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文台比紫金山天文台還早5年
中大檔案館館長易漢文:“在中國高等學府中,最早設立數學天文系和天文台的是中山大學。”
1926年,後來曾三任中大校長的留法天文學博士張雲教授申請在越秀山籌建中大天文台,但未獲政府批准。
1927年初,中山大學以數學係為基礎成立了數學天文系,天文台隨即於當年2月在校內興建。
1929年落成,比大名鼎鼎的紫金山天文台還早了5年。
1935年,石牌新校落成,中大除醫學院外全部遷入新校。
1937年,新的天文台完工,面積是老天文台的4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天文台
- 類型:天文台
- 隸屬:廣州
- 建成:1937年
位於中大老校址------廣州老天文台是廣東之最,也是僅次於上海徐家匯天文台的中國第二座天文台。
老天文台是一座面積並不大的3層建築,東側的觀測台稍高,為4層,頂層是放置觀象設備的穹頂。地基位於小山坡上,比周圍的地面高出很多。它的周圍已經被民房小巷包圍得嚴嚴實實,一般難以找到。它在1985年被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落成之後的第二年,中大就參與了國際變星觀測計畫,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大天文台除了教學科研之外,還承擔了許多民用軍用項目。
廣州市經緯度的首次測定,廣東空軍需用的日月出沒時刻計算,航空學校天文學的教學等都由中大派員擔任。
1933年的萬國經緯測量,1936年到蘇聯、日本進行日食觀測,中國都派出了中大的隊伍。