔命,掃地戶而獻神兵;梵事馳心,感天官而下靈匠。崇階遽積,寶樹俄周,不殊仙造,還如湧出。故其粉畫之妙、丹青之要,璇基岌其六峙,琱關紛其四照。仙楹架雨,若披雲翳之宮;采檻臨風,似遏扶搖之路。散華璫於月徑,璧合非遙;撥罾網於星潯。珠連可驗。玉虬承溜。傃雲竇而將騫,金爵提甍,拂煙衢而待翥。瑤窗繡戶,洞達交輝;方井圓泉,參差倒景。雕鐫備勒,飛禽走獸之奇;藻繪爭開,復地重天之變。懸樑九息,良馬踆走而未窮;迭蹬三休,的盧騁犍而知倦。是棲銀槨,用府瓊函,采舍衛之遺模,得浮圖之故事。爰自梁末,以迄皇初,城邑屢新,軒墀若舊。雖復百魔蜩沸,聽鼓鐸而懷音;六賊蜂屯,仰椽欒而革面。多回淨施,罕犯仁宮。則知遐吹所會,斯同偃草;慈雲所潤,豈直流根?故能比蜀守之祠堂,長為典制;均魯王之秘殿,若有明徵。宜其作鎮一隅,俯炎荒而獨秀;盤基有地,冠終古而長存者乎?國家業擁太初,事用皇極。高祖以援危撥亂,伏紫氣而登三;太宗以端拱繼明,自黃離而用九。皇上纘乾坤之令業,振文武之英風。太階平而百度理,中國定而兆人樂。時和歲阜,邑頌塗歌。以五刑不用,六械徒設。舟車四達,誰論貢賦之差;襟帶八荒,非復華夷之隔。天寶降,地符升,水石甄祉,飛沈效慶。雖葉和制變,實賴交思之功;而持盈守成,亦資連帥之助。大中大夫使持節廣韶等州都督李某,早登清貫,夙踐崇軒。嘉猷迥發於天朝,善政果行於期月。越溪仙鍔,吐光芒而駭人;岱嶺寒松,排風飈以成性。美哉!稱由功著。鶻響徹於雲霄;方為時須,熊軾疲於道路。廣陵單轂,如送張綱;渤海亂繩,復思龔遂。王尊皂蓋,欣臨折坂之前;吳隱朱輧,更集貪泉之右。高風夙著,佛化橫飛,群盜屏跡而歸農,奸吏聞風而去職。京坻坐積,圄犴潛回。汲黯之臥淮揚,直聞清淨;王堂之居汝郡,但舉賢良。用能使檻阱不施,猛獸巡江而遠竄,市廛無擾,商旅倍道而相歡。颶風寢毒,炎埃罷厲。人稱有道,家實無為。加以援翰寫心,自契真廉之旨,高談見意,不逾元默之津。學究儒林,真窮釋部;知通人事,且味禪宗。道可以知歸,物繇其顯會。是歲也。忽於此塔,重睹神光,玉林照灼,金山具足。倏來忽往,類奔電之舍雲,吐焰流精,若繁星之轉漢。傾都共仰,溢郭周寬,士女幾乎數里,光景動乎七重,實孟冬之日也。觀夫至道不私,瑞生必由乎樂國;慶基有會,福至必依於善人。自非化足動微,教非飾跡,何以發真如之盛契,壯實相之輝華?在昔鳳集穎川,宣後歸功於良守;龍游湘浦,章帝布德於賢臣。歷選前猷,茲為故實,然後上和下睦,主聖臣良。滅火返風,雖有辭於進壤,母修子應,亦何愧於當仁?至於百越衣纓,三閣耆老。或代傳篁竹,氣推丹桂之城;家擅芝蘭,名動蒼梧之野。出平原而祛甲,擁崇闥以鳴鐘。並為蕃部之恩,親睹招提之瑞。同祈介福,共濟齋壇,罄龍象於南洲,盡衣缽於西竺。會吞方丈,供備孟蘭。法鼓振而沙界肅,洪鐘鏘而鐵圍淨。妙財爰舍,法施爭流。華轂牣於香城,文駟填寶廄。鏹藏巨億,更入僧田;價直百千,還登佛座。豈徒照車十乘,列隋氏之明珠,盈篚萬金,積大顛之寶具而已?朝散大夫守長史某,地乘華緒,價偃名流。豫章擢而成乾,騏驥生而躡影。山濤天骨,無情吏隱之間;王衍風神,自出塵埃之表。自忝榮嶺海,作式瀛幽。略其小術,包其大體。振溫良之逸步,得毗贊之宏綱。布道移風,善寵邦政,歸休置驛,獨守家聲。然而野老行歌,雖致功於露冕,蕃君坐嘯,固藉美於題輿。化成異壤,抑由同德。故能道揚法教,揮斥蓋纏,家懷方廣之恩。人慕韋陀之學,傳燈繼爌,曳組成陰。下逮府僚,旁周縣采,並志熏修,同希福慧。時有明威將軍行禺府折衝都尉李公,天子之舊屬,朝庭之夙將也。靈根自遠,聖族多奇,受睇盻於甘泉,奉衣纓於平樂。青龍帶劍,先超殿閣之榮;白虎銜珠,早陟齋壇之寵,自招皇誕,作鎮邊城。湟水樓船,遂勞都尉;灞陵車馬,尚識將軍。魂驚斷雁之峰,恩盡沉鳶之浦。濡鱗涸轍,處定水而彌勤;撫翼香林,在窮途而更切。頻光法會,薦委珠珍,護持攸仰,招提是屬。其兆基也如此,經綸黼藻,其大矣域!爰有上座寶輪等,並妙根宿值,勝果將圓,翰飛般若之林,高步檀那之舍。慈矜密洞,散明月於談筵;智鍔相輝,化繁霜於寶刃。思琱琬琰,式播徽猷。弟子家嗣太丘,忝閨門之薄宦;地連睢渙,竊藻繪之餘工,爰托下才,用旌高躅。豈知仲宣旅泊,方銜深井之悲;長聊罷歸,空負凌雲之氣。我之懷矣,乃作銘曰:
太息頹運 嗟乎失道 德弊為仁 物壯則老 縶猿情暗 求鴞計早 赤水沉珠 玄丘墜寶 皇矣妙覺 蒸然應期 宗深微妙 業奧慈悲 燃燈匡俗 舍筏濟時 湼槃不住 般若無思 俯跡見生 和光不滅 色音雖昧 規模尚切 猗歟上人 穆彼維新 智傾八藏 心超六塵 淒涼毀宅 解脫迷津 鴻冥佇想 龍蟄存身 青蓋遺邦 黃旗故服 原隰形勢 江山重複 礀戶秋月 岩磐夜燭 鼓鐘於宮 聲聞於外 聿求紫闥 言尋丹瀨 絕域棲遑 驚濤顛沛 至誠冥感 神珍顯會 甄陶設險 翼軫疏源 尉佗餘國 盧循舊邊 邑居雄盛 人物殷全 是維樂土 實曰龍川 護持靈剎 莊嚴寶塔 基構鼎新 亭欒櫨嶪 奔日宵排 歸雲曉納 架壁三休 連甍四合 分惟星紀 境控天池 棟宇緜邈 衡津推移 神機丕應 瑞景潛儀 光合玉廡 彩動金枝 凡我寮庶 同嗟權實 周顗情勤 王蒙思逸 咫尺幽楗 往來靈室 共陰法堂 俱歸慧日 四維信受 三明宏益 貝葉紛綸 龍華舄奕 講肆宏敞 齋筵巨翼 供引純陀 飯回香積 天人合契 幽顯同心 傾家奉賄 破產移琛 軒裳敻鶩 纓佩交臨 蘭薰習遠 檀那意深 偉哉連率 沖乎德化 職重隼裳 秩遵熊駕 酌貪貽則 還淳息詐 道濟香城 禎凝寶舍 琳琅什種 杞梓緇徒 調輕僧會 辨折文殊 奔螭易失 令鼠難拘 願刊貞珉 永冠康衢 伊我窮途 欣茲勝謁 文休泛海 仲翔游越 尚想知音 有懷明發 謬為雅顧 叨陪天骨 爰抽弱翰 式敘高縱 孤音易竭 獨賞難逢 思起王粲 悲生蔡邕 豈無章甫 誰適為容
翻譯要點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之所以一直沒有翻譯成完整的白話文,除了歷史原因,還因為這是一項艱巨的工程。
首先,3200字的古駢文可謂鴻篇巨製,註解和翻譯需要相當時日;再者,碑文除記述六榕花塔外,更涉及當時的政治、社會、經濟各個層面,譯者還需要是一個歷史學霸;其三,碑文有許多佛教專有術語,譯文要做到信、達、雅,頗見功夫。“翻譯者不僅要具備深厚的古文、歷史知識,還要通曉佛理、佛法等,要求頗高”。
於是,六榕寺方丈法量大和尚日前在倡議認真挖掘整理六榕寺寶貴的文化遺產時,首先提出廣發英雄帖,依靠社會各方專才,將《塔碑》加以註解,翻譯成白話文,付梓出版,弘之於世。
據悉,目前已有廣州、香港多位古文獻研究專家表示願意義務參與翻譯。
全文翻譯
第一節
在上古時,萬民苦於疾疫折磨,於是神農氏鞭百草,識藥性,醫救百姓;帝堯時天下苦於鴻水泛濫,大禹氏興起,鑿山伐木,平滅水患。這豈不是萬物遠離了它的本性,便有了人們成就功業的機會;事物打破了應有的和諧,才使得聖人顯現偉跡嗎?我多方參證各類典籍,恭敬地研習佛學,發現佛法是基於世情時義和天地常道而立的。假如這世上三災消除,八正齊修,人人手持戒珠,家家藏有菩薩印契,我們恐怕就無法看到如來的三十二相,無法再聽到八萬四千微妙法門了。所以說,聖人因世運滯塞而生,機運因大道淪喪而顯現。佛祖在迦維為千佛授手累法,為摩伽羅城居民推心說法,開闡微妙之道,拯救凡人於苦難之中,大約是面對苦海眾生的不得已之舉。這又豈是徒然的嗎?正因此如來才能夠擁有充塞三千大千世界的成就,化形於真一之中,因人心演說七覺,順民意開闡三昧,用寂滅之心發揮五演輪迴,用慈悲之心教化點撥四流群迷。能吹散黑風,使波旬魔王不生反噬之心;如晨光中蓮花綻放,讓天常倫理得以永存世間。佛法為類屬九相的凡人鋪設了平坦大道,即使跛者也能安穩行走。佛法的智慧如同日晷,使迷途者知曉方向。多么偉大啊!佛祖應大道淪喪而起,又隨同著機運一起終結,從廣大幽深的境地,重新歸於虛無。即使在佛祖涅盤之後,祗園雖無說法之聲,但記錄著佛法的玉牒典籍流傳在塵世間,依然為人們所修持。信徒供養不可以無主,佛法不可以淪滅。於是眾多弟子,處處結交香火善緣。五百羅漢在王舍城結集法藏,宣揚佛法。很快佛龕遍布震旦中國,廟宇遍立閻浮世界。在屈伸開合之間無所不至,無遠弗屆,佛法真是偉大啊!
第二節
這座寶莊嚴寺的舍利塔,是梁大同三年(537年),由高僧曇裕法師所修建的。法師本是琅邪王氏望族,秉承祖上三代輔漢的忠貞氣節,又有鄉人高吟梁甫的救世情懷。法師久悟真法界理之位,深入波若智慧法門,勤苦修行,探究佛理,明了因果業報之由,了脫塵世無妄煩惱。早在幼年時慧根己現,成年後更具彌天大德。為求堅固之道,苦修頭陀之行,脫去華服,穿我僧衣,捨棄美味珍饈,甘食粗茶淡飯。那時正值梁武帝順天應民,大力弘法之時,法師至誠之志通感幽明,開闡微妙冠絕當時,豈止王公大臣欽佩不已,即使九五之尊也對他禮遇有加。法師出入大內,晝夜宣法,寶瓶注水,則甘雨隨車而降,拂塵舞動,才辨四座膺服。後來心生離塵出世之想,退隱於金陵棲霞寺內。法駕來儀,山開石動,從此山谷中每聞梵唄仙音,溪水畔屢有香客往來。紫蘿山徑,居處藏有善緣,青松溪水,成就幽靜道場,枕蒼岩,漱溪流,一直持續了多年。
第三節
然而諸佛應身教化,須有機緣,緣啟則開,緣盡則逝,佛法無邊,如同昊天無際,讓人不覺追懷自遠。萬佛顯跡會聚一處,發放萬丈光芒,每當列國交兵之時,悉心超度塵世劫難。我們要闡釋探尋這些法門的真奧,怎么會感覺不艱深呢?然則麒麟鳳凰等靈物的降凡,可以稱得上是天賜祥瑞;美玉即使很少把玩,它的精瑩之處依舊光彩逼人。還有埋沒於沉沙下的楚劍,縱然久失光彩,拔出劍鞘後仍會有紫氣直衝霄漢;周之九鼎雖沉沒於水下,終有大放異彩之日。這些寶物都是創造者的心血凝聚,可謂世所罕有的珍品。更不用說佛祖的莊嚴法相、真骨舍利,雖然珍藏在眾多的寶塔中,散落於世界四方,然而,一道道通往大法的津梁總會靈驗顯現。虔誠向佛之人能得到應許,淺得法門之妙都會有所裨益;如果沒有足夠的虔誠就無法接近佛法,縱歷經千山萬水也尋求不到。所以于闐王閃念之間即匍匐於佛光之下,而波斯匿王也能幡悟真理誠心恭奉如來。
昔時梁武帝對於佛法殷切追求,認為像秦始皇那樣尋找仙山只不過是為了求得長生,漢武帝尋覓瀛洲,一樣是為了索求仙藥,並非求真向善。於是他不吝嗇財物,廣設齋筵,又舉辦眾多法會,以求能請得佛法要義。他希望在重賞之下,能有人輕裝快行,不辭渡海登山之勞,迎請佛骨舍利歸來。因為曇裕法師具有大智慧,能洞察幽微,又常思菩薩的絕妙行因,希望得到神靈感應。於是法師秉承皇命,啟程出發。法師出了華域,路途曲折坎坷,星月兼程,到了化外之地。這裡雖然是佛光未曾照臨的邊遠之地,但是居民信奉的確是同一部佛法,因此才會奇珍異寶薈萃、大乘恩德廣傳。由此可知,凡是虔誠向佛就能功德完滿,而佛國秘境,不用千里跋涉就可到達,哪怕身處遙遠的他方。
第四節
法師到達異域的王城,恭敬地轉達朝廷的詔令,虔誠地禮拜舍利至寶,並把它們迎取回去。這些至寶如同藏在破衣內的珍珠,因馬鳴大士說法才顯露真章;又如存於陋室中的黃金,待龍樹大士施德才有功於眾。梁氏之都,建康勝地,佛光庇護,籌謀周詳,這才是佛骨舍利的真正歸屬地。法師頂寒冒暑,往返三年,航海八千里,於梁武帝大同三年到達了廣州。法師性本清淨,然而體質偏弱,歷經奔波,積勞成病。感念維摩居士病中不忘說法,以及道安法師退隱編譯佛經之事,法師情願留住寶莊嚴寺。梁武帝下詔許可,並賜分部分佛舍利子,使其能夠得到佛法庇佑。此地在古時屬百越的甌駱一脈,現在隸屬番禺郡,地當華夷交織,又是海陸交會之所,星分牛、斗,地處西南,統領百越蠻荒之地,北近三吳,南接交趾,沙洲之上有神仙的不死之鄉,沃野中有舜禹的巡經之處。這裡居戶眾多,男女穿梭如雲,歌謠雖有勁霸之氣,習俗卻是華夏之風。黃昏之時,薄帳前遙看樓閣入雲如同仙境;早上起來,看到螺旋而上的高台,才知道台基所在。這真是華夷交接的腹地呀,真似神仙居住的地方啊!
第五節
此寺遠在南朝劉宋時期,就有了名號。如今,法師不辭辛勞迎回佛骨舍利,立下宏願為天下寺院開創表率,於是在大殿之前,又起建須彌寶塔以珍藏佛骨舍利。不僅因緣具足,又有佛力的加持,使眾人都來襄助。日官應召而來匡正規矩,風師會聚而來翦除雜草。阿育王奔走效勞,清淨佛土敬獻神兵。眾生髮心荷擔如來家業,感動了淨土中修行的覺者,化身為能工巧匠前來效力。高聳的台階應時而起,珍奇的樹木瞬間遍布,美輪美奐,不亞仙境,工期之速,有若泉涌。著色和造像之妙,繪製與技藝之精,高峻的六角高塔聳立在玉基之上,彩畫的大門光華四射。仙光縈繞的柱子,架起飛檐,承接風雨,好像披掩著雲彩的宮殿。彩色的欄桿,迎著吹來的風,仿佛阻止了狂風的前進的道路。華美的椽頭在月光下的小路上散發著光芒,椽頭與椽頭之間嚴絲合縫渾如天成;撥開星河,在星光下似漁網般精密的屋瓦宛如一體。屋檐下玉石雕成的虬龍式樣的承溜,似乎將要向著雲層飛去,屋脊上以銅製成的鳳凰式樣的金爵,仿佛將拂開雲霧飛走。玉飾的窗戶,雕繪的大門,四方通達,交相輝映。方井圓泉之中,荷渠的倒影參差有致。雕鐫遍布,各種珍禽異獸栩栩如生;圖畫爭艷,天地之間各種景致如在眼前。大殿一間挨著一間,良馬飛奔也沒走到頭;重迭的台階一眼也望不邊,駿馬急馳也應該感覺到疲憊。於是就在這裡安放銀槨,作為珍藏經藏的所在,收集舍衛國流傳下來的儀軌,記載佛陀過往的事跡。
第六節
自從梁朝末年,到我朝高祖登基,城市街道常有變化,但寺院的面貌依舊如故。當人的心裡有眾魔喧鬧嘈雜,干擾清修,但只要聽到寺里鼓鐸之聲,便能安撫下心裡的雜念;如果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蜂蟻般盤繞心念,只要抬頭看到寺中的房椽和大鐘,便能洗心革面。若經常以清淨之心行使布施,不沾染因果,天魔六塵便難以冒犯本心。由此可以知道,這天魔和六賊,遇到佛法,如同野草遇到大風,統統被吹得伏倒在地,不得伸展。何況佛法慈心廣大,所能潤澤滋養的,又豈止於流動不定的根性。所以寶莊嚴寺舍利塔可以與蜀地太守李凍的祠堂一樣,長久的守護一方風調雨順,四季平安,如同魯恭王的靈光殿保佑漢室一樣的明顯驗征。正好讓它鎮守一隅,在這炎熱荒遠的南方,沒有比它更好的了。有了這個地方做為奠基,即使在久遠的將來也能保存吧。
大唐功業剛剛開始的時候,奉行大中至正之道,高祖皇帝以救濟危難、平定禍亂的功績,順從祥瑞而登臨天下。太宗皇帝莊嚴臨朝,清簡為政,尚未登基時就奮發有為。當今皇上面受功業,繼承天下,振作文治武功,顯出英武不凡的氣概。現在天下太平,政治通暢,萬民安樂。大唐風調雨順,物產殷富,村邑之中、道路之上的人們全都在歌誦聖上的功德。所以現在用不上刑罰,刑具都成了擺設。船隻車輛往來通達四方,誰也不爭論各地貢賦的差異;朝廷統治著天下,不再有中華和蠻夷的隔閡。天上的寶物降落人間,大地的符瑞顯露,樹木和山石昭顯福祿,飛鳥和錦魚顯出吉兆。雖說與諸侯各國的相處和應對,依賴於皇帝的才思,但保守天下基業,仍然需要地方官員的協助。
第七節
大中大夫使持節廣韶等州都督李某,早年在朝為清貴之官,不久又擔任地方大員。遵從朝廷方略,很短的時間裡,果斷施行了很多的善政。他的行止,如越國的寶劍,光芒攝人心魄;如泰山上的勁松,傲立風雨。多么壯美啊!為人讚譽的美名是因為功德卓著,猶如鶻鷹的高鳴聲響徹九霄之外;他的才能為當世所需,於是他的車駕總是往返忙碌於各地,。正如張綱腳踏車赴任廣陵太守,使叛賊張嬰等深受感動而歸降;渤海因饑荒盜賊並起,總讓人想起“治亂民猶治亂繩”的龔遂。又像王尊、吳隱之,這些身份顯貴的封疆大吏,一個做益州刺史時,欣然走過前任所畏懼的險峻道路;一個任廣州刺史,不懼飲貪泉之水,之後卻更為清廉。這些都是久負盛名的高士,他們以自身德行將佛家教化遠播四方。從此,盜賊們回歸農田再無蹤跡,奸臣污吏們聞風辭職而去。年年豐稔,谷粟堆積如山,囚犯少有,牢獄閒置不用。以前,汲黯主政揚州時,與民休息,名聲很清廉;王堂做汝南太守時,求賢若渴,以推舉才俊為己任。所以說,任用有才能的官吏,即便是不設陷阱,猛獸也會遠遠的逃離而不敢來犯;市場上秩序井然,商旅們風塵僕僕卻內心歡喜。颶風停止了肆虐,暑熱不再那么凶厲。人們都說朝廷治國有道,其實只不過是無為而治罷了。遵從人之內心,自然而然就會切合佛法真意;即使高談闊論表達思想,也不會逾越沉靜無為的原則。學習稽考儒家經籍,真誠地鑽研佛家內典;知曉通達人世萬物,又能深入品味禪法的精髓。可以知曉大道的本源,萬物真諦也由此得以領會。就在這一年,人們忽然看見舍利塔重新發出神光,映得旁邊的林木如玉一般光芒四射,佛國金身一應俱全。光線來去迅疾,仿佛閃電突然從密雲中迸出;流光溢彩,如同繁星化作天漢。滿城的人都爭相瞻仰,想要一探究竟。善男信女們都聞風來到這數里之內,那光影仿佛直達佛國。這件事發生時,正值初冬時節。有此可知,終極的大道是沒有私心的,祥瑞的發生必然是因為國家的安樂;吉慶的發生總是有緣由的,福德的到來是必然是因為積善之人。倘若不是人們深受教化,足以明了佛法的精妙,佛又沒有掩飾其印跡的話,又怎么可能激發如此宏達的佛光盛景,壯大佛祖實相的榮耀光輝呢?
第八節
以前,鳳凰在潁川聚集,漢宣帝認為太守黃霸賢良有功德,對他封官賞爵;漢章帝時,有八條黃龍在湘江遊戲,於是皇帝就發布政令施行恩德,嘉獎地方官吏。以上所選的前人功績,都是真實故事。君主聖明,臣民忠良,君臣之間就會和睦相處,黎民百姓就會安居樂業。劉昆不自誇仁政勳績,有謙讓的美譽,但是君修臣應,又何愧於進取不辭?至於百越的衣冠世家,三閭的士林長老,有的世代博學,才氣壓倒丹桂之城;有的子弟賢良,盛名振動蒼梧之野。至於那些經行平原輕裘並騎,坐擁高門的鐘鳴鼎食之家,一併承受蕃部的惠恩,親眼目睹佛光的祥瑞,共同祈求福祉,共同設定齋壇,請遍南瞻部洲的佛像供養,盡得西方天竺的衣缽真傳。在不滿方丈之地,布滿了香果鮮花供養三寶。法鼓擂動,多如恆沙的世界瞬間肅然;洪鐘鏗鳴,鐵圍山的桎梏也為之擊碎。於是世人皆願為佛法的普行而施捨錢財,寺宇間停滿了華美的車子,寶廄內歇息著五彩的駿馬。數億錢財,施入佛田之中,萬千善資,供奉佛座之上。何止十幾車的隋氏明珠,滿筐價值萬金太顛的寶物而已。
第九節
朝散大夫守長史某,是顯貴之後,名流之身,如樟樹一般,稍作擢拔便成棟樑,如良馬騏驥一般,擁有非同一般的天賦。既有山濤的天庭奇骨,無意於官宦之事,又具王衍的卓然氣質,在塵埃世間出類拔萃。自從治理嶺海以來,政績常被四方引作典範。治務上但求無為之大體,不尚刑法之小道,用溫良平和的仁政,實現了輔佐朝綱的抱負。政治軍國政事,為當地移易風俗,公休之餘,熱情好客,很好的維護了家族聲望。雖然山村野老的行歌,能獲取皇帝非常恩寵,但是無為而治的政績,卻是依賴自身的美好名望。教化邊遠之地,也是與佛法同德所致。弘揚法教,祛除煩惱,在他的感召下,家家都懷有大乘佛法的恩澤,人人欽慕韋陀的佛學,即使府縣的官吏,也都一心修向,誠求福慧。真是使君教導有方,下民怎么敢忘記呢?
當時還有明威將軍行禺府折衝都尉李公,本是天子的舊部,朝廷的宿將。家族淵源顯赫,世代奇才輩出。曾受眷顧於甘泉宮中,承衣帶於平樂苑內,享受帶劍履出入殿閣的榮寵,建立過平叛獻祖的功勳。後來離開帝都,坐鎮此間,從此湟水的樓船,有勞都尉的管理,但是京城的車馬,時刻懷念著將軍。在驚魂的斷雁山南,施恩於沉鳶浦畔。雖然身處邊荒之地,修行之心卻是更加勤奮;奮飛香林,於窮途更知珍貴。他頻繁地參加法會,傳揚佛法,為的是使人心有所依賴。舍利塔的建立大概情況是這樣的,經營之功,可謂很偉大了。又有上座的長老和久具慧根、將得勝果之人,徜徉於智慧林內,求食於檀那之家,席間說法,每動慈悲之心,思路縝密,有若刀鋒寒光,弘揚善法,如雕美玉。
弟子王勃,幼承家父之教,忝列微薄之職,地近睢渙文章之地,稍得修飾雕琢之小道,身雖下才,卻心向高遠。感念王粲漂泊,始知渫井之悲,身如司馬相如罷退,空負凌雲之氣。於是我心有所感,作此銘曰:
第十節
嘆息衰頹的運勢,
及這寖微的大道。
“德”衰落之後才有了“仁”,
而凡物之壯盛者,亦終趨於衰老。
凡夫之人五欲所縛,好似猿猱為獵師所捕,是如此之情識暗昧;
而見到彈丸,就幻想食啖鴞鳥的炙肉,此事亦未免算計太早。
凡此種種,大道廢墮,一似黃帝遺落赤水之珠,無處可覓;
又若玄鳥銜墜玄丘之卵,化地成杳。
這浩邈莊嚴之無上妙覺啊,
赫然而至,應運為期!
其微妙之宗風,玄遠幽深;
其慈悲之淨業,精奧難及。
其傳燈不盡,使光明永續,以匡時俗;
其妙演法味,而不著法相,以救時迷。
不執著於涅槃寂靜,而倒駕慈航,回返娑婆;
善用無能思、無所思的般若之智,隨緣應世。
雖俯身入世,示現化生之跡;
實則和光同塵,而無來無去,不生不滅。
此等大智妙覺,雖不能以色相和音聲求得;
然而其規模氣象,猶廣大浩瀚,信實真切。
偉大啊,即此上德之人!
他莊嚴肅穆,以革故鼎新。
智慧無邊,含攝八藏妙義,
心行無滯,超越六塵緣影。
哀此三界,猶如火宅,淒涼悲慘;
因授至道,解脫纏縛,救拔迷津。
當佇立凝想,思維像飛鴻一樣,難追難躡;
卻蟄伏如龍,以無形之大道,掊智存身。
他降生之處,為東晉皇帝的龍興之地;
又是東吳皇帝的封域舊屬。
其勢廣袤平坦,其土低濕肥沃;
更兼重山疊水,無比形勝富庶。
結屋山谷之中,秋光明麗;
倘佯巉岩之上,照夜如燭。
敲鐘於宮室之內,
聲勢可達於遠邁。
皇帝有意,因歆慕高操,欲留大任;
高士無心,但追求妙諦,願尋丹瀨。
曾徘徊於邊地絕域,此情徬徨難依;
又顛簸於驚濤駭浪,此志堅固無畏。
終以至誠之心,感通神明;
遂至光明舍利,顯應交會。
這裡曾是天地造化品物,人臣封土守國之險要地處;
更是上應翼、軫二宿,下開荊楚雄疆之濫觴淵源。
趙佗曾在此奠業開國,
盧循曾在此裂土守邊。
里邑鄉族,興盛繁庶;
人文物產,豐殷齊全。
實是天下嚮慕之安樂土,
名為南海六縣之古龍川。
廟宇常守,佛寺常護;
令梵屋肅穆,寶塔莊嚴。
基礎加固,結構增修,令樓閣一新;
亭落富麗,欒櫨高峻,使天下仰瞻。
赤日如奔,連宵排移;
祥雲繚繞,向曉吐含。
殿壁架構,峻拔聳峙,欲攀登而三休;
屋脊檐瓦,交錯重疊,望綿延而四遠。
星次分野,上應斗、牛二宿;
地境控引,南至南溟天池。
梁棟屋宇,連綿杳邈;
天河北斗,與時推移。
機運如神,和洽相應;
景象祥瑞,暗中匹儀。
祥光含攝,廊廡華美;
彩雲晃耀,若舞金枝。
舉凡朝臣,郡僚百庶;
皆共讚嘆,此諸法門,說權說實,無不當機。
周顗性情勤勉;
王濛神思飄逸。
道不遠人,就在咫尺之間;
出入於心田,往來於佛寺。
共沾妙法,庇蔭如雲;
同歸慧光,晃耀如日。
四方之眾,信仰領受;
三明智慧,鹹皆利益。
又況貝葉經文,華美浩瀚;
龍華法會,光輝崇麗。
講經之堂,宏大軒敞;
齋事設筵,恢閎赫奕。
供養接引,好似釋迦牟尼佛與純陀之事,蔚為一時之盛;
齋食香飯,又如維摩詰居士演廣大神通,攝入佛國香積。
天人之間,相符相應;
陰陽之際,同德同心。
傾盡家貲,奉事三寶;
不惜財產,供養佛門。
車輿禮服,遠道馳驅而至;
纓絡佩飾,紛紛交錯來臨。
芝蘭馨香,日日陶冶,自有長足進益;
善信眾生,彼此薰習,愈加願力宏深。
守臣之功,光明峻偉;
盛德所化,沖邁高遠。
職司之任,較古時以鳥隼為旗的賢官更加重要;
官階之品,又比駕御熊車的高宦還要貴顯。
雖酌飲貪泉之水,卻能保持操守,肅清貪腐,垂範後世;
更教化民眾,回歸淳樸的古風,息滅奸詐,存真養善。
大道所行,使俗世像佛國一樣美好;
禎祥所集,令樓台和寺觀無上莊嚴。
為琳為琅,信眾之數,何其多而秀穎;
如杞如梓,僧侶之徒,何其眾而肅穆。
格調高遠,能超越康僧會這樣的高僧;
辨才無礙,可令文殊師利這樣的大菩薩嘆服。
螭龍之奔,倏忽易失易逝;
令鼠之徒,緲矣難束難拘。
因而願將此盛事,鐫刻於石碑;
為今世後世之冠,而永立通衢。
我今彷徨,方在窮途;
蒙此勝情,無限歡慰。
許靖泛舟大海,流離顛沛;
虞翻受貶南越,老死無歸。
遭此困境,多么懷想能和知音相對;
又況念及父母,令人一夜不能成寐。
既逢大雅,過蒙眷顧;
乃伴群傑,赴此高會。
即此盛事,操筆為文;
次第述記,崇德高風。
一己之聲,容易衰竭;
孤芳自賞,知音難逢。
思緒漸起,因憶王粲;
蔡邕已故,誰慰轉蓬。
殷人玄冠,豈我未有;
無人相悅,為誰修容?
翻譯說明
新文言翻譯說明
一、字詞的解釋,包括文字的校勘,並引前人成句以為對照,且為個別不常見字加以注音。只有充分理解辭彙的含意,才是讀懂整篇文章的關鍵所在。古漢語一詞多義現象非常普遍,究竟哪一個釋義最能貼合原意,很是考驗注釋者的基本功底。
二、典故的詮釋,包括古代制度、習俗等文化常識的說明。眾所周知,駢文多用典故,這篇《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所引典故達百餘處之多,不僅涉及當時的政治、社會、經濟各個層面,碑文中還有許多佛教專有術語,不解釋清楚這些典故或對典故理解有誤,必然會嚴重影響讀者對文意的正確理解。
三、文句的解釋,有的字詞和典故表面意思一目了然,但是它背後的深意卻未必能輕易看出來,因此需要注釋者單獨加以說明,不僅要說清句意,還要對語法現象、特殊的修辭表達方式下解釋。
四、有疑存闕。個別疑難費解之處,如“慈矜密洞”的字面意思,“白虎銜珠”的典故、“奔螭易失,令鼠難拘”的所指,有的暫時不作標註,有的標註“未解”或“不詳所指”,留待日後加以完善。在這三千二百多字的文章里,註譯小組總共加入各類注釋達464條之多,希望通過這些文字注釋,能幫助更多的讀者認識此文,了解此文。
五、翻譯工作,其實就是一種再創作的過程,必須要符合“信達雅”的基本要求。由於駢文和現代漢語的語法差別很大,對於有古文學功底的人來說,不翻譯成現代文字也不難理解。但是對於廣大的非專業人士來說,面對這篇詞采華美的文章卻看不懂隻言片語,只能望之興嘆,會是什麼感受?因此只有把他翻譯成現代文,才能儘可能地縮小時空跨越的距離感,從而體現出文章固有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但是,駢文因其特殊的行文格式,既要合音律,又要求對仗,深受字數限制,因此在很多情況下,有時一個意思要反覆說明,有時多個意思併入一句,因此在翻譯時,逐字還原本意是無法把本意表達清楚的,勢必要精簡整合,重新發揮,既不能“以信害達”,也不能“因達害雅”。雖然譯文不能體現原篇的雄壯風骨,宏偉氣勢,但註譯小組依然要求譯文要做到飽含抒情色彩,能夠獨立成篇,尤其是最後一大段銘文,力求譯出現代詩的特色。
作品影響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是中國文學史上至今已知篇幅最長、內容包羅最廣的寶塔銘文,足足有3000餘字。
2015年11月13日,廣州六榕寺方丈在《南方都市報》廣發英雄帖,誠邀各方破譯《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讓這一塵封千年的巨製早日呈現在公眾面前。致力於文言創作與交流的“新文言論壇”,在獲知訊息後,於11月18日起,特別組織了九名成員,成立“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註譯小組”,分工考據注釋、統一整合風格,歷時半月,終於完成了《塔碑》的註譯,並整理出七千多字通俗易懂的白話譯文,加入各種注釋達464條之多。
註譯《塔碑》,法量大和尚一紙倡議,各路英雄紛紛回響。致力於文言創作與交流的“新文言論壇”,在獲知訊息後,特別組織了九名成員,成立“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註譯小組”,分工考據注釋、統一整合風格,初步完成了《塔碑》的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